2011/05/30

Garrison現場



周六欣賞香港夏日爵士音樂節的重頭戲Matthew Garrison四重奏,他們的演奏融合搖滾樂、充滿放克味道,具實驗性,令我耳目一新。完全沒有任何旋律可言,好像亂彈,不過如果用心聽,會聽到Garrison的電子低音結他與電子結他手Adam Rogers互動緊密,電子琴手Scott Kinsey的音聲效果帶來迷幻氣氛。多變難測的情況下,鼓手Gene Lake 強勁、明快的節奏,提供一個好好的立足點。閉上眼睛,好像坐在小木舟,在激流中翻滾一樣。

Garrison的父親Jimmy Garrison是出色的低音提琴手,為著名色士風手John Coltrane伴奏多年,其音樂風格也是一貫放任自由。

中段休息時,Garrison打趣地說,多謝大家欣賞他們的「smooth jazz」,引來一陣哄笑。他這類樂手和知音,最瞧不起的,就是這種以Kenny G為首的音樂風格,其多為容易入耳,輕鬆舒服,卻沒甚內涵的樂章。經常可以在商業大廈的升降機內聽到。偏偏商業化的音樂最受歡迎,現實就是這樣。

以上轉截的,是演奏前的準備過程。

2011/05/24

拜祖先

跟嫲嫲聊天,提到文革時期,紅衛兵破壞祠堂,她仍氣憤未平。祖先在她心裡的地位有多麼重要,聽她說下去就知,她說其他神你不去拜祂,自有其他人拜祂,不用為祂擔心。祖先就不一樣了,你不拜祂,別人不會幫你拜祂,原因是人人都有自己的祖先要拜嘛,那管得別人的那麼多。祖先只能指望其後人的香燭,而這些香燭又不能少,所以紅衛兵是很不合理的。

我也同意,認為破壞祠堂不合理,不過,原因有異。我認為拜祖先是民間信仰,信仰提供道德規範,而且是最顯淺的,連文盲也懂。在政府看來,有利地方管治。嫲嫲的話提醒我,拜祖先的分散本質。

拜祖先沒有單一權威,這樣能減少人間的聖戰。再者,沒有單一權威,便不可能讓某個人、某個集團控制宗教衍生的大量資源,包括金錢、人力和動員力,避免濫權。第三,是與家庭生活沒有衝突,沒有人需要離開家庭,反而由於其以家庭為單位的架構,令家庭更團結。

最後,人最大的恐怖是死亡,若果不在這個議題上有所發揮,宗教就無從說起。拜祖先的人相信自己最終被後人敬仰,自己門下的信眾數不會多,但實在的,不用經過審核,亦不用去到很遠很遠的地方,而敬畏你的人,是你最愛、最著緊的人。這個是很有力的倫理規範。

我不想導人迷信,亦不懂批評任何宗教,只覺得在維持社會的穩定這個問題上,拜祖先有它的實用價值。不少人甚至認為,拜祖先根本不屬於宗教信仰。嫲嫲不知道甚麼叫信仰不信仰,她從來沒有將之與現實分開處理。

Sweet Thing



小號手Tomasz Stanko早前的Lontano大碟是與波蘭同鄉Marcin Wasilewski三重奏合作的代表作,玩的爵士樂屬自由派,對我來說很深奧,須聽上幾十次,才把握在韻律,當中沒有一個旋律重複,加上Stanko小號的怪聲,初次聽很難接受,但經過一翻苦功,總算有點收獲,是不是自己資質太低呢?為何有些音樂是需要聽者達到一定水平才聽得懂呢?不是說音樂是世界語言嗎?不過,說回來,通常愈需要消化的歌曲,愈耐聽。也許這就是一件甜美的事物。

2011/05/23

一最大

「如果大就算成功,這樣的成功不能持久。」星巴克主席舒茲說。在其新書《勇往直前》,講述自己在2008年從掌這間咖啡連銷店的總裁職務,扭轉劣勢的故事。我想,這句話概括了書中要旨,他正說到關閉美國六百間分店的決定,為近年的過度擴張而懊惱,接著說,曾令他著迷的大數目,例如分店有四萬間,實在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數目字是「一」:「一杯」「一位顧客」「一位員工」「一個光顧經驗」。一杯接一杯,一位接一位,一個接一個。

我想,這段說話何等漂亮,即使是出自滿口推銷語調的舒茲,也值得細味。漂亮得令我想起張學友的【每天愛您多一些】。

乳酪、割包皮、麥當奴叔叔、飛機

美國加州有位伊朗新移民,她帶來家傳秘方,能製造味道不凡的乳酪,一向靠賣自家製乳酪為生,生意不錯。一天,她收到州政府食物安全局的信,勒令她停止售賣,原因是其乳酪不合安全規格。原來,有規定凡出售乳酪,乳酪必須經過消毒,有這位新移民未有為乳酪消毒,所以不准售賣。新移民說,她用來製乳酪的鮮奶,是從超市買到的,而且那些鮮奶已經消毒,所以理應沒有問題。但當局說,規定是指,乳酪這種製成品要經消毒。這樣,如果想符合要求,她需要購置大批設備,包括消毒用的池以及包裝機器。只是小本經營的她,根本找不出錢來。還未夠,有規定,消毒過程不可重複,即是說,她不能買超市的鮮奶再消毒,要直接由農場引進鮮奶。這麼,原來是自家製的小生意,為了符合規定,非要發大成大規模廠房不可。她半幽默、半抱怨地說,不如乾脆在她的乳酪上貼出「毒藥」這類警告標籤好了。這個建議當然也不被當局接受。現在,好不知道怎麼辦,始終要生活的,正考慮遷往其他較寬容的州郡。

在三藩市,有人權組織建議立法禁止幫嬰孩割包皮,認為割包皮損害嬰孩。我的常識是,包皮長容易引起尿道炎。現在又有另的講法了嗎?

另一則報導講,有健康關注組織要求麥當奴停用麥當奴叔叔作為代言人,原因是麥當奴叔叔太瘦,會誤導消費者以為食得多麥當奴不會肥。自小吃麥當奴,我從來未擔心過自己會長出紅色頭髮。麥當奴叔叔不是一直做賣的那方嗎?

當美國波音公司在別的州郡開新廠房,其工會控告公司,指擴張不合法,原因是損害了華盛頓州總部工人的利益。注意,這間飛機製造商的舉動並不涉及裁減華盛頓州的職位,它只是在另一個州擴張。

以上四則新聞都由同一期的經濟學人報導,究竟美國搞乜東東?

2011/05/19

劫後冰島

金融海潚過後,重災區冰島返璞歸真,這個一時的金融重鎮,回到昔日的漁村經濟。告別了繁榮盛世的冰島人,反而活得自在。前幾年,不管誰,工程師也好,電腦人才也好,通通跑去打銀行工,情況有點像今日的香港,現在冰島人可以回到自己的專長上,包括織冷衫。Iceland’s Big Economic Thaw - NYTimes.com

究竟做甚麼可以令自己開心呢?為何看電視愈看愈悶,但洗碗卻可能愈洗愈高興呢?有套心理學理論叫做Flow,說世上所有好玩的事物都有個共通點,就是令人進入flow的態度,我的理解是進入忘我境界。而有很多事情表面上好好玩,例如看電視,但做得多會悶,心理學家認為,正由於那些活動未能帶人走進flow的態度。

這個理論很有實用價值,當一個人對樣樣事情都失去興趣時,可想想這個理論,試試做一些富有flow的--"flowful"的事情。

2011/05/17

零一

中國民間的數數方法是由「一」開始。由無到有,由一到二,二到三、四、五等等。這個與西方人數數目由零開始,有點出入。

辦公室的升降機,經常有大陸人使用,他們一進來,就按「一」字,希望落地面,忽略了「一」字按鈕下面還有個「G」字按鈕,這樣,每次都要耐心地等待升降機停在一樓,然後,他們走出半個身,左右望望,楞了楞,發現不對,「還未到」,滿腦疑問地又走回升降機。在大陸,升降機內的「一」字按鈕代表「地面」。

沒有「零」這個概念的中國人,數年齡,初生嬰兒就是一歲。

不過,借用「零」的概念,中國人可以避免使用「無」這個令很多人討厭的字。

「零的突破」是指中國首次奪取奧運金牌,用了個「零」,很不中式,但巧妙地避開「無」字,如果中式點,說「由無到有」,承認自己一直以來「無」,太丟臉。

「伯母」也要硬生生地說成「伯有」,避開與「百冇」同音,甚麼都沒有,在學佛的人也許喜歡,稱之為「清淨」。可是,中國人窮慣了,「甚麼都沒有」觸動神經。我們或者可以考慮改口說「伯媽」,「母」就是「媽」嘛!總好過說個虛詞,如果一定要如此避諱的話。

2011/05/16

一二

世上究竟有雞先還是有蛋先?我不知道,但教阿甜數目字,我倒發現另一個關係。

究竟有「一」先還是有「二」先?

我的答案是有「二」先,又或者「一」和「二」同時出現,總之不會是有「一」先。

原因是「一」的存在是相對其他數目而言的,在人類未識數數目之前,充其量只有「有」和「無」。

在一個佛學講座,學到互為因果。講師問「究竟有哥哥先,還是有弟弟先?」直覺告訴我,有哥哥先。但想深一層,不可能,未有弟弟之前,我不可能是哥哥。同樣地,「有爸爸先,還是有女兒先?」答案是同一時間出現,沒有先後之分。

2011/05/12

紙上談商

上世紀初,管理人專注於如個減低成本,汽車製造業和電子科技是個成功例子。到七十至八十年代,美國企業受到日本的出口貨威脅,日本的成本低到無比,美國企業唯有另謀出路,管理人就是提高產品服務的價值,咖啡連鎖店星巴克是這種策略的代表作。到資訊科技的年代,價格提不了,相反,唯有是免費才爭取到顧客,管理人卻找到另一條出路,就是創造新的業務模式,Google、Apple、Amazon、Facebook隨之而起。

以前,降低成本是漫長的過程,要佔市場,增產能。之後,為產品服務增值的過程需要的時間縮短了,有新想法就行,不過至少須對產品有一定認識和經驗。到現在,業務模式創新,普遍認為,過程需時更短,不需要內行人做,科學化了,專業化了,所謂「模式」model,就是將現實簡化成模型。現實是造船的、建樓房的、造飛機大炮的,各有不同,花一輩子的精力才能了解其中一種。但模型就不一樣,今次我可以切船艦模型、下次切樓房、再下次切飛機大炮,我不必探究那麼多,只需要學會組件、板塊就行,因為組件、板塊是各行業共通的。真妙!

早前的暢銷書藍海策略牽起了商業模式創新的熱潮。新書Seizing The White Space,喻意在白紙上建立理想的企業王國。作者是個管理顧問,陳述的理論我不太懂,不過,從他列舉的例子,可以看到最近企業如何創新經營,例如一間不設有醫生的連鎖診所MinuteClinic。對Apple的解釋,更加是這類書的指定動作。

人人都想走捷徑,企業家也不例外,這類書籍大有市場,相信陸續有來。不過,這些書提出的理論,是否真的跟舉出的成功企業有關呢?我的意思是,那些成功企業的主管,在他們奮發創作的過程中,是否真正依循甚麼「藍海策略」、「空白策略」而修成正果呢?如果答案是肯定,這些理論確有意思,例如在投資界,巴非特拜格拉咸為師,巴非特成功了,故格拉咸提出的投資理論,就有價值。否則,你看某某成功了,然後歸納幾個成功例子,將自己的理論套上去,實用性成疑。

2011/05/11

不不

幾個朋友到茶樓,進餐前,她如常地祈禱,我淘氣地問:「如果這餐不好吃,怎麼辦?」

我曾經見過一班基督徒,感謝上帝賜予食物後,進食時彈三彈四,看來有點前後矛盾。我向她提出這個問題,準備發表上述所見所聞。不料,她的回應令我不能接下去。

她肯定地說:「不可能不好吃的,只要有信心,一定好吃。」

個子小、情緒化、文靜、家養小猫的她,說打算離開文職工作,轉行從事保險業,其他朋友都叫她三思,說保險經紀需要有進取外向的性格,面片又要夠厚云云。當人人懷疑她能否勝任時,我告訴她:「如果有需要,我可以給你介紹熟人。」

我的

看見兒子在紙碟上寫上了英文字:「MINE」,他尷尬得假裝看不見,奈何兒子滿意地一再向他示意,有這件傑作。

從事管理工作多年的他,工作認真,認真到同事害怕的程度。從自己的辦公室走出來,當得眾人的面,不留情面地指證員工的錯處,是司空見慣。

沒有受過一條龍式的正規教育,從事過多個行業及工作崗位。這個年代的經理都較為斯文。經歷令他的想法不太像這個年代的人,倒有點走慣江湖的味道。

處理問題,習慣從根源開始考慮,更會再多想一步,每個決定可能帶來的後果。而見多識廣,活像百科全書,只不過當他毫無保留地分享心得時,仔細得令人食不消。

外表較實際年紀大,時常眉頭深鎖,白髮顯現,正值強年,兒子今年十二了。名校子弟,琴棋書畫皆能。

那天是假日,在同事家燒烤聚餐,合府統請的那種。剛開始,主人家配派好紙碟,為免攪亂,請每位客人在自己碟上寫上名字以之識別。

他的兒子踴躍動筆,用原子筆清楚整齊寫上個「MINE」字,字面意思是「我的」。

其他同事看了都不敢作聲,只有一位玩世不恭的同事對他大讚:「你的兒子果真有前途!」

人人都知這句是反話,只有他的兒子不懂反應,不知自己做錯了甚麼。

靈機一動,他從兒子手上奪去那碟子,在那個字前面加上「FA」,給大家看,並起來是「FAMINE」-- 飢荒。

「待得太久,餓得小哥哥發荒了!」他得意揚揚地說,假意抱怨主家人待慢了,大家哈哈大笑,齊齊開餐。

2011/05/05

乳齒

昨晚吃飯,阿甜走到我身旁,靜悄悄地拿起我的食指,放進嘴巴,用力咬了一下,痛得我慘叫。她注視著我的表情,看看我的反應。

神奇地,一歲大的嬰兒已懂得看人眉頭眼額,她能分辨大人的說話,甚麼時候是認真的,幾時是說了便算;幾時大人是假裝凶惡,幾時是「我這次逃不了」。

入廚房、抓別人的臉、摸電線是大罪,萬萬不能。至於,搞亂檔、不願吃、不肯上床,是灰色地帶,有得傾。我的尺度很鬆,常常告訴內子,由她試試她想試的,不摸過弄過,不會懂。

她不頑皮,只是好奇心重而已。

好奇心是個好老師,能教你很多知識。我從不買玩具給她,認為有玩具誰不懂去玩,你怕她不懂ABC? 遲早會懂的,更值得學習的是在沒有玩具的情況下,發掘東西來玩,或是忍受「悶」的感覺。能悶中作樂,才算叻。當然,媽、婆、嫲和所有親戚朋友都當我的是耳邊風,繼續施展無比的愛心無限的玩具。

阿甜用力地咬進手指的關節位置,我的確有點痛,但看著長出兩隻白米般大小乳齒在下顎的女兒,又怎嬲得落。只好做個滑稽的痛苦表面,她知道沒事了,就走開出玩。

2011/05/01

體內鬧鐘

體內鬧鐘是這樣運作的,BBC News報導,小睡之前渴杯咖啡,由於咖啡因由入口至上腦需時二十分鐘,所以你可以趁這個空隙時間睡一睡,二十分鐘後咖啡因提神,你便自然會醒,到時加倍精神。巧合的是,專家指出,小睡不宜多過二十分鐘。多過,人就會進入熟睡狀態,醒來很辛苦,所以這個體內鬧鐘的設定時間啱啱好。

不過,對我來說,體內鬧鐘應該不適用,皆因咖啡的香味,一嗅到已足以令我提神,熱騰騰的入口,又有提神作用。苦澀味也是,試試渴杯廿四味涼茶看看,會醒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