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31

拜拜2011,拜拜Saab

2011年

Saab是我dream car,八十年代Saab在香港頗流行,外型似拿破崙帽,非常異相。到九十年代有次跟朋友試車,是出讓的易手Saab,從此對這隻瑞典車改觀,那倆易手車行車里數相當高,但保養得好,引擎聲很獨特,車主打趣地說車廠以前兼製戰鬥飛機引擎的,所以汽車引擎響起來像戰機一樣。北歐真皮沙化是另一賣點,內籠寬敞,行車穩定,外型也舊款的改善了,整體上十分典雅有氣派,從此就愛上了Saab。最近,車廠宣布破產。本來中國有買家有興趣,不過,母公司通用汽車不願出售,寧願結束這家超過七十年歷史、瑞典人引以為傲的傳統,原因是避免Saab阻礙通用在中國的發展,這個理由都成理由,真是笑話,除了好笑,就是可惜,二十年之久的盼待落空。當年朋友沒有買,否則應該會借來過下手癮,今日相信會有多一番回味。

1984年

泡沫

市場泡沫最吊詭的地方是置身其中的人感覺不到,情況就好像坐飛機,服務員給我遞飲品,我照常喝,不感覺到自己正在高速飛行,飲品不會愚蠢地往後移。2006年美國樓市見頂,不少人說之前的升勢很勵害,對,不過這班人通常過早說了同一番話,狼來了喊得太多。另一班人自會搬出數據來,以圖證明樓市未見頂。在某個時空,泡沫不泡沫,出現在哪裡,只有事後才知。 香港現在有沒有泡沫?在哪裡?

有,第一個在奢侈消費品市場。周日早上,不知好死,我一家人到尖沙咀逛街,發現那個地方已不再為我們所認識。滿街都是國語人不在話下,找食店最攞命。我們打算找間咖啡店吃些輕便的午餐,由海港城行到漢口道,以往光顧開的三四間店子都搬遷了,換了奢侈消費品商店,珠寶店之類。我帶女兒出街從來不用嬰兒手推車,一是她自己步行,一是我抱,是抵不得讓她孤伶伶地待在座位上發呆,結果當天找東西吃特別辛苦,一次又一次地摸門釘又特別激氣。食店沒有生意,但奢侈消費品的所謂名店,門外排長龍。可能我對人龍這回事過敏,每逢有人龍出現,我就覺得那裡有泡沫,例如新股上市銀行門外大排長龍,又例如新樓盤開售又見長龍。當然,這是很粗陋的標準,畢竟,尖沙咀名店門外的長龍已不是新事物,誰都能拿出理據來支持這個現象的合理性,不過,找不到食店這個卻實令人不安,好像一個城市已失去了服務本土人民的基本功能,這又似乎說得遠了。

第二個是本土飲食業,全民皆股、滿街股神是股市泡沫徵兆,全民皆好食、滿街食家又如何?

第三是iPad。再續。

2011/12/30

搭地鐵



這位小女孩首次單獨坐座位,表現得有點不自在,有點緊張,又試圖模仿別人,裝作一本正經。圍繞她的是個冷漠的世界,人人只顧自己,之間十分疏離。蒼白的燈光,照在鐵座位上,顯得冰冷。攝於將軍澳線。

2011/12/29

周四晚爵士:活地阿倫

蒸酒師自傳

威士忌蒸酒師John McDougall在自傳Wort, Worms & Washbacks -- Memoirs from the Stillhouse,輕鬆幽默地講述他在酒業打拚的日子。做過多間大酒廠,包括Balvenie、Laphroaig及Long John的他,見證蘇格蘭酒業的變遷,包括酒廠現代化、工作習慣、地域文化等。

早期,他曾被派到多間酒廠,負責改善生產效率,往往發現問題出於工人偷酒飲,dramming在業界視為一種員工福利,在每班工作完結,工人可領取一兩杯新酒。這樣來提高工作士氣在純樸的生活裡本來無可厚非,不過,酒廠多處於偏遠地方,管理不善的話,工人會愈飲愈離譜,有時連管工飲埋一份。

作者筆下的Islay島充滿人情味,連酒廠之間的蒸酒師也很熟絡,不時酒聚。這個位於蘇格蘭西岸的小島,氣候惡劣,吹大西風,而且對外交通只有靠渡輪,居民生活艱苦,需要互相依賴,所以交往特別多,島上沒有甚麼娛樂,唯獨是美酒不缺乏。有喜慶節日,飲到通宵達旦很平常,即使是喪禮,一般長達四天,也無酒不歡。

作者本人也是個酒鬼,同好者讀下去份外有共嗚,他說朋友之間以威士忌相待的話,份量有別於標準的25毫升一杯。煞有戒事地,他將兩者分開,一個叫bartender's measure(酒保的份量),另一個叫gentleman's measure(紳士的份量)。他沒有說明紳士的份量是多少,總之差得遠。

威士忌知識不是此書的重點,作者輕輕帶過七十年代Laphroaig的擴大生產改變了原本的酒質,從此其酒質變得輕盈。傳統擁護者也許不喜歡,不過,較平易近人的口味從商業角度看來是好事。

不少人說Islay島的出品風格獨特,地理環境帶來海風、泥煤、水質等重要材料,但作者提醒說,人的特質也不能忽視。「風土」以外還有「人情」,真的教人嚮往!

Amazon.com: Wort, Worms & Washbacks eBook: John McDougall, Gavin D. Smith: Kindle Store:

'via Blog this'

2011/12/24

星期六

Good Strategy/ Bad Strategy是近期的好書,作者Richard Rumelt是企管顧問兼商學院教授,他認為好的營商策略沒有公式或理論可循,要靠營商者個人對實際狀況的了解,因時制宜。更重要是,營商者願意接受前路難測這個必然事實,憑個人的經驗作出合理的判斷,盡量預留空間讓日後有選擇機會,在執行上雖然貫徹理念,各個環節盡量配合。他舉出一個生動的例子,是大衛大戰巨人歌利亞,如果根據一般營商理論,巨人一定贏,不過,大衛洞悉相方的強弱分野,傾向全力去執行計劃,出奇制勝。Rumelt說的營商沒有天書,是老生常談,不過在今日注重速成的營商理論潮流下,這本書能指出重點。

Amazon.com: Good Strategy Bad Strategy: The Difference and Why It Matters (9780307886231): Richard Rumelt: Books:

'via Blog this'

2011/12/23

星期五

村上春樹的《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的台灣中文譯本聽說已絕版,幸好在公共圖書館仍能找到,裡面有一段值得細味。

2011/12/22

星期四

如果我就此收筆,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來更新這裡。國內的的士佬都是這樣做的,車子座椅布套也印有是日星期資料,今日全都是「星期四」三大字,明天換上「星期五」。
不過,既然是星期四,上上YOUTUBE找隻歌也不算得辛苦。現在就坐上鹿車,由這位另類的聖誕老人用音樂帶您漫遊夜空。

2011/12/08

周四晚爵士


繼續懷念Paul Motian,這是較具北歐色彩的作品,合奏的是瑞典鋼琴手Bobo Stenson及娜威低音大提琴手Jon Christensen,配合得精準。

2011/12/03

法德的一次完美結合


布烈松與他的萊卡相機,可說是法國與德國的完美結合。他們各有今日,法國總理的浪漫,和德國總理的固執,在八十年前產生出化學作用,將普通的街巷化成藝術舞台,化腐朽為神奇。兩國領袖面對今日歐債危機,又會不會有類似的驚喜?

2011/12/01

周四晚爵士:Paul Motian (1931-2011)


充滿個人風格的鼓佬,60年代初Bill Evans Trio成員,自始打鼓不再只為了打拍子,上周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