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09

民企

Muddy Waters發表報告後,不少報章推波助瀾,叫投資者對民企「避之則吉」云云。我想。在今日的經濟環境下,民企是受害者。

中國經濟政策著重扶持大型國企,國有銀行的貸款傾向國企,國內的資本市場也對民企諸多限制。在「國進民退」的形勢下,民企想集資苦無溝道,唯有靠海外上市。

問題是,在海外市場,這些民企須顧用一班專業團隊,包括保薦人、承銷團、財務顧問、會計師、律師,甚至信貸評及機構。而這些專業團隊才是民企的老師,教好教壞也要看他們。可惜這班老師,有自己的利益考慮,他們並非以學生的前途為依歸,他們收取學費,立即落袋。而事實上,民企也無有太多選擇,有名氣的來來去去得幾間。

上市了,其股票就是受到各方投資者、炒家及沽家的拉鋸。這樣也無可厚非,海外市場說是隔山買牛,對估值一定有很大分歧。加上,市場發展初期,良莠不齊是正常現象。誰是最終贏家,未可知,但其言行皆為了各自的荷包。違規者,固然要受到法律制裁。

不過,如果將所有民企標籤作壞份子,一竹篙打一船,受害的不單是無辜的經營者,更是人民福祉。因為民企是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石,不要誤以為民企就是那幾個諗得出口的股市代號,民企是國企以外的所有經營者。

中國的經濟依賴出口和投資,國內消費發展滯後,整體發展失衡。要發展內需,但人民普遍仍然窮困,買不起甚麼,原因是經濟成果都落入國企的戶口。現在需要發展的正是民企,好讓人民分享到經濟成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