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5

鹹、濕、滑、林

歸納港式的飲食口味,我發現離不開「鹹、濕、滑、林」。它可以代替傳統的「甜、酸、苦、鹹」成為味覺的新尺度。

稱得上港式口味,一定要找有代表性的食店,蘭芳園的奶茶聞名,他們午市主打是蔥油雞扒炒丁,我唯一的印象是鹹。出前一丁本身已是鹹,它不是白飯之類的東西你需要找餸來送口。出前一丁的原意就是方便,可以淨食。加上豉油來炒,變得鹹上加鹹,還未夠,配上雞扒又是鹹,有雞又怎能沒有蔥油,那是第四層鹹。炒丁是普遍港式口味,即使是傳統的湯麪煮法,配午餐肉和雞也很地道,又是鹹鬥鹹。

港人至愛的打邊爐是另一例子,自小在家打邊爐,火煱湯底這回事是我長大後外出打邊爐才發現的新事物。大概是從四川的麻辣火煱演進過來,火煱店供應豬骨、皮蛋、沙爹等湯底成為慣例。我認識的火煱食前加進津白、蘿蔔、豆腐便成,食店的所謂湯底,除外配料外,還加入味精,結果,煮熟的食物已夠鹹。再點豉油和其他林林總總的醬油就鹹上加鹹。

最後是海南雞飯,我沒有吃過正統的海南雞飯,但從在港有取代白切雞之勢可知,它很合港人胃口。海南雞飯的特色有二, 一是醬油,二是雞油飯。我注意到這兩個特色竟然與那隻雞本身無關,那管它是文昌雞還是武昌雞,總之有醬有油飯在港已合資格成為海南雞飯。同樣地,醬、雞和飯都是鹹,讓味覺沒有任何喘息的空間。再未夠,初認識海南雞飯時,醬油共有兩款,豉油和甜酸醬。今日發展為三款,新增薑茸。

待續。

2 則留言:

匿名 說...

想吃過真正的白粥,都要在家自己煮。就知道普遍人連吃清淡,都要加點味。


茶太。

茶怪 說...

在家煮可以自己控制,不過,不少人在家煮也落雞粉,食公仔麪又加午餐肉,係自願食鹹,唔係食店迫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