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21

奧巴馬vs.林肯

相比林肯的,奧巴馬的總統就職演說,只能當是說給小學生的。奧巴馬的演說大致循這樣一個套路走:目前,國家面臨大挑戰...不過,學習歷史的教訓,先賢立國...我們知道:Yes, we can...國內問題,我們應該拋開成見...國外事務,我們應重建領導地位...我們有的是正確的價值觀...最後,引述歷史名言,來個感性的結尾。林肯的首個就職演說又如何呢? 時為1861年,美國因黑奴問題面對國家分列。演說是這樣走的,對於黑奴問題,我一向立場鮮明而貫徹...我完全遵守國家法律辦事...分列國家是不容許的。

百多年前的英文較現在冗長,不過,林肯言之有物、立場鮮明,而且只針對一個問題。奧巴馬呢? 由就業說到環境,焦點含糊;怪罪於貪婪的同時,又歌頌冒險精神,有點自相矛盾;重口號多於實事,沒有巨體主張。我做了一個統計,數數他倆分別說了多少次「你」和「我」。奧巴馬對自己國民說了三次「你」(有另外幾個說給國外敵人不計在內)和二次「我」;林肯說了十七次「你」和四十一次「我」。林肯分清政府和人民的權責,我想甚麼、我做甚麼,你有權做甚麼。奧巴馬多說「我們」,將自己的角色混淆在人群當中。奧巴馬上任,行林肯的路程,用林肯的聖經。兩者都是演講高手,認真看看,就高下立見。當然,演講還看外型、音聲等,但如果只追求視聽效果而不講究內容,這又是否選擇出色的政治領袖的要素呢?

3 則留言:

匿名 說...

「政治演員」又出一名新星. we'll see.

mrs.

匿名 說...

蔡sir周前在電台節目佢拯救世界經濟頗寄以厚望,佢拍檔碌sir則怕人民希望愈大失望愈大。我較為認同碌sir的看法。我覺得,有時在歷史的轉折位,一個偉大的領袖的目光和決斷力可以左右歷史軌跡如邱sir吉爾。但目前這趟經濟渾水已經係爆左鍋,只能補,而通常,最佳的補鍋法係讓交給時間讓佢慢慢恢復,人的影響力較少。

阿信上

匿名 說...

如果你請一個人,你唔會請左佢番工,至睇佢有乜能力,而應該係你先睇到佢有乜能力,至決定請佢。而家,美國人好似調轉左,而家先黎問,佢可以做到乜。

奧巴馬之前的演說,邏輯係「如果連我都做到總統,證明美國是個機會處處的地方。要令美國是個機會處處的地方,所以你要選我。」這個邏輯我唔明,不過,依循這個邏輯,美國人的目的已經達到。要奧巴馬做更好,如果佢做到,都已經係bon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