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29

金魚

昨晚返家途經旺角,興之所至買了個魚缸、濾水器、一束水草、六條小金魚,還有魚糧 -- 養魚也。這是我的第一次,自幼看著家中的水族箱,總感覺冷冰冰、濕淋淋,沒多好玩,長大了自置居所,更沒有想過養魚,好老土,宜家傢俬的catelog裡,有梳化,有書架,有企燈,但從來沒有出現過一個魚缸。正如網友安尼說,我已提早步入中年,最近到上海理髮店理髮,還玩起刮鬍子這個小趣味。「金魚佬」啊,點解要做「金魚佬」呢?回到家中,設置好水族箱,深綠色的水草,小巧的濾水器帶來流水潺潺的境致,六條紅孔雀在一個在牠們眼中四百尺的住宅游來游去,我看了整晚,試圖理解尾指般大的動物在做甚麼,想逃走嗎?想覓食嗎?想著想著,發現牠們無論想做甚麼,也是得個吉,做不了甚麼,地球如常地轉,嘿,養魚的人怎會寂寞呢?

2008/09/26

迷上google

我成了google迷,實在佩服這班後生仔,可以給我免費服務,由搜尋器到電郵,由網誌到閱讀器,都十分妥當。最近玩上癮的,是google日曆,除了有一般的記事功能,還可以和友人share計劃了的瑣事,與家人分享,可以免除誰人哪晚不返家吃飯等誤會。另外,google日曆附有其他公共的曆法,例如世界各地的節日和假期、美國經濟數據公布日期等,讓你自由組合。想起自己做記者年代,每晚要致電幾間相熟的報社,檢核明天的記者會日程,以免錯過採訪機會,現在有google日曆,行家check assignment應該可以在網上進行。日曆以外,google有document功能,可以取代Microsoft Office的word, excel及powerpoint,不用購買昂貴的軟件和浪費自己電腦記憶容量。可是,我還未試用。今時今日,仍用hotmail或yahoo電郵地址的朋友,會不會因為電郵地址而影響別人對你的整體觀感,覺得你有點out呢?不過,仍然用netvigator的,應該算是一種堅持吧!

2008/09/22

無題

補課

練乙錚在《浮桴記》說董建華最大的政策失誤,並非在於廣受批評的房屋八萬五政策,而是導致陳方安生辭職的問責制,因為問責制架空政務司權力,像廢除丞相般,削弱權力制衡。新著《中國》中,他說共產黨在未推翻國民黨政府之前,是推崇民主的,所追求的民主是一人一票直選,以結束一黨尊政為號召,與今日香港的泛民主派爭取的一模一樣。為何取得政權之後,共產黨沒有付諸實行呢?作者沒有答案,但猜想是受當時穌聯影響,不過,他說今日的共產黨已建立在政府架構的每個範疇,他甚至估計,要維持這個七千多黨員的組織,所花的成本等於美國攻打伊拉克的經費。近年,黨開放給資本家加入,令黨形成龐大而具經濟價值的網絡,成為貪污罪行的溫床。在新經濟結構下,黨的位置如何調整,是重要課題。雖然《中國》是信報文章結集─舊料,但如果你像我一樣經常錯過正文,看此書來補補課。

2008/09/11

歐洲科學家正進行一次準備了二十多年的大型實驗,建造了條長二十七公里的地下喉管,將兩粒粒子從兩端發射,粒子加速至接近光速時互相對撞,看看有甚麼事情會發生,據說這個實驗有助人類了解宇宙起源。有人擔心結果會製造出一個黑洞,足以吞噬地球,據報,歐洲有人反應進行實驗,印度人已紛紛走到寺廟祈福,亦有絕望的印度人到餐廳大吃大喝,希望歡度餘生。我倒覺得這個實驗是一件很棒的東西。人類為了知道世界以至自己的由來,竟然不惜冒著遭滅絕的風險。寧做懂事鬼,不作無知人。就像武俠小說中的主角,冒著生命危險,也要揭開身世之迷,問我是從哪裡來的呢? 不攪清楚不罷休。這種不顧一切求真的豪情壯志,既單純又有力,且高尚。如果地球真的有甚麼三長兩短,我會為自己曾經成為人類的一份子感到驕傲。

2008/09/10

讀者

梁文道新著《讀者》讀來愛不釋卷,很有趣味,他談及好多關於看書的東西,提起的書我大部分都未看過,甚至書名都未曾聽聞,但沒有關係,反正作者是以讀書這項活動借題發揮,之前看過梁文道的《味覺現象學》,也很享受,兩者都好相似在於你未必一定是食家和學者,但吃東西和閱讀總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兩本書都能說有關的趣事,引起讀者共鳴。《讀者》特別講出好多讀者的心態,例如為了炫耀而想盡辨法冒充讀過某某經典著作,又例如如何緊張自己的書架,希望將它佈置得更雅致,讀《讀者》你會知道去哪裡可買一條連林行止也趨之若騖的私家書梯。

2008/09/09

向田少致敬

田北俊未能連任立法會議員,真可惜。早前,與家人朋友討論應該投誰一票,大家的討論都圍繞著誰學識較豐富、誰有專業資格、甚至誰言行較穩重、形象較正面等等。我可以找十個具備以上條件的人,但未必有一個做到好議員。那些做了十年廿年還說要爭取甚麼的,面皮太厚,他們如何解釋爭取了那麼久都徒勞無功呢? 只管開空頭支票,叫我怎能相信你在之後四年可以兌現呢? 為何不讓其他人試試呢? 選田北俊,不是他說過要爭取的東西合我口味,而是基於他過去的貢獻,這席位是他應得的。

2003年七一遊行之後,田少上京向中央解畫,表達港人的訴求,更不惜辭去行政會議成員一職,以保行政會議的集團負責精神。這不是上街叫口號,做show的簡單,而是要負起巨大的政治風險。之後的結果,相信大部人都滿意,政治徹消廿三條立法,埋下老董腳痛伏線。田少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他的政治勇氣和承擔,在關鍵時候發揮作用,是立法會內罕有的。你可能問,哪只是一件事吧,田少其餘的功勞不多。我認為一個政治人物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遠較他勤力開會、是否大狀、說話是否大聲,更更重要。在歷史上,政治人物一生有一兩件事績已經足以令他一生受用。只不過香港人太善忘,輕視歷史,不知道田少為香港的貢獻。

2008/09/08

2008/09/07

貓的搖籃

馮內果科幻小說《貓的搖籃》(Cat's Cradle),講述一個科學家發明了一件殺傷力足以摧毀全世界的武器,臨終時將之分給他三個子女,而三人各懷私心之下,釀成大災難。故事中,人充滿自大,一方面對科學的追求近乎冷血,另一方面,用無中生有的宗教去麻醉自己和別人,盡量忘記物質上的不足。科學加宗教兩管齊下,人以為可以解釋世界物事和自己生存的意義,而最後只有發現自己的無知和無能。正如其中一個角色,用兒時玩意─手拉冷線造出花貓搖籃的形態─比喻人喜歡陶醉於一廂情願的虛幻中。"See the cat? See the cradle?"

2008/09/04

又來馮老兄

Tiger got to hunt,
Bird got to fly;
Man got to sit and wonder, "Why, why, why?"
Tiger got to sleep,
Bird got to land;
Man got to tell himself he understand.

~~Cat's Cradle, by Kurt Vonneg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