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7
聖誕過後
每年聖誕假期過後,圖書館重開,設於大門傍的自助還書收集箱都積滿書。吃過蛋治配奶茶的她,早上第一件工作就是處理那批書本。奇怪的的,是跟往年一樣,書本當中有一份禮物,用紅色彩紙包好的。根據經驗,她清楚知道,彩紙包著的是屬於本館的書,照樣會拆開、登記、分類,再放回書架。至於為什麼有彩紙包袱著,她則毫無頭緒。圖書館是公共場所,有不同人進出,更有一兩個精神有問題的常客,不過大至上,來的都是斯文人,她在這裡年資不淺了,習慣事事處之泰然,不過,她倒著緊保護書本,不希望有人濫用公共資源。拿書本來玩遊戲算不算濫用? 這份禮物,無名無姓,送給誰的? 天知曉。看彩紙袱得整齊,似是認真的。但哪有一個認真送禮的人會送贈從圖書館借來的書? 不知道是否今年聖誕天氣特別冷,圖書館冷清得很,同事很多還在休假。
處理了好幾本書,精神未能集中,她拿起那本禮物書,Call No. F BAR,沒意識地查看借書人的記錄,借書人是圖書館常客,借書記錄累積成長長一條清單,電腦屏幕顯示詳細資料。且慢,禮物書的名目在清單上出現了兩次,借書人今年八月已借出一次並如期歸還,聖誕前重複再借。她想,自己讀一遍,送給別人讀一遍,很合理。好奇地,她希望留意一下,那個借書人的面目,猜想大概是其中一個呆子。
**
過了幾天,那個怪人終於出現了,用身份證借書確實毫無私隱可言。
「你上次借的書,包成禮物般模樣,下次不得這樣,知道嗎?」她以一貫的官僚口吻說。
「是嗎? 我不知道。」穿著格子布恤衫、帶眼鏡,一派書生樣子,老套服飾可能令他看來老成,實際上說不定較她年輕。他抵著頭回答,眼神晃了晃。
「你不是第一次犯了,違規的話會被檢控,你明白嗎?」她的語氣略為加強,希望了結這件事,同時掩飾自己理虧,書沒有逾期,也沒有損壞,犯的是那一條規章? 立場堅定有時收效。
「不好意思,聖誕節,我借來送給弟弟的。」他有點冒昧地說。
她微笑了,多謝他友善的分享,還希望補償自己不當的語氣。
察覺她的微笑,他放鬆了些。「那本書的作者叫Julian Barnes,是個英國著名的文學家,那是他最新出品,還贏了Booker Prize,我認為是他歷來最出色的。」他似個大孩子般描述心愛的玩具。只不過別人崇拜的是高達模型,他的對象是本館的藏書。
不由衷地感到自豪,她繼續微笑,好像靜心地聽下去。
「你知,外面書店售價貴,你們圖書館又有得借,不要買,所以我便想起借來送禮這個主意。」
「你每年都是這樣?」
「記不起從哪年開始了,聖誕節嘛,我每到這個節日,就會揀選過去一年讀過的書之中最好看的一本,作為聖誕禮物。這份禮物很有意思的,雖然是免費,但我花了一年心血來揀選的,一年下來,讀過的都有七、八十本呀!」
「不過,你弟弟好像不太領情啊!」她想繼續說,但又怕令他難堪。弟弟原封不動,轉手就歸還給圖書館。
他做出無奈的表情,之前的眉飛色舞已消失了,拿起新借的書,點頭道別。臨離開時他回頭道:「下次照拆便行,無須理會的。」暗示下年也會照舊。
**
她習慣省卻午餐,下午茶時間,買過7-11的燒賣配奶茶,她一邊吃一邊回想早上的事情。他算不算是個好哥哥呢,如果自己有個哥哥同樣對待她,她會有甚麼感受?她沒有哥哥,只有個妹妹。記得很久以前,姨姪女出世,妹妹聽從媽媽的指示,不愛新的嬰兒服,只收集舊的,從親戚朋友之間得來的其他嬰兒穿到不再合身廢置了的,媽媽說最好,說舊衣服滿載別人的祝福。的確,姨姪女活潑可愛,快進初中了。不知道送書跟嬰兒服一樣嗎?別人細讀過、感動過的話,會否積累一份靈氣?對下一位讀者有沒有益處?
無論如何,有人來借書始終是好事,近年政府給圖書館的預算緊拙,添置新書的數量愈來愈少,架上的多是陳舊的,紙張都早變黃了,好彩多得這班老街坊支持,否則圖書館沒甚麼存在價值。她看看膠盒裡僅餘的一粒燒賣,十粒一模一樣,但總是最後一粒最好吃。
之後,他每次借書,都不太說話,但明顯地較以前有善。她想問,為什麼他只看英文小說,明明是個講廣東話的本地人。又想知道,他幹什麼工作?莫非失業?但他多是周末來的,平日可能要上班。哪他沒有家庭嗎?周末又不用倍家人?他每次借三數本書,看來很得閒。還有,他為人那麼吝嗇,哪有人送借來的禮物?做他太太的真不幸,如果有人嫁給他的話。這些問題沒有答案,她也不會花心機來找。只是下午茶時偶發的推敲。借書送禮這件事,她沒有跟其他同事分享,也好像沒有人注意到,成為她與他之間的秘密。
**
時間過得很快,又一年了。聖誕後好幾天,他一進門,她就叫住了他,說:「你借的書逾期歸還,要罰款。」
「不可能的,明明準時還。」
「這麼肯定?是你來?還是弟弟來?」
他一時語塞。書的確沒有逾期,今次,她翻看大門的閉路電視,發現他口中的弟弟跟本不存在,借與還都是同一個人,就是他。
「為什麼不好好打開再看一遍?」她關心地問。
「已經讀過了。」
「至少拆開彩紙...」她明白,自己送禮物給自己,沒有甚麼大不了,不算是件不光彩的事。當然,向別人承認的確會有點難堪,所以他才用編用弟弟的故事。她不明白的,是為何不好好接受自己的禮物,要像圾垃一樣掉回圖書館呢?莫非,他討厭自己?連帶討厭自己送來的禮物?那麼,他年復一年地重複,豈不是正走進一個自虐的死胡同?真可憐啊!
她拿出前幾天收回的禮物包,彩紙沒有拆開,吸一口氣後說:「這是我送給你的」
他有點不知所以,托一托眼鏡,聽得自己說:「多謝!」
他接過禮物,掩不住笑容,慢慢地拆開彩紙,問:「這本書是你挑選的嗎?」
這問題有點無聊,她盡量迎合他,不希望傷害他這一刻脆弱的心寧,說:「是。」
「是不是千挑萬選才決定的?」
她準備答「是」,但未開口,已被他打斷。
他半帶自言自語地說:「應該不是。如果這份禮物是經過千挑萬選的,甚至花上一年時間才找到的,它會很有意思。太有意思,我會好好地保存,好多好多年,不捨得放手。人家千挑萬選的嘛,花了很多心機嘛,掉了,實在太沒有良心。唉,問題是,這是圖書館的書,一定要還,否則會罰錢,一日五毫子,條數好噤計。」
「即是說,假如這份禮物是我精挑細選的話...」她還未說完。
「我不能收。」他停下了手,認真的答。
「不,不,這份禮物.... 我隨便揀就是了。」她笑著說,用手掩著咀,禁止自己哈哈大笑。
「當真?」
「當真,你不喜歡嗎?」
「是Will Self的新作,一流!」
「這就好了。真湊巧,大概會很好看吧,我也不太清楚。」
「Merry Christmas!」
「過了,過了很久了。」
2012/04/03
末日、喪屍
「今年的天氣好像愈來愈反常,會不會是世界末日的先兆?」她渴望改變,那怕改變會帶來人類滅絕。
「不可能的,一派胡言,我們女兒年紀還這麼小,不要再提那回事吧。」他認真地說。
「這個世界將有快出現喪屍,最近傳染病非常厲害啊!」
「沒有證據顯示有喪屍的存在。」
「有呀!近在眼前...哈哈!」
「不可能的,一派胡言,我們女兒年紀還這麼小,不要再提那回事吧。」他認真地說。
「這個世界將有快出現喪屍,最近傳染病非常厲害啊!」
「沒有證據顯示有喪屍的存在。」
「有呀!近在眼前...哈哈!」
2012/03/26
Smith
關上了燈,他獨自躺在沙發上,3月25日還有十分鐘許便過去,手機耳筒播著爵士樂,他故意扭得大聲一點,那才有現場感,開個屬於自己一個人的音樂會。誰當選特首,與他有何關係呢? 沒有。言論自由會被打壓嗎? 他不肯定,但可以肯定的是高呼捍衛的人們,正在享受著言論自由,一點也沒有少。那刻,他倒希望自己享受一下選擇沉默的權利。香港核心價值會被新政府損害嗎? 他不太清楚,只知道在家中連行步路大聲一點也會被住在樓下的鄰居投訴,以導致自己精神緊張到不敢邀請客人來訪,他想香港核心價值又會在這件事情上站在誰的一邊呢? 又或者根本與這件事情無關呢? 想到這裡夠了,將注意力放回音樂,Walter Smith III的色士風真動聽,正好給他的耳膜做個按摩,原來有這種需要。話說回頭,那位樂壇老大連續兩屆贏得格林美獎是實至名歸,有樂評人預測,來年Smith將更放異彩,2023年有望完成三連捷云云。
2012/03/20
棄書
他總愛憶述那年,決定丟掉家中所有的書本,是為了否定一種想法,很錯的想法,就是自以為讀過很多書很了不起,大大的書櫃,像要時時提醒這位獨居漢,自己內涵多深,學問多廣,又無聲地強迫罕有的訪客,去相信這間屋的主人多麼與眾不同。誰不知正一井底蛙,書再多十倍,一百倍,也只不過是人類知識寶庫裡面的一少部分,如大海中的一滴水。不,有些書很有參考價值吧? 理論歸理論,事實是登上互聯網找資料快又多,閱讀時,他習慣摺角,記錄有趣的章節待日後參考,事實是他每讀完一本,就很少重溫。那次,他認定,要是重要的知識,已一早記在心中了,記不清楚須要翻查的那些,由得它遺忘吧。唯獨有一類書他珍而重之,就是工藝品一般的小說。例如幾本馮內果著作,它的封面設計、釘裝、紙質以至印刷字體,連每本書的厚度都各具意義,捨不得,真的捨不得。
年紀大記性差,他忘記了的,是同一年家中意外失火,書本連家俱都差不多被燒光了,只剩下幾本不起眼的舊小說。
年紀大記性差,他忘記了的,是同一年家中意外失火,書本連家俱都差不多被燒光了,只剩下幾本不起眼的舊小說。
2012/03/19
桃姐的最佳配角
食物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重要橋樑,桃姐這套戲,食物是最佳配角。戲中有很多有關食物的情節,老家傭為少爺上菜,一碟大大的蒸魚;老家傭餵家貓;老家傭退休進了老人院,少爺找她,帶她上茶餐廳為她點菜,也是蒸魚;少奶從美國回港探親,到老人院探桃姐,送自己親手造的燕窩。桃姐將燕窩轉贈各位院友;少爺為嚴厲的媽媽沖杯参蜜;少爺姊姊因桃姐偏心,只給少爺汽水,自己沒有,懷恨在心多年;一條冷藏牛脷勾起少爺幾個舊同學到桃姐的回憶;喝著威士忌回味舊事,類似場景在另一套戲:龍紋身的女孩出現過至少三次;還有電視台到老人院拍中秋合家歡節目,在鏡頭前派的月餅,拍完片立即一個一個從老人家手上收回。編劇用食物來串聯各個角色,刻劃之間的關係。這是我最欣賞這套戲的地方。
2012/02/11
通訊
在資訊發達的今日,人與人之間的共通訊息渠道已消失,以前是電話,現在可以是電郵,短訊,facebook, whatsapp, 要聯絡某位朋友而不知道他慣用哪種渠道,亂用一種的話,很可能聯絡不上,或者要等好幾天後,才有回音。我自己也有齊以上各種的戶口,但很多時懶理,有時連電話響也不發覺,可是在每個人分分鐘on call的今日,人人也期望我也是如此。
2012/02/10
服藥
阿甜流鼻水,今晚帶她看醫生,她的表現令我喜出望外,不足兩歲的她竟然能安然地面對醫生,回家服藥水,媽塥用匙子餵, 她一聲不響地一口一口地吞,受不了就自己拿起杯子渴水然後再吞藥水。看到這情景我感到安慰。
On China
基辛格的新書On China,論中國,嚴格來說是論中國與西方的外交關係。在清朝,鴉片戰爭及以後的矛盾,反映相方的誤解。西方國家希望與中國通商,無意侵略中國,西人不明白貿易有甚麼大不了,軍事侵略才值得抵抗吧。對於中國來說,軍事侵略反而較容易接受,中國不時受外族入侵的威脅,更有金人和滿人成功入主中原,不過最終都被中華文明所淹沒。中國幾千年歷史以來的外交,只有外國進貢卻少有平等貿易,中國為天下中心的基礎觀念一旦打破,恐怕中華文明也受到挑戰。因此,在當時中國人看來,平等外交關係較軍事侵略更可怕。
這位前美國國務卿,用宏觀的角度觀察政局。中國人愛下圍棋,西方人下象棋,兩者反映不同的想維模式,圍棋志在圍,志在建立一種形勢在克制對手。象棋是寸土必爭的功防戰,冒求耗盡對手一兵一卒。作者用這個分別解釋中美在五六十年代在台灣海峽上的搏奕。美軍在下象棋,旨在佈防。中國用圍棋的眼光去看,誤以為美軍有意圍堵,所以特別反感。
接著,他用三國演義的情節講中國、蘇聯和美國的三角關係。不對,正確來說,首先提出的是毛澤東的幕僚。
也許,作者提出的觀點已不再新鮮,不過,以我對政治學的淺見,很少見有這樣顯赫的西方政治家,寫一部以中國為專題的書,而又成為暢銷書。這或者反映了西方社會對中國的求知態度,由以往的好奇,變到今天的認真。
這位前美國國務卿,用宏觀的角度觀察政局。中國人愛下圍棋,西方人下象棋,兩者反映不同的想維模式,圍棋志在圍,志在建立一種形勢在克制對手。象棋是寸土必爭的功防戰,冒求耗盡對手一兵一卒。作者用這個分別解釋中美在五六十年代在台灣海峽上的搏奕。美軍在下象棋,旨在佈防。中國用圍棋的眼光去看,誤以為美軍有意圍堵,所以特別反感。
接著,他用三國演義的情節講中國、蘇聯和美國的三角關係。不對,正確來說,首先提出的是毛澤東的幕僚。
也許,作者提出的觀點已不再新鮮,不過,以我對政治學的淺見,很少見有這樣顯赫的西方政治家,寫一部以中國為專題的書,而又成為暢銷書。這或者反映了西方社會對中國的求知態度,由以往的好奇,變到今天的認真。
2012/02/02
2012/01/30
教育
最近與親友閒聊,離不開子女教育問題。原來現在的小孩子很多同時就讀兩間幼稚園,上下午各一間。對這類資訊,我的反應漸漸由初頭的驚訝到現在的持開放態度。有個問題,我一直都找不到答案。就是教育方向和人才表現好像南轅北轍,教育要求小孩外向、主動、大膽,面對陌生人不設防地對答如流,再長大一點,要有領導才能,對於任何議題都能雄辯滔滔,總之由細到大,都要贏、贏、贏。好了,辜勿論這是好是壞,但從我親身接觸的小孩,以至時下年青人的普遍的工作表現,又好像兩回事。愈是所謂讀名校的,愈是內向、被動、怕羞、對陌生人不理睬,年青人也不見得有辯論的意欲,亦顯不出有任何爭勝的決心。究竟欠了甚麼,他們不能將在學校裡過五關斬六將的本領拿出來呢?我猜想,會不會學校愈迫得緊,愈有反效果呢?例如我們以前說,填鴨式教育,令我們對書本產生厭惡感,要考試時就拚命讀,放假時,以至畢業後,就見到書本都怕。現在的小孩子對「贏」都有了類似的反感嗎?
2012/01/27
成功感
從車佬鬥數佬這本書,我感受到車佬的驕傲,一個所謂做實業的人可以理直氣壯地說,自己有份製造出甚麼樣的產品,如果是造汽車、蒸酒的,好像再早前讀過的另一本蒸酒師自傳,那就更添浪漫,即使未必人人都有星巴克Howard Schultz的地位,提供好的產品、服務始終令人自豪。反觀數佬的出品就抽象得多,做好一盤賬目,固然具有經濟價值,但其質感相起一輛車、一瓶威士忌差得遠。很簡單,幾十年之後,車佬可以告訴孫兒,某款型號的汽車他有份設計。數佬同樣想認威,他跟別人說在某年某某汽廠之間的收購合併計劃上,他有份設計,恐怕沒有幾多人會聽得上心。
數佬的無奈,Fault Lines的作者,兼著名經濟學家,也察覺到。他說,正因為基金經理、投資銀行家的服務如此抽象,不能帶來成就感,迫使他們唯有用收入之高低來確立自己的成就感,變成外界指罵的吸血鬼。
數佬的無奈,Fault Lines的作者,兼著名經濟學家,也察覺到。他說,正因為基金經理、投資銀行家的服務如此抽象,不能帶來成就感,迫使他們唯有用收入之高低來確立自己的成就感,變成外界指罵的吸血鬼。
2012/01/26
TNJ
Ben Williams是位新晉的bassist,前年贏得國際音樂比賽而令人對其首張個人大碟充滿期望,聽過State of the Art的人應該滿意。風格多元化,很有都市節奏,融匯funk、hip hop、postbop,連貫得很好。Bassist做領班,因為音頻太低,樂迷有時聽不到,尤其是在地鐵裡。不過好處是他可以扮演一個平台角色,吸納不同樂手,造出不同的效果。另一方面,亦反映爵士樂的自由和多變,Bassist都可以做領班,除了爵士樂,其他類型音樂比較少見。
2012/01/19
2012/01/13
當相機變成武器
不知道從何時起,相機變成一件武器,影相成為一種攻擊,用來傷害人,又或者被攝者感覺受到侵犯。這不是我認識的攝影。我認識的攝影是一種讚美的表現,是視覺的延伸,好似到郊外採花、捉蝴蝶,當然是美麗的我才會去捕捉,誰會去採集牛糞?舉起相機、按下快門,我都總希望留下美麗的情景,當然對何謂美,定義可以很闊,仲夏花草可以是美,夕陽秋色也無妨,人間的喜怒哀樂,各有它的美。小時候,我是爸爸的攝影目標,讀中學,女生是我的攝影對象,再長大一點,到外地旅遊,鄉村小孩、西藏僧侶也很歡迎我的鏡頭。無論是攝影者還是被攝者,都沒有介意不介意這回事。攝影雜誌主編伍振榮,在好幾年前有關攝影著作中提醒我,除了是一門藝術,攝影還是一樣社交活動,是人與人交流的一種方式,在街上拍攝陌生人,攝影者應該表達善意,如果對方不願意,不要勉強。對,記者要為民請命揭露甚麼醜聞、真相可另作別論,否則,為什麼要做損人不利己的事?當相機變成武器,包括手機,全港有幾百萬件武器,准許民用槍械的美國也不及我們危險,本港警方也不用到旺角店舖搜查刀劍兵器了,仇恨已經無處不在。
叢書系列-緣來攝影Monologue On Photography Vol.1:
'via Blog this'
叢書系列-緣來攝影Monologue On Photography Vol.1:
'via Blog this'
車佬鬥數佬
車佬大戰數佬:為美國營商之靈魂而戰 (Car Guys vs. Bean Counters: The Battle for the Soul of American Business) 是一部很有趣的書,作者是通用汽車公司前高層,講述這家在五、六十年代風光一時的汽車王國,如何淪落到在2008年險些破產。
輿論普遍將之歸咎於七十年代的能源危機、之後的日本車廠競爭,以及美國車廠工會橫行,作者認為禍根在於通用汽車公司內部管理,曾服務底特律三大車廠,作者以第一身的觀察,揭露管理架構的官僚化及制度的僵化,如何蠶食通用汽車的競爭力。管理人員只管按程序辦事,將工作表現與一大堆標準規格掛勾,以為制度化專業化就是好,卻忘記了汽車既是工業產品又是消費品,要有個性。留意車前的鬼面罩,那是每款車子個性的立足點,作者比喻汽車和人一樣,個性先看面孔。
車裡小小的煙灰缸,日本凌志的是輕觸式開關,GM的會強力彈出,又需要用力推得實一實,全不優雅,GM的工程師反而引以為榮,能通過零下40度極低溫的操作測試!
作者將通用汽車的弊端,延伸成美國企業的通病。他說營商本身是手板眼見功夫,在大學裡的商學院,就好像在藝術博物館裡的清潔工作組,教授們有種"sense of academic inferiority" -- 學術低劣感,於是刻意將商學科學化,引入數學理論,令到入讀商學院的學生無不是數理尖子,這些學生畢業後,以為做生意就是數學公式,可惜現實裡,側重左腦思考的人是"too clever by half"。消費者是人,人是有感情的,他舉例Steve Jobs、Richard Branson是右腦人。
Amazon.com: Car Guys vs. Bean Counters: The Battle for the Soul of American Business eBook: Bob Lutz: Kindle Store:
'via Blog this'
輿論普遍將之歸咎於七十年代的能源危機、之後的日本車廠競爭,以及美國車廠工會橫行,作者認為禍根在於通用汽車公司內部管理,曾服務底特律三大車廠,作者以第一身的觀察,揭露管理架構的官僚化及制度的僵化,如何蠶食通用汽車的競爭力。管理人員只管按程序辦事,將工作表現與一大堆標準規格掛勾,以為制度化專業化就是好,卻忘記了汽車既是工業產品又是消費品,要有個性。留意車前的鬼面罩,那是每款車子個性的立足點,作者比喻汽車和人一樣,個性先看面孔。
車裡小小的煙灰缸,日本凌志的是輕觸式開關,GM的會強力彈出,又需要用力推得實一實,全不優雅,GM的工程師反而引以為榮,能通過零下40度極低溫的操作測試!
作者將通用汽車的弊端,延伸成美國企業的通病。他說營商本身是手板眼見功夫,在大學裡的商學院,就好像在藝術博物館裡的清潔工作組,教授們有種"sense of academic inferiority" -- 學術低劣感,於是刻意將商學科學化,引入數學理論,令到入讀商學院的學生無不是數理尖子,這些學生畢業後,以為做生意就是數學公式,可惜現實裡,側重左腦思考的人是"too clever by half"。消費者是人,人是有感情的,他舉例Steve Jobs、Richard Branson是右腦人。
Amazon.com: Car Guys vs. Bean Counters: The Battle for the Soul of American Business eBook: Bob Lutz: Kindle Store:
'via Blog this'
沒甚麼/TNJ
住在樓下的先生已經不是第一次投訴,他說我家地板不時發出聲音,騷擾他。我起初大惑不解,生活清靜到連電視也不開,何來發上噪音,想幫那位生氣的鄰居也不知從何入手,後來,他一有不滿,就開始猛烈打拍自己的天花,那時我才發現,噪音可能來自女兒的腳步聲,有時她高興起來,到處跑跑跳跳,樓下聽到也不出奇。不過,阿甜晚上九時上床,即使有噪音,也不應構成太大影響,更何況她是個不足兩歲的豆丁。前晚他上來我家門,鬧得特別激烈,我唯有邀請他到管理處理論,到了管理處,他的情緒一發不可收拾,差點動武。我表明,自己和家人過著正常合理的生活,如果這樣也太嘈,影響別人的話,我真的無話可說,我不會因為別人改變家人在自己家中的生活習慣。可能是地板太薄,這是樓宇建築問題,與我無關。他完全不接受。管理員也無符,只好叫雙方忍讓。話雖如此,他的粗暴行徑早已對我家人帶來心理壓力,每每甜甜快樂地自由地走動,有時學人跳舞,做爸爸看得最享受,內子卻緊張起來,甚至憂慮那位敏感的中年男人會趁我倆上了班,會有製造甚麼麻煩。她的憂慮也是可以理解。經過前晚的爭執,我們開始考慮搬遷。
今晚下班回家,甜甜用她僅有的詞彙告訴我:「嘭嘭嘭」洒洒手再說「叔叔鬧鬧!」我連忙問姨姨發生了甚麼事,姨姨說沒甚麼,是姨姨教甜甜行路輕力一點,否則樓下叔叔又會上來喇!噢,我驚覺,原來甜甜開始懂事。就是這樣簡單,紛爭可望得以舒緩。
今晚下班回家,甜甜用她僅有的詞彙告訴我:「嘭嘭嘭」洒洒手再說「叔叔鬧鬧!」我連忙問姨姨發生了甚麼事,姨姨說沒甚麼,是姨姨教甜甜行路輕力一點,否則樓下叔叔又會上來喇!噢,我驚覺,原來甜甜開始懂事。就是這樣簡單,紛爭可望得以舒緩。
2012/01/05
2012/01/04
何許人?
在飯桌前我是順德人。與內子外膳,埋單時我是男人。看省港盃時,我是香港人。看奧運會跳水賽時我是中國人。如果遇上外星人,我就是地球人。在女兒面前喝咖啡的我是成年人。在老細面前我是個蠢人。我的身份認同感視乎情況而定。如果有個大學調查員來問,我是何許人?在沒有特定景況之下,我只能答我是「人」。如果只有「香港人」同「中國人」,沒有「人」可選,我會選「香港人」,如果加入「港島人」「九龍人」和「新界人」,變成五個選擇,我選「港島人」,喂,我只求答得精細一點而已。如果只有「中國人」和「亞洲人」兩個選擇,我定會選「中國人」。至於「香港的中國人」和「中國的香港人」,請恕我語文水平太低,弄不清兩者之間的差別,更不意識到答案原來關乎到民族大義、國家尊嚴、中聯辦、鍾庭耀、民主、法治、人權,以至可能傷害十四億人的感情。調查員先生,我是「一個困惑的人」。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