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9

糖毒

每個地方不同時代,都有一些東西抓著人的心癮,鴉片、酒精、咖啡因、可卡因、尼古丁,而在這個斯斯文文的城市,那就是糖,其他的都有人上癮,不過未能普及,販賣毒品犯法,飲酒主要為了社交。至於咖啡因,普遍人飲茶來提神,其咖啡因含量不高。時尚的latte,主要是奶,星巴克的成功主要因為他們將糖水包裝成咖啡,從此,我們不需要忍受苦澀的味道,但仍然可以感受到具深度的咖啡文化。工作壓力大,想找些東西麻醉一下,但又怕苦怕辛辣,沒問題,因為有熱奶茶、凍檸茶、甜品、糖水,尤其是蛋橽、西餅、蛋糕、朱古力、tiramisu、月餅、雪糕。很多人聲稱不愛甜,但其實糖是無處不在,最主要來自白飯。很多人都有飯癮,包括自認不愛甜的,有醫學研究顯示,淀粉高而又容易消化的食物,包括白飯、白麪包、麪條、汽水,吃後令血液中的糖份水平急升,會產生興奮感覺,但當那個鐘擺擺到另一邊時,就會很想再食,情況像其他令人上癮的東西一樣。有時食自助餐或者火窩,吃得飽飽之後,仍不忘來個飯或麪,相信是與飽肚無關,而是還欠了那個血糖高潮。飯一定要是熱飯,否則無論吃幾多,總是欠缺了甚麼似的,這同樣原理,熱力加快消化過程中的化學作用,確保有血糖高潮。但是血糖波動長遠有機會導致肥胖、心臟病和糖尿病。聽說香港十個人有四個過重。只要翻看七八十年代的電視片,跟片中的人比較一下,就知道現在普遍人飽滿了。肥胖是世界性現象,早前紐約市長倡議限制杯製飲品的份量,顯示政府對此問題的關注,但在香港,這裡不重視其他的麻醉品,注意力集中在糖,情況恐怕更嚴重。幾十年後,當健康意識進一步提高,食糖將會受到吸煙飲酒一樣的禁制,例如蛋糕不得賣廣告。其實,社會限制麻醉品的供應,但生活壓力令其需求有增無減,你禁得一種,禁不到另一樣,反而如果想節省醫療開支,可以想想從需求方面入手。

過馬路

下班繁忙時間,每個人都在趕路,行人過路燈快轉紅的一剎那,我貪快跳去馬路,小巴引擎同時響起了,我只好加快步伐,突然發現,有人從對面行人路走過來,是個身型打扮都跟我差不多的打工仔,同樣是半天吊,都來不及走回頭路了,這麼危急,路又窄,唯有希望雙方配合得好,否則,撞作一團的話,下一秒便會成為小巴的保齡球樽。問題是,我應該靠左走,還是靠右閃? 答案要視乎對方估計我選哪邊,這樣的搏奕推理可以無止境地延伸,沒有時間了,轉個方向想,根據我平日的觀察,人傾向靠右行,自小老師教我左上右落,而且這是合乎這個英國前植民地車輛軚盤置右邊的運輸系統,我一向都靠左行,所以平日行街不停人撞人。但這一刻性命攸關,應該順應人性,還是堅持原則? 但無論如何,不要跟對方有眼神接觸,不知為甚麼,一有眼神接觸的話,大家就會互阻有幾下,在這個重要時刻,我想起碧咸,好幾年前一次世界盃球賽,射十二碼,不是左就是右,理論上守門員有一半機會撲中,碧咸選擇射中間。所以,我下定決心,低著頭直衝向前,一直走到對面行人路,只聽見汽車嚮號的聲音,回頭看看,小巴已加速前進,那個人不見了,消失於人群中。究竟那一刻,他選了哪邊? 我沒有為意,總之不是選中間,否則車未到我們已經頭撞頭。從小巴司機的高角度看,路人狼狽得很好笑吧? 還是見慣了,知道踏油門愈狠,路人就走開得愈開,最緊要搵食,路人自有解決方法。

2013/07/13

兩男一綠

下午光陽透過落地玻璃照進咖啡店裡,一張長長的餐桌上放著只剩餘少許的綠茶凍飲,杯身佈滿露水,杯底壓著的餐紙也浸透了。它旁邊是另一凍飲,大概是朱古力口味的。席上的男人就是朱古力凍飲的主人,至於綠茶那杯屬於誰,沒有人知。過了片刻,店員來清理桌面,桌子之前應該有一個家庭用過,還包括小朋友,吃完的垃圾連地上也有。店員清理好,離去,桌上剩下二杯子,綠茶和朱古力,也許,店員猜測綠茶也是男人的,帶著太陽鏡的那位年約三十歲客人,倒沒有示意要人拿走綠茶,基本上在整個打掃過程上,他沒有絲毫反應。喝完,離開,順便把朱古力掉進垃圾箱。

不久,來了一對父子,兒子約二十歲,像是留學海外,回港渡假,他也坐在綠茶前面,拿著橙汁,沒有移開綠茶,也沒有叫店員來處理,只由得它原封不動,反而將自己的橙汁隨便放得老遠,然後懶洋洋地攤在椅子上。父親好像視而不見。年輕人不時起身伸手去拿橙汁喝,不太方便,但仍寧願遷就綠茶。臨走也很有手尾地清除了自己的垃圾。竟然遺漏了個半公升裝的水壺,明明擺在桌子中央沒遮沒檔,勞煩了好心的旁人嚷他們回頭。今日陽光特別燦爛,綠茶杯身露水都差不多蒸發了,仍莫名其妙地空等。

2013/07/11

Pret

朋友說話快到我跟不到,相識了十幾年但從來沒約過出來,今日一出來就滔滔不絕,兩人吃沙律做午餐。話題廣泛,為甚麼女孩子應該學打欖球,男孩子最好學芭蕾舞,以至亞洲人和歐洲人的腳形的分別,以至劉家傑的英語水平,以至七一遊行人數的統計方法。之前他擔心沒有話題,現在是另一回事,那些問題他一向沒有深究,難得有人願意花時間給他講。朋友在Facebook經常受到圍攻,感嘆今日的網友想法一面倒,是非不分,奈何沒法節制outspoken性格。性格相反的他,只能和應一下,給個讚或甚麼的,同時亦感覺到今時今日,人人佔據了道德高地使之太擠迫,如周末的銅鑼灣般叫他卻步。原來,在社交網站發達的今日,言論自由旗幟高舉的地方,未必滿足所有人的發言需求。散席時,道別是一句得閒再吹水。這又未免太謙。

2013/07/09

ISO9000醫生

清晨二時二十分,戰戰兢兢地詢問了一連串問題,同時將答覆輸入電腦,她完成了病況報告,病人是個三歲女童,發高燒,從急症室轉送入病房。吃了家庭門診醫生開的退燒藥無效,才到醫院來,父母焦急如熱窩上的螞蟻,已回答了駐急症室醫生的問題,現在再重復面診感到不耐煩,再者,她問得十分詳細,連耳孔也用電洞看看。至於病人的需要,例如降溫,保水等,她置之腦後。連一張給孩子安坐的椅子也沒有。她專注的是那份千言書,時間剛好,主診醫生來了。媽媽舒口氣,誰不知同樣年輕的主診又開始重複同事提過的問題。當他拿起電洞準備再照照耳仔,爸爸發火,可不可以先照顧病人,再慢慢診症?耳仔已經照過了,你看看紀錄就行。嚇得主診連電洞也丟在地。她連忙幫手拾起電洞,但沒有誰關注爸爸的要求。從來,病人在公立醫院得到無數的冷落,都會安慰自己說醫生有其他更嚴重更危急的個案要處理,這也是他們一向的說法,病人也會想,醫生也是人,見過太多不幸的故事以至麻木了,又或者為了保護自己的心理健康。但病人不能接受的,是醫生只關心寫報告,做文書。她的工作就是這樣,她也沒法子,醫院參加了品質管制計劃,那計劃是國際認可的,而且跨行業,原先應用在工廠,歐美客戶十分看重,其原則是每個生產程序都規範化,文書工作繁重。

2013/07/04

倫敦

到了倫敦,他不自覺地染上了英國人愛談論天氣的怪辟,無他,當天氣每天變幻莫測,驟晴驟雨,乍暖還寒,令人困擾,談天氣是互相安慰,如果有放晴,更要興高采烈地告知天下,爭取晒太陽的機會。

從來,性格內向的他都自鄙,一是偽裝外向,一是索價不見人。這個社會一直視內向為缺陷,今日的父母會擔心內向子女的入學機會,甚至斷定子女有病,找心理醫生。不過,到了倫敦,他發覺那裡的人包容性很強,尊重不同性格,可能,內向的人在那裡也有作為。他認識一位法國人,是電腦專才,曾在港教法文為生,後來到了倫敦才做回本行。

生活態度人人不同,如果有幸得來一支名貴紅酒,很多人會好好收藏,法國朋友說把它喝光才不至浪費。消費主義令西方經濟低迷嗎?哪得先界定甚麼是價值。

曾聽說友人到歐洲旅行,捱麵包,好像很刻苦。其實歐洲人普遍拿麵包當飯吃,別相信飲食雜誌吹噓的西班牙海鮮飯。倫敦物價和香港相約,不過生活成本應該較低。人人說不,倫敦的麥當奴貴過香港,對,但倫敦麥當奴不多,人人到馬莎百貨買牛角包/三文治做午餐,在公園吃。這樣行為在香港被視作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