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20

紅眼症

用堅尼系數去推斷貧富懸殊有三個問題,早前的文章已說明其中兩個,一、人的一生制遇,年青時期是差不多,年紀愈大,差距愈遠,就像馬拉松長跑,首十公里,各跑手都相距不遠,到終點,一頭一尾可以相差幾個小時。香港的嬰兒潮的一代的馬拉松,就反映在堅尼系數上。二、堅尼系數算的,是結果,不是因由。一個自由社會,人有權選擇買誰的產品服務,有權選擇不買,每人的收入不一,成敗得失有好多因素,包括運氣,但結果有高低,不代表不公平。

這裡茶怪想說的是三,貧富懸殊擴大,顯示整個社會的經濟水平在移動中。因為經濟活動是由個體組成,當一個經濟擴張,一定先有一個行業或一批人受惠,將這個看成是問題的,大概是患了「紅眼症」。撇掉心理因素,先有一批人受惠,其實是好事,因為他們富起來,自然帶動其他行業的生產。如果沒有這批「好彩」的人,大家一齊冇運行。

澳門近年急速發展,人才需求一下子颷升,人人都加入賭場服務了,沒有人開公共車,沒有人去提供基本服務。很多人認為澳門今日經濟發展過快,可能導致失衡,學歷不高的年青人,只要跑進賭場工作,收入較大學畢業生還高,令到辛苦耕耘的人不高興。茶怪想,這種不滿情緒在香港也有。

茶怪想,一分耕,一分收獲這種理想烏托邦固然好,但在現實生活是不可能的,因為如果這樣,必須有一個無上權威去決定誰比誰「值得」賺得多,這個無上權威由誰做? 再者,如果規定小學畢業生永遠不能賺得比中學畢業生多,而中學畢業生的收入又永遠不能超過大學畢業生,這樣的社會又怎能令每個人奮發圖強呢? 說澳門發展需慢慢來,如果設身處地去想你是澳門人,你希望明日加人工,還是明年? 你想你的客人是有錢人還是窮人? 你想你的子女到賭場酒店工作,還是看士多賣鳥結糖?

2 則留言:

匿名 說...

同意。

貧富縣殊係資本主義下的必要之惡(necessary evil),只要做到以下兩點,貧富縣殊問題不大:

1)社會有基本安全網,窮人可得基本生活所需

2)社會流動性高,窮人努力就有機會翻身

香港有完善的綜緩制度、廉價醫療、免費教育等,第一點做得比不少發達國家還好。

問題主要出在第二點。依家唔少人覺得香港的社會流動性大不如前,向上爬好像越來越難,所以才有紅眼症、動輒指摘有錢人官商勾結。

可惜的是,政府及學術界都錯誤地忽略了這一重點,有關社會流動性的研究少之又少,自然出現「斷錯症、開錯藥」的情況。

茶怪 說...

窮人努力就有機會翻身,這個問題應該沒有辦法從統計數據看到,要跟蹤每個人的經歷。

更重要是看實際上有甚麼制度阻礙流動性,例如種族歧視、學者享有特權、綜援過高不利小企業發展、大企業太多不利有創建者加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