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生意的弊端在於小股東的利益受不到保障,這是老生常談。金融海潚暴露了的,卻是股權架構的另一極端所產生的問題,就是沒有大股東的公司,所謂公眾公司。我想,在家族生意,家族可以欺凌小股東;在公眾公司,可能,所有股東都被欺凌,因為沒有單一大股東,話事權便落在管理層手上,管理層都是打工仔,都為自己和家人的幸福著想。金融海潚的部分成因,在幾年前的英隆Enron倒閉事件,已看出端倪。
Conspiracy of Fools一書,作者是資深記者,他搜集大量資料,用六百多頁故事式的敍述手法,道出這件發生於2001年的驚天醜聞的來龍去脈。英隆是美國能源巨企,科網起飛的九十年代,業績優良。憑藉的是管理層的進取和創意,可惜進取和創意用錯了地方,用了過度擴張和在會計變戲法上。例如由能源擴展到水務到固網電信,在會計上,將項目發展的收入提前一次過入賬,又將不良資產售給關連公司,以圖利用會計制度的灰色地帶,隱藏大量負債。英隆的行為本來可以被監督,可惜,會計大行Arthur Anderson為了避免得罪自己的最大客戶英隆,隻眼開隻眼閉。
英隆的失敗,歸根究底,是管理層為了自己的花紅,年年要追業績,不惜騎劫了公司,出賣股東的利益。董事會又沒有大股東,對公司的問題,針不到肉,都是得過且過。公眾公司有這樣的弱點,應該怎麼改善呢?我沒有答案,不過,對美國奧巴馬限制薪酬的用法不感樂觀。股權架構的利弊,表現出人性的本質,在每種制度下,每個人都為自己的利益鑽空子。
4 則留言:
在一些公營機構,往往有很多很多法章,表面是保護市民,但實左是保護管理層......
寫了這個comment 發覺跟您的原文沒有多大關係。anyway,這是我想說的。
是嗎? 有機會講多些,我想知。
以前一位我尊敬的分析員說股權分散沒有單一大股東的公司對小股東利益較有保障(原因大致就是茶兄文首所述者),我對此亦深信不疑。直至幾年前有一個親身經歷才讓我改變想法,我持有股份的一間服裝公司收到日本公司洽商買盤,但ceo拒絕了,因若果他答應很可能會失業。我在想,若這是家族經營(若果下一代唔想接班更好),可能會同我地小股東一樣見錢開眼,利益反而一致。
這是個好例子。唯有慨嘆一句世事無絕對。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