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信因果,即每樣事物的出現,皆有原因,而其本身,又成為下一樣事物的原因。
就輪迥,佛教以一連串因果關係來分析,並稱之為「十二因緣」,認為人生生世世困於輪迥而不能逃脫,正是受到種種因果維繫著。佛祖認為,想逃脫,就須要將這個「十二因緣」的連鎖關係打破。打破每一個的關鍵,當然在於消滅它的上家。最後,佛祖追索到十二因緣的始因,始因是甚麼呢? 答案是「無明」。何謂「無明」? 這個須尋經問典,我猜想,大概的意思是不明白。
問題來了,究竟甚麼產生「無明」呢? 答案當然不可能有,因為如果有,「無明」就不會是「十二因緣」之始。
但如果沒有因,即是說「無明」是沒有因由地存在,我想,這只有兩個可能,一是「無明」偶發性地出現,二是它已存在了很久很久,其因由已經沒法考究。那麼又怎能消滅「無明」呢?
無論如何,如果我理解沒有錯,「無明」的相反,應該是「有明」。可能,有明就是指智慧。
至少可以確定的,是「無明」不是「無信」、「無學」、「無善」、「無恥」、「無能」、「無望」或「無術」。佛教強調的是「明」,明白了,就成了。
話說回頭,由「無明」到「有明」這個過程,是怎樣呢? 它又如何接入因果之說呢?
寫這些,我不是為了表達任何立場,只用作自己的筆記。
2 則留言:
Piyadassi Thera有篇文章討論「十二因緣」,可作參考:
http://www.bps.lk/olib/wh/wh015.pdf
Barry,謝謝,很好。
剛讀到圓覺經,金剛藏菩薩問了同樣的問題:究竟無明從何而來呢?
佛陀答,用凡夫的思維來探究這個超然的問題,是注定失敗的。嘗試這樣做,只是自作聰明。根本問也不該問。
「善男子,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如是分別,非為正問。」
哈哈,都是自作業!!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