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26

幽默關公

中國人不懂幽默,我想這是個誤解,這個誤解大概是來自林語堂,他嘗試翻譯英文humor一字,卻找不到適當的詞語,唯有自創一詞以用之 -- 幽默。因此,人們都以為幽默像飛機、原子筆一樣,是外國貨。人們以為中國人只懂市井的滑稽,或者小丑的詼諧,而不曉得更高層次的幽默,我想,中國人以前沒有一個形容幽默的詞,不等於幽默不存在。三國演義就有個非常幽默的故事。話說有位關羽敗仗,要投靠曹操。關羽向曹操先旨聲明,一找到義兄劉備下落,便會離開曹操,重投劉備。曹操愛才,便假意答應,收留了關公,盡量厚待他,希望他改變初衷,歸付曹操。關公在曹操那裡,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關公都無心享用。曹操送上美女、寶物,關公不受。曹操又贈予名貴戰袍,關公只將之穿在內面,外面仍然保留劉備送的舊戰袍。收買不到關公,曹操自然心有不甘。有次,曹操牽來名駒赤兔馬,是自己辛苦打敗大敵呂布得來的戰利品,關公高興得不得了,拜謝曹操。曹操問:「之前給你的一切,你都不為所動,如今卻為何如此順攤呢?」關公答:「我知道這隻馬日行千里,一有哥哥的消息,我立即起行,一日內可與他相見。」我讀到這裡哈哈大笑,羅貫中的幽默不下於西方文豪。

2 則留言:

Lo On Nie 說...

又或者,當我們無法體會三國時代義兄弟情同手足的情義,對於由此而生的對答或行為,自然會覺得好笑。

事關當我入機舖都未夠秤果陣睇到呢度,我個心仲係諗緊「真係偉大...」

茶怪 說...

各人有不同感受吧,我想,羅貫中是刻意用關公的忠義去幽功利的曹操一默。我看三國發現的是相反,我發現雖然年代久遠,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思想行為,和現今的是出奇地相近。都充滿猜忌、迷信、自大。至於關公,我想是作者刻意形造的一個超然角色,去反映凡人如曹操的人性。

三國經,真係有排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