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26

二五仔

既然忠奸沒有絕對,善惡也視乎觀點角度,那麼三國演義有沒有道德觀念呢?我想是有的。在一場典型的對陣之中,兩軍的將領會前鬥咀,力辯自己才是正義之師,對方是叛賊。在那個亂世裡,哪方是兵、哪方是賊,真的不易弄清。曹操脅天子以令諸侯,即皇帝站在他的一邊。劉備姓劉,是皇帝家庭成員,討賊也是名正言順。這樣,爭論喋喋不休,證明君臣關係是人人爭佔的道德高地。

有些大膽一點的將軍會說:「你漢朝衰弱多年,即使是改朝換代也順應天理,正如漢高祖當年滅秦,誰說一定要忠於現在這個皇帝。」意思是,君臣關係固然重要,不過不是至高無上的,順應天理是更重要的。順應天理這個道家思想,是主流儒家思想的一個走棧位,聽來很有說服力。到三國後期,各霸主自立為皇時,為免被指謀朝篡位,會藉某地方天降異象為由,以解釋封皇是順應天理之舉。

好了,對方將軍駁咀說他順應天理,可以如何應對呢?答案就是:「你食漢室之官祿,竟然作反,你不感到羞恥嗎?」鬥到這一句,對方便說不過去。諸葛亮面對死敵司馬懿,也是用這一套,司馬懿只得羞愧滿面,不能應對。

原來,講實際不講道理,就是最強的道理。根據羅貫中對三國人物講道理的描述,在中國人心中,甚麼儒家思想、宗教信仰,都敵不過一碗飯之恩惠。西方有十字軍東征,有美蘇冷戰,西方人可以為宗教、為理念打生打死,中國人實際多了。原來,「食碗面反碗底」,是對一個中國人最嚴重的指控。

2 則留言:

lotaitai 說...

食阿公、住阿公、洗阿公,卻鬧阿公的人們又如何??

茶怪 說...

你都可以咁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