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04

我最喜愛的三國人物

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在三國演義裡,除了天意外,人是決定成敗的關鍵。普遍認為,人的能力有天賦的,也有後天培養的,但作者羅貫中著重的,只有天賦的才能。「既生瑜,何生亮」就是說人才是上天決定的。事實上在全書中,沒有提及過培訓的情節,沒有提過關雲長練武,沒有提過諸葛孔明的學習過程。天下形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支配著這個天理循環的,就是人才。

小說裡,出眾的人物有許多,但其中一個較為被人忽略的,是東吳大臣魯肅。赤壁之戰,陪伴諸葛亮坐船,到曹操陣前「借」箭的那位老人家就是魯肅。我喜歡魯肅的,是他的內憸。在赤壁之前,他比諸葛亮更早提出劉備孫權聯盟抗曹操的策略,天下局勢了然於胸。之後,他負責在諸葛亮和孫權手下周瑜之間,穿針引線,束成他們的合作。可知道,周瑜和諸葛亮雖然聰明,都有性格缺憾,一個小器,一個寸,水火不容。魯肅一方面要周瑜知道諸葛亮是人才,重視他的意見,另一方面,魯肅又要暗中幫助諸葛亮避開周瑜的暗算,免諸葛亮遭殺。赤壁之戰,如果曹操真的敗於迫得劉備和孫權太緊,換言之,劉備和孫權之得勝,勝在有魯肅。

曹操敗走之後,劉備借荊州,一借無回頭,孫權一直催促他還,令魯肅去追討,又是魯肅詐傻扮懵,拖延時間,好讓劉備攻佔西川,有安身之所。造成三國鼎立之勢,魯肅是其中一位關鍵人物。

成為東吳重臣,魯肅做以上動作,表面是幫劉備,實際是幫東吳。原因是,如果三國鼎立不成,東吳是無法獨力抗拒北魏的侵略。周瑜被諸葛亮激死之後,孫權委魯肅繼任大都督一職,統領兵權。但魯肅拒絕了,並推薦無名之輩龐統接任。智者水鏡先生說: 「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伏龍是指諸葛亮,鳳雛是龐統,份量不下於諸葛亮。龐統在赤壁一役,獻連環計記一功。魯肅不貪功,有眼光。可惜孫權嫌龐統醜樣沒有重用,是後話。

有料、慊厚,以大局為重,做臣子不只是聽話,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更為老細執生,就是魯肅的可愛之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