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31

迷失於夢中

最近自覺有點遊魂,可能是聽得多Paul Motian的Lost in a Dream。一直以為爵士樂一定要有低音提琴,原因是它不但帶來節奏感,可讓我跟著節拍搖晃,還給我一種踏實的感覺,事實上普遍的爵士樂三重奏都包括低音提琴。年近八十的爵士鼓手Paul Motian告訴我,省卻了低音提琴的爵士樂,又是另一番感受。最新同名大碟收錄了三人組合在紐約一間爵士樂俱樂部舉行的小型音樂會,沒有了低音提琴塾底,感到一片虛無,Motian的拷擊效果加添懸疑氣氛。如果用Lost in a Dream作為電影潛行凶間的配樂,相信會有不錯的效果。我聽著歌曲,腦裡重溫潛行凶間的片段,實行自製音樂錄像。碟未的幾首歌鼓聲較重,Motian迷大飽耳福,我倒跟不上,實在太迷幻。網上找不到Lost in a Dream,找到Paul Motian的,是另一些歌曲,也不錯

2010/08/30

甜甜

未向你介紹我的女兒,阿甜。謝謝好友Losinar給她拍照。

家的辦公室

中文報紙有蘋果的溫敏尼,英文有金融時報的Lucy Kellaway,都是輕鬆說說八卦事的專爛,為嚴肅的財經新聞帶來新氣。我不太喜歡讀Kellaway,她說是多是廢話,但是有時又能找到有趣的話題。像今日,她說愈來愈多人喜歡將平日在家中做的事,帶回辦公室幹。對,最簡易例如吃早餐,早上九時半,我公司的同事都在吃早餐。莫笑人,我自己更誇張,以前與同事在公司內踢毽子。現在有種植物,當然還有上網玩Facebook等等。公司太沈悶了,我在桌上擺放了赤柱買的油畫、先父寫給我的毛筆字,還有大大個裝餅乾的玻璃樽。如果不影響別人的話,我甚至想養缸金魚。全都是為了營造家的感覺,讓自己輕鬆一點。

2010/08/27

Terroir

紅酒對很多人來說是藝術品,我總覺得紅酒是一門地產生意多於一切。他們弄的評級,通通是授予某片指定的葡萄園,儘管你培植同一個品種的葡萄,或者以同一間公司品牌推銷,只要不要在那片獲獎的田園上種出來,你的產品就得不到同樣的評級,推出市場售賣,價錢便差得遠。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這不是地產生意是甚麼? location太俗氣,法國人愛講terroir。看介紹紅酒、推崇生活品味的電視節目,我不禁佩服法國人的生意頭腦,每個地方都有特產,我國多的是,何以法國人能將自己的特產的價值發揮得淋漓盡致,說成是高尚情操,玩階級分化。縱使在七十年代一次掩眼測試中,法國紅酒高調落敗給美國加洲,幾十年來仍然地位不倒。

最近,與好友老麥,一邊嘆茶,一邊胡扯,說到中國茶夠有極品,當中又以普洱最湛玩味,發酵過程長達幾十年,其欣賞價值大抵不下於紅酒,有些陳年珍品賣得很高價錢,但缺乏有系統的推廣,始終打不進市場主流。老麥說,普洱是近十年才市場化,此前,種類並不多。現在開始發展普洱市場,要做到紅酒般亦有難道。高檔的普洱要經過十至廿年發酵,不單只時間長,而且品質好壞很難控制,更重要的是,新鮮普洱在發酵之前,是單一化的低價商品,甚麼土壤、那處出產無關重要。換言之,普洱沒有terroir因素,攪不成地產,自然很難炒得起。現在炒高的,主要是少量年陳歷史長的。

孫中山是誰?

我對國父孫中山的認識,僅限於他發動革命推翻滿清,曾經逗留香港和澳門。最近讀一本他的傳記,法國學者白吉爾著的孫逸仙,才知道原來他是個基督徒,他年少時到夏威夷,由哥哥照顧,他出生的地點叫翠亨村,哼,中環有間酒樓同名。一個無權無勢的人,又不是軍人,憑甚麼推翻幾百年的政權呢? 誰有興趣聽從他的指揮呢? 這些都是我有興趣了解的問題。原來他行醫經歷很短暫,他勾結三合會,即是黑社會。他初期的起義,參與人士有七成是三合會人士,另外三成是教友。在倫敦被中國領事館拘捕,吹噓自己是中國反對黨領袖,而當時他的地位遠不及此。他依靠日本人,企圖以日本協助起義。日本人、英國人、基督徒、三合會通通利用他,他又巧妙地反過來利用他們以成就宏圖大業。百日維新的康有為輕蔑他,認為他是個投機者。這一切,對我來說都很新鮮。這本書所描述的孫中山,可能與我們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有多少出入,可是,一個真實的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在他初出道的時候,總要靠鑽空子、打擦邊球來發為,這個我覺得沒有問題。對於國父,已很少人提,我知道的實在太少,所以要惡補惡補,現在只讀了一百頁,比八卦周刊更富娛樂性。

2010/08/24

氣憤難平

香港政府應該做的,是派遣一個調查小組,成員包括警察特種部隊高層,去菲律賓調查當地警方處理昨晚的騎劫旅遊巴事件有沒有失責,妄顧港人的生命安全,而並非由曾特首帶頭,玩服裝遊戲,人人脫下領帶,裝模作樣,議題糾纏在善後工作、包機何時抵步這些問題之上。政府有責任保障人民的安全,包括用外交的手段,保護身在外地的人民的安全,負責任的政府一定為事件追究到底,以為遇難者和他們的家屬討回公道。

2010/08/23

北愛 --> 台灣

有朋友即將到台灣做長期工作,我很羨慕。羨慕的,除了是當地的民主自由、悠閒生活以及女生的溫柔,他都通通有機會享用到之外,是台灣的經濟發展前景。我對台灣長遠的經濟發展抱有信心,甚至投資了台灣的股票基金。早前,大陸與台灣簽訂貿易合作協議,降低產品的關稅,這是次要,最主要的是大陸與台灣關係正常化。

這件事令我想到九十年代,北愛爾蘭達成和約,幾十年來一直爭取脫離英國統治、回歸愛爾蘭的北愛分離份子,放棄武裝衝突。這段導致超過三千人死亡的「麻煩時期」(The Troubles)之恐怖,由Daniel Lewis主演的電影「以父之名」(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刻劃得尤其細膩。

愛爾蘭這個島,原居民大多是天主教徒,十六世紀英國昏君亨利八世創立基督教之後,漸漸有信奉基督教的英國人,移民到愛爾蘭,並聚居在北部。到二十世紀初,愛爾蘭獨立,英國保留了基督教佔一半人口的北愛。好了,在北愛的基督教徒,因為有英國撐腰,在教育、住屋和就業方面都有較優厚的待遇,生活較富裕。原居民,對不平等感到怨恨,而且,他們講自己語言、有自己宗教信仰的,固然不願意接受異族統治。到六十年代,美國的民權運動漫延至北愛,引發示威、暴動、游擊戰,「麻煩時期」就此降臨,在恐懼之下,經濟蕭條,失業率高企。

直到九十年代,在美國的推動下,英國放棄部分管治權,北愛達成和約。從此,外來投資激增,就業改善,與鄰國愛爾蘭的貿易也日益頻繁。這一切,與今日的台灣有何關係呢?

台灣說閩南語的原居民,好比北愛的原居民。台灣的國民黨以及在國共內戰時期跟隨國民黨移居台灣的大陸人,好比北愛的基督教徒。陳水扁統治時期,是台灣的「麻煩時期」。大陸與台灣的貿易協議,就像北愛和約。我預期台灣在未來幾年,投資增多,經濟有一番新景象,亦祝願我這位好友一帆風順,甚至建議他自置物業,可能有不錯的回報。

2010/08/16

中國發展

中國應該發展甚麼經濟產業呢? 博客每個人在其網誌「思想花園」上問了這個值得每個人思考的問題。每個人希望將中國投放在地產業的資源,撥給更值得發展的地方。我想好幾天,今晚洗澡時,想到這個: 地產業蓬勃,是經濟發展初期的必然現象,有別於一般消費產品,地價反映的,不是現在的市場供求,而是未來至少二十年的租值,土地就像一部時光機,一下子將未來的改變呈現在眼前。政策固然有影響,但今日中國的秀麗前景,是帶動地產發展的主力。投入地產業的資源,拉也拉不走,拉走了,很快又再回來。直至到有一天,期望超出現實,地產的資源才會走。

現在帶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除了地產,還有基建。基建是支持經濟發展的重要元素,不可能是長遠的發展方向,沒有實質的經濟活動支持,多建的鐵路、港口,只會被閒置。一間店舖開張,前要裝修好,基建對於中國來說也如是。另一個經濟增長動力是出口,出口亦不可能是中國長遠方面,道理很簡單,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還有哪個國家的進口市場能養起更大部分的中國呢?

同樣道理,中國也不可能仿傚亞洲四小龍,專注發展某行業,個別城市還可以,如上,沒有市場能承接。整體來說,一個大國的發展應該是四平八穩的。

我想,教育是中國最需要發展的,目標是取代美國,成為領導世界學術的國家。中國已有好幾間企業晉身世界巨企之列,但有多少間大學有這個地位呢? 當然,這些公認的排名評審,都是美國人主導的。教育的好處有三方面: 第一,培養人才,我看似在回應每個人的問題,其實,我是將問題轉讓,留待未來的中國人回答。教育要全面,讓人民能掌握多方面的知識,魚翁撒網撒得闊,收獲自然多。

第二,教育可以創造商機,教文學,欣賞文學的人多,文學作品便有需求; 教音樂、電腦、科學也一樣能創造市場。第三,市儈之外,學習本身是一種享受,是每個人都嚮往的一個活動。提升人民的快樂水平,是在過去幾十年,努力建設國家的人民,以及他們的下一代應有的回報。

教育是一個很長遠的發展,正正是因為要待久才見成效,更需要及早開始發展。

開瓶費

開瓶費是討厭的費用,光顧食店,吃東西固然要付錢,加一、小費也無傷大雅,唯獨是開瓶費最不合理,根本不用成本,酒是我自己在外面買來的,我不介意自己開瓶,最多要他多洗幾隻杯子。一般食店盛惠一百至百五,幾近等同路霸收過路費。當時,他們希望說服你喝店內有售的餐酒,那些標價比來貨價高十倍,也變相包括了開瓶費。更令人氣結的是,如果你與樓面經理熟落一點,那開瓶又可以是免費的,這反映了事實上開瓶費是用來搵笨的。有間在大坑食小菜的食店更厲害,開瓶收二百五十元,賺貴? 如果你在店內買一支,那就免費幫你自己帶來的開瓶。店內最平的一支賣二百六十元,是超市賣六十九元有兩支的澳洲白酒。好了,我買,雖然一樣是掉錢,但有東西落袋,心理上算有一點補助。原來,在不合理的收費上加上創意,表面上以圖合理化之,實際上可以收費更高。

2010/08/15

食痴

順德以飲食聞名,我雖然是順德人,但沒有遺傳到講究食物的基因,倒從鄉下親戚感受到他們對飲食的熱誠,根據我的觀察,順德人有以下五個特質: 第一,講究食物的起點,不是街市或廚房,而是農場、魚塘。一個普通的順德人,可以告訴你吃甚麼飼料長大的魚,味道有何分別。第二,食譜不能四季如一,不同季節有不同煮法,例如手打魚肉冬至前後,落水的份量也有不同。第三,手藝,刀法好,能將一塊多骨的魚肉切片,無須起骨,但吃進去不感覺到有骨。第四,對食物的專注度,相信順德人是非常高。每次回鄉,親戚都帶我們到佈置最簡陋的菜館,有次甚至到一條嗅渠旁邊,露天地方吃,服務態度不用多說,不過,那裡我吃到畢生難忘的魚鮮味。四周都是骯髒的,唯獨是食物清潔無比。順德有很多華麗的菜館,服務態度很好的,本地人不愛光顧,他們不在乎那些,對他們來說是枝節,目光只放在菜碟上。第五,進食時間長達幾小時,小時候,跟先父回鄉,沒甚麼事幹,由早到晚只有連續不斷的飯局,最近我回鄉,也是一樣。吃到飽,喝喝啤酒,然後再點多一兩味。對於順德人,食是共同興趣,聽說有次,有位長輩過身,葬禮過後,中國人都有擺英雄宴的,都是至親的來吃,而且多低調進行。順德親友為那位長輩擺的英雄宴延開四十席,大有乘機大吃頓之嫌,事後令大家津津樂道的,是那味燉水魚。

2010/08/10

不是雜談

中國早前發行國庫債券,年期是長得驚人的五十年,據聞美國以前也有發行這樣超長年期的國債,現在通行的最長年期是三十年,中國的舉措,最合理的解釋是,為了建立一個利率基準,讓私人企業貸款訂定利率時,有所依據。可是,我想,有甚麼企業的投資,其回報期會長達五十年呢? 大部份投資項目都是三五七年回本,即使是公路、機場這些大型基建項目,預算都只不過二三十年。五十年是很長的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都只是六十年,期間經濟環境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了,試問五十年後的世界,有誰可以保證。

我能想到的,唯有一樣投資,其回報期可長達半個世紀,就是威士忌釀酒生意。一般威士忌,三年便可釀得成熟,醇和到淨飲都不至太搶喉的,至少要釀十年。至於那些像藝術品一般放上拍賣行拍賣的、矜貴到連酒瓶都要找工藝師專誠設計塑造的,釀造達五十年。即是,酒廠如果要出品頂級佳釀,為自己打品牌的話,理論上,他可以發行債券集資,來購買大麥、蒸酒器等材料和設備,債券的利率,可以參考政府五十年國債的利率,再加上一定的溢價而訂定,五十年後,酒廠打開酒桶拿來出售便可償還本金。

這般漫長的投資,恐怕只有必須用時間歷煉的威士忌才適用到。一個人由二十歲自立到七十歲,才經歷五十年,換言之,假設在這一刻落實一項超長期的投資,到回報期,決策者很可能早已退休,如果尚在人間的話。做這項投資決定,對這位決策者個人,一點利益也沒有,為何他還要做呢? 蘇格蘭的酒廠,有部分是家庭經營的,超長期投資還可算合理,回報可留給子孫,不過,也有很多是企業式經營的,他們又為何這樣做呢? 是為了延續企業品牌,還是為了釀造出優質威士忌呢? 無論如何,做出超越自己利益的事,在來我說,已經是祟高的情操。從這個角度看,威士忌的年歲,盛載著一份能耐。

股票市場上,有這樣的情操的投資者很少。股市整體的市盈率,歷來多在十二至二十倍之間徘徊,為何不是五十至一百倍呢? 普遍說法是,市盈率與利率有關,二十倍等於每年有百分之五的回報,很少,較持有穩陣的債券,持有二十倍市盈率的股市,回報不足以彌補多冒的風險。對於上述有關市盈率的問題,我有另一個解釋,與威士忌有關? 些少吧,市盈率的另一個意思,是該項股票投資需要多少年回本,購買了二十倍市盈率的股市的話,投資者需要二十年回本。推論之,五十倍市盈率,代表要五十年才回本,有誰待得那麼久? 即使是專業的投資者,例如基金經理,到時已一早退休了。五十年的確超越了一般人的認知範圍,就像冥王星一樣遙遠。

不過,對年月的認知,會隨著人的成長而加深。不談五十年,簡單談十年,年輕時,只會想今天,連明天也覺得很遙遠,明年已經給你做特首。今朝有酒今朝醉,怪不得年輕人,他們自懂事以來,又經歷過多少個十年呢? 到我現在,三十多歲,才對十年這個量度單位有多少了解,知道當中可以做到的事,以及可能發生的變化,簡單來說,是知道十年有多捧。飲威士忌的,都是上了年紀的,也許,只有他們才懂得欣賞年月的力量。昨天,收到友人Jason的留言,在祝他新婚愉快之餘,沒料到在我心目中年青的他,也飲起威士忌來。

2010/08/08

生命之水

十八世紀,即是三百年前,威士忌釀酒商多是走私罪犯,原因是當時蘇格蘭政府對威士忌業徵收重稅,令大部分交易走進黑市。以免被官吏發現,蒸酒運作都在夜間秘密進行,有威士忌在運輸途中,甚至被藏在官材裡,掩人耳目。這樣情況維持了一個世紀,至十九世紀才改變,政府降低稅率,威士忌工業迅速發展,當時的威士忌多是單一麥芽,即同—間酒廠以大麥釀造,各家酒廠旳出品有各自的風格特色。後來,有人發明了流水作業式大量生產的方法,成本銳減,但品質差劣,於是又有人想出,將不同酒廠以及以不同穀物釀造的威士忌混合起來,取長保短來提高品質,混合式威士忌就此誕生,由於價錢大眾化,加上粟米成份令味道較甜,混合式威士忌受到廣泛歡迎,這就是今日我們常見的威士忌,包括Johnnie Walker和芝華士。

不過,單一麥芽仍有捧場客,最為我們認識旳品牌是麥卡倫,你未必飲過它,也大概在報章上讀過有關拍賣行以天價售出它五十年陳的佳釀。在十九世紀,一位經驗豐富、擔任過麥卡倫及多家大酒廠主管的蘇格蘭人,創辦了Cragganmore,據說蒸酒用的器具是他親自設計的,釀造出來的酒,品評家認為味道複雜。前天,我有幸品嚐Cragganmore 12年陳,發現用複雜來形容太過中性,簡直是妙不可言。由上次飲Highland Park開始,我對威士忌產生興趣,上網找資料,讀評語,究竟是我的中年危機泛濫,抑或是懷舊駒使呢,我不知道。這種蘇格蘭人稱為「生命之水」的玩意,確為生活增添一份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