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20

裝備男

近年,我發現香港冒起一類新人種,他們有一個或以上的嗜好,為其嗜好配以齊全的裝備,以男性居多,我稱這種人為 -- 裝備男。裝備男的嗜好可以是各式各樣的,攝影、釣魚、遠足、單車、養魚,條件是那些嗜好一定讓裝備男,有機會用上林林總總的裝備。以遠足為例,裝備男會帶行山專用的Columbia衫、褲、鞋、襪、帽,避震行山仗一雙,背包裝有水袋加一條連接口腔的吸管,OAKLEY太陽眼鏡更不能少。專業攝影師、行山老手可能告訴你,裝備最好從簡,裝備男不買這一套。

對於裝備男,裝備是嗜好的開始 -- 未行山之前,已需要買齊裝備,裝備是嗜好的終結 -- 行完一次山,要添置更新更貴的裝備。裝備是嗜好的重點 -- 與裝備男談行山、攝影,他們會細數行山鞋、長短鏡頭,行過那一座山,拍過那樣的圖片,都成了題外話。裝備又是嗜好的過程 -- 裝備男行山、影相是無暇顧及遊山玩水的,他們都忙於測試自己的裝備,新買的,固然要試,舊有的,又要看看如何升級。從頭到尾,裝備成為裝備男的一切。

裝備男的心態很複雜,說他們在玩玩具,又不是。玩玩具可以是打遊戲機、製作模型。玩玩具可以關上房門,自得其樂。玩裝備,你不能關上房門對著裝備玩,必須從事裝備所屬的嗜好,裝備必須與嗜好相聯,不能像玩具般獨立存在。說裝備男在進行炫耀性消費,亦不然,名貴手袋、名表、跑車,實用價值和一般的產品無異,正是這個原因,才顯得炫耀性消費的氣派。女士們買了個LV手袋,絕不會像裝備男就自己的Domke相機裝一樣,介紹袋中的間格何等實用。

既不是玩玩具,又不是炫耀身家,裝備男追求一個字 -- PRO專業。裝備男玩嗜好玩到好PRO,他們不要停留在玩玩具這個小孩子的階段,又不想姐姐氣地靠消費來炫耀。好PRO的裝備,為裝備男增添一份成熟感,多一層深度,這樣至夠MAN。可是,我要補充一點,是裝備男在嗜好本身的表現,通常是乏善可陳。

2010/02/15

恭賀的藝術

恭賀親友的言辭,我認為最好是泛泛之辭,切忌為了顯出心思,專誠為對方祝福,原因是你一針對人,無可避免會針對對方不足之處,你潛意識為對方好,自然會想出他需要改善的地方,可是,崩口人忌崩口碗,一聽你的專誠祝願,輕則強顏歡笑,重則默然無言。我發現,每逢祝某女士青春常駐的,她一定年過四十。有老人家身體欠佳的,總要接受太多人祝福他龍馬精神,要一個八旬老人身體健康是合理的,要他精神如龍似馬,能飛躍奔騰,不是太苛刻嗎? 相反,我們又少有祝一個十八廿二的年青人龍馬精神。步步高升,學業進步,早日成家立室,三年抱兩,大富大貴等等,都是玩針對的最佳工具,可能言者出於好心,聽者逆耳。過年過節,但求好來好去,祝福說話都是例行公事,沒有人會怪你交行貨,除非你有心疾人,否則都是說些心想事成、出入平安、世界和平等等,四平八穩就好了。

2010/02/06

Facebook

Facebook一直在演進,今日已到了最後階段。大概兩年前,我開始玩Facebook,當時,這個交際網絡開始普及,主要的作用是加入朋友,然後交換禮物、poke來poke去,和佈置彼此的金魚缸,今日看來很單純幼稚的玩意,當時朋友間都很受落,在冷冰冰的網絡世界找到一點溫暖,在Facebook的發展歷程裡,那個是個讓朋友們彼此認識或再認識的階段。後來,不知為何,Facebook的版面稍有改動,金魚缸消失了,沒有朋友再poke,興起一種新玩意,就是心理測驗,它有個很特別的功能,就是與朋友分享結果,結果是有的朋友原來是再世楊過,有的做了當代李鴻章。那個階段的Facebook,是朋友間爭取彼此認同感的時期。再過一段日子,相信是人人花在Facebook最長的時間終於到了,就是玩遊戲。有遊戲是經營餐廳,也有是耕田,我不太明白,為何十指不沾米水的上班族會突然愛上種菜起來,這些遊戲的特色是要一齊玩,愈多朋友一齊玩,互動性愈強。在那個階段,Facebook成為朋友間一齊玩的地方,多熱鬧。由認識到認同,再到一齊玩,在Facebook裡,我們經歷了一次友誼的演進,這個演進,我們在現實世界裡,多少也經歷過,否則不會成為朋友,但竟然可以在網上不知不覺地重複了,真神奇。好了,今日,Facebook走到了最後階段,就是融入了我們的生活。餐廳和耕田都玩厭了,朋友們多了在Facebook分享生活,包括用照片分享最近吃渴玩樂的經驗,和用文字分享工作和生活感受。這個應該是Facebook的終極階段,它已步入成熟期,而且沒可能再演進,但這也未必是壞事,因為這會是最長久的模式。其實,朋友之間的關係也不過如此,熟落過,熱鬧過,長大了就一樣各有各面對生活的現實,可能會保持聯繫,但都是說說近況就是了。

2010/01/31

有印象的第一次長跑,也是最難忘的,是發生在大概八歲那年的一個仲夏,我跟爸爸回鄉探親的路上。爸爸的幼年在家鄉度過,對家鄉感情深厚,在他口中,那裡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我倒覺得鄉下是個悶透的地方,回鄉就是一連串漫長的飯局,順德人為食嘛,那次回鄉路上,爸爸與某鄉親邊走邊暢談,我悶到發荒。於是開始向前漫跑起來,爸爸在後面呼籲,你儘管跑跑,都是一條直路,不怕迷途的,跑到碼頭就停下來,在那裡等我們吧。於是,我開懷地盡情地往前,在這條只有兩個身位寬的泥路上馳騁,夾道盡是蘆葦,密密麻麻,但長得不高,一遍金黃,左方遠處是山,右方不遠是一條河,爸爸說的碼頭應該就在那一邊。我跑啊跑,開頭有點氣喘,稍一會,愈跑愈順,感覺身體愈來愈輕,離地愈來愈高,我從未有過這個高度的視野,跑下去,已不再費氣力,自由自在地滑翔。天開始黑,眺望遠處,我發現在前面有個村落,心想碼頭應該在村裡,於是便指導滑翔機加速。飛啊飛,有人在後面叫我,是爸爸,還騎著單車。原來我一早已跑過了碼頭而不自知,跑過龍,爸爸緊張起來,便問路人借了一輛單車從後力追。我的好勝心,差點闖禍,爸爸沒責備我,摸摸我的頭顱,一笑置之。之後,我們回到碼頭,怎料,所謂碼頭其實是一個不起眼的小石亭,嘿,鄉下地方,本應如此。長大後,我愛上長跑,喜歡由一個地方跑到另一個地方,旅程中,偶爾想起那次經歷程,和那個永遠未到達的小村落,我就會幻想是次的目的地就是它。爸爸早已遠行了,而步入中年的我,步伐已不再輕盈,但跑步已成為自我認知的一部分。

星期六,我跑了一趟。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Track 5

2010/01/24

緩步跑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Track 4

沿著域多利道緩步跑,頗愜意的,樹蔭連綿,路線彎彎曲曲,上坡落斜,遠眺維港汲水門景致,不時有意大利跑車擦身而過,霍家大宅是百看不厭的觀光名勝,每逢清明重陽掃墓者眾,蠻熱鬧啊。平時週末,幸運的話,可能遇見樂隊Soler成員,拖著愛犬跑步。

2010/01/22

Android

最近買了部裝有Google程式有手提電話,玩個忘形。這是我第一部smartphone,考慮了很久才決定買,只是為了追貼時代的步伐,看到現在50歲不懂用電腦的人失去工作,我下定決心不落伍。買了才知道電話不是用來對話的了。通電話這個動作已經out了,漸漸地,打電話給別人有點冒犯的味道,send個短訊,可以給對方多點徊旋的餘地。發明電話本來是用來拉近人際距離,技術發展到這個階段,結果又剛剛相反。通信太方便,約會承諾變得毫無意義,因為隨時可以改。我很嚮往武俠世界中,劍聖與無名相約十年的決戰,義無反顧,十年後,不見不散,到時看我的劍廿三。

扯遠了,我的手機,原來是用來玩,玩app。我最喜歡的一個app,多得好友老麥推介,是My Tracks。它利用衛星定位,追蹤我身處的位置,配合Google Map,可以用來記錄跑步的路線和速度。App可以有千千萬萬,聽說蘋果iPhone有更多app,不過,我看,smartphone對人的生活的真正影響不是在於app,而是在於人與人之間面對面傾談的習慣。以往,談話是用語言和作動做表達的,現在,語言和作動之外,還要加上一部smartphone,隨時隨地作進一步解釋。例如問起某朋友的近況,我可以即使用smartphone找到那人的近照,並展示之。對話多了一重深度。

2010/01/12

普通人

八十後的出現,言人人殊,傳統經濟學者說這班二十幾歲的年青人生活無憂,要尋求經濟以外更高尚的情操,就是要推動民主、保育等等。經濟學者這個說法,無非是為了表明,經濟發展對提高人類價值觀的重要性。另一邊廂,社會學者提出完全相反的理論,他們說八十後太貧困,供不起樓,企圖推翻整個社會制度。這理論明顯又是另有前設,就是希望為青年人爭取多撥社會資源。

我的解釋很簡單,就是在1989年,八十後最多只得九歲,讀小學三年班,他們沒有機會認識到當時受指是激進派的司徒華的風采。換言之,二十年下後,民主黨在食老本,到這個年頭,隨著新一代的成長,老本已經食到見到碗底,再過十年,又多個新一代長大上來,到時四十歲以下的,都看不到民主黨派頭上的光環。說到底,八十之後就是一班要爭取民主自由,但又不受民主黨控制的普通人。

2010/01/03

篤波

正式的名稱是桌球,台灣人叫它做撞球,我始終認為沒有一個名稱比篤波較貼切形容這個玩意。昨日,久違了的朋友約我篤波。我們相識多年,到昨日我看見他的手法,如此陌生,才彷然發現我們是第一次交手。原來我們說要相約篤球,說了五年空話。雖然是空話,但又不算是廢話,因為只要知道對方有篤波的愛好,彼此之間的距離自然縮窄。「篤波你都啱」彷彿有種同好感覺。事實上,篤波有它的魔力,是技術、戰略、運氣的結合,運氣又或者說手風順與不順,是我們業餘水平對決的勝負關鍵。篤波每個作動差之毫釐,講到尾,最重要是情緒控制,情緒控制得宜,球品自然好。足球是另一樣英國人玩意,足球員插水、偷雞我見得多,但在最高水平的桌球比賽上,某個球手打得不好,會主動要求裁判減分的,例如被判foul and miss。足球場上的烏龍球,勝方球員只會忘形地慶祝,在桌球枱上的烏龍球,勝方會連忙說對不起。即使是我們的低水平較量,球品是最重要的。「篤波你都啱」-- 你應該有品,這個無形的標籤效應,只有篤波的人才會領會到,就此建立信任。大商家們愛打高球,說方便傾生意,篤波不適合大商家,因為過程之緊湊,令人無暇傾生意,兩個人只能專注在波枱上。昨日,我打個痛快。

2009/12/26

Seeing is Believing

有人說「只相信看見的」,即是說只有罷在眼前,才是真憑實據。我不同意。我認為「你相信甚麼,就會看見甚麼」,看見是主觀的選擇,因為這個世界有無限的東西可看,你偏偏將注意力放在某處,這已有了取捨。我不愛到人多擠迫的地方,這個心理也投映到我拍的照片上。在拆禮物日下午的維園,工展會的門外,本應看見很多歡樂的面孔,我看到的,總是不安、焦躁的表情。在等朋友的三位姐姐感到不耐煩了。小朋友跟媽媽血拚,拚得累了。另外,我也放享開心的照片,有兩姊妹把臂同遊,還有菲律賓和印尼人在那裡找到屬於自己的社群。



2009/12/24

人之患

孟子說: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高老師喜歡在自己的網誌上自嘲,說自己是人之患。如果說所有做老師的,都是人之患,我想,這是錯誤理解了孟子的意思。做老師的,教育學生是職責,有老師不教人的,是失責。孟子的說話重點在於個「好」字。好為人師,是指喜歡教人。喜歡教人又有甚麼不妥呢?

最近遇到比我年紀大約十年的朋友,有個喜歡教人環保,總要迫人將所有可能循環再用的東西都循環再用,以至一個膠飯盒。又有個喜歡教人選購電子產品,一說就說了半餐飯的時間。由於他們會屬於前輩級,沒有人會逆他們意思,就算有多不情願也得應酬下去,只有在心中怨道:「關你咩事」。

好為人師的熱情,根據我的觀察,是會隨著年紀增長的,好為人師者總愛在後生輩面前,充當救世主、地球之友、萬能專家,最精明最醒目的人,視其他人為沒有思想的流氓。看著他們的態度,真教準備步入中年的我引以為戒。所謂人之患是甚麼意思呢?

從宏觀的角度看,好為人師主導了歷史上的多少戰爭,隨了資源的爭奪,好為人師就是人類鬥爭的底因。霸權主意,就是迫別人接受你自己的一套思想與行為,是一個文明硬要侵略另一個文明,「跟我的做法吧,我的一套最好」。

人之患,從社會的層面看,也是麻煩多多。我常想,我每天用十六小時去處理我的問題,好為人師的你,怎可能用短短十五分鐘的吃飯時間,就能幫我解決呢? 只會徒添我的煩惱,此其一患。

另一患是好為人師者自己承受的,好心教人,可惜沒有人聽教,各有各主張,好為人師只有自找沒趣,何苦。

當有人向我求教,我可盡心回答。當他人沒有求教於我,我絕不要給意見。聽來有點自私,不過,的確可減少人之患。

2009/12/22

早點回家

冬至是個很溫暖的節日,它是一連串家庭聚會的頭炮,之後的聖誕、團年、新年,以至元宵接踵而來,冬至充滿期望。我沒有每個星期都與家人聚會一次的習慣。總覺得每年大小節日,家人各個生日,都足以令每個月都有見面機會。冬至更是聚會必到,所謂冬至大過年,我想,沒有甚麼根據,只是出於每個期望子女回家的父母的主觀意願,不過,冬至的確有它的吸引力。聖誕有聖誕老人、有宗教意義,新年有財神,有利是,唯獨是冬至沒有別的目的,別的主角,只是為了一家團聚,家人就是主角。沒有人會祝福別人冬至快樂的,我只有祝你冬至早點回家。

2009/12/15

希希與晴晴

朋友間的兒女多取名為「希」或「晴」,男的多叫希希,女的多叫晴晴,或者同音字。父母花盡心思為子女改名,當中各有各用意,每個獨立例子,背後的原因,很難說得準,不過,當某個名字成為熱門,便是個社會現象。我們中國人改名,著重意思,某程度反映父母對子女的祈望,而期望又受父母身處的環境影響。以前,多人改的名字是「健」「康」「國強」,我想,正反映上一代社會,衛生環境較差,孩子多病痛,所以父母都祈望子女健健康康,當時國家不是太強,所以想要「國強」。輝、偉、耀、基、榮、華、富、貴,還有阿威,都多人叫,反轉來,就知那個年代,個個都望子成龍,出人頭地。到今日,希希晴晴又何解呢? 我想,是我們這一代面對的前景太灰暗,所以都想下一代有希望,和看到晴天。網友安尼,說我凡事都用經濟學去解釋,我想,我也不算吧,我又不是經濟學教授,犯不著為它推銷,以上的分析見不到一個錢字。可是,想深一層,改名這個問題,又有點經濟學元素。父母對子女有千萬個祈望,又要健康,聰明,又要有成就,幸福快樂等等,數之不盡,但改名只可以最多兩個字,是資源有限,慾望無窮啊。

2009/12/06

說來話長

早前想當年,說到我的舊同學華源,後來用谷歌搜尋器找到了他的下落,原來他住在美國加州,當半導體工程師,之後我們交換電郵,互通近況,不亦樂乎。恰巧,有另一位舊同學阿嘉到加州公幹,他透過我聯繫上華源,順道探望他。從阿嘉帶回來的照片可見,華源生活相當美滿。

華源托阿嘉帶了一份禮物給我,真是太客氣,十年如一。禮物是一部相機,是手動對焦,自動捲片的半自動菲林機,佳能T90,連原廠24mm廣角鏡。翻查資料,發現它來頭不小,二十年前EOS系列未成主流之時,T90是佳能邁向自動化的一大突破。

人說有些人有中獎命,抽獎很少抽中我,不過,我倒有收相機命,除了先父給我的藝康FM2,做報館時,採主吳先生,也給過我一部前蘇聯製的Zenith。我不是收藏家,家中連可供放相機的空間也不多。不過,拿別人的相機拍照,感覺特別,好像用機主的眼睛看世界。華源眼中的世界是怎樣呢?

就此,我特意問他少時的住處在哪裡,嘗試藉他的相機,找回他對自己社區的觀感,這開始了我這個自我派遣的任務。

可惜,第一次拍攝失敗了,我不懂運用廣角鏡。我慣用自己的50mm平鏡,廣角鏡屬於另一種視野。怎去拍,我想了又想,頗費思量,有次帶了一瓶啤酒到海濱沉思,想足一瓶酒的時間。敲定了,第二次拍攝,感覺良好,以下我來分享幾張。







2009/12/03

我冇錯

要錯,是曾陰權的錯,是民建聯的錯,是社民連的錯,是甘乃威,他無藥可救。唐英年錯,梁振英錯,高地價錯,高鐵錯,高錕都錯,最錯是肥彭,他無恥,他要香港死。布殊,格老夠離譜,攪錯的,不要漏了大戶,我一買就跌,一沽就升,我讀招股書,讀年報,讀信報,大戶不讀的,我通通都讀,大戶讀的哈佛,我偏偏冇得讀。這不是我的錯,是爸爸的錯,他錯在窮,他不錯,錯在社會的貧富懸殊,錯在堅尼,唔係,堅尼唔係足球員,堅尼系數。我冇錯,錯在港男港女港孩港元,錯在中英聯合聲明,鴉片戰爭,毛澤東,蔣介石,羅斯福,索羅斯,俄羅斯。等等,索羅斯,係你,你個賤人。我冇錯,錯就錯在做得太好,好到所有人都妒忌我,我老細,我朋友我家人,所有人,因為我做得太好。我冇錯,做錯的肯定不是我,很簡單,錯我知嘛,既然明知是錯的,我又怎會做呢,common sense架嘛。

2009/12/02

人人上市

上市公司用股票去做收購,政客用諾言去買選票,只有消費者才會用錢去買東西。相比股票和諾言,錢是最實在的,即是說,消費者的交易是最低等的--硬掘。我死慳死抵,買個LV有多了不起呢?我花了的錢愈多,失去的錢就愈多。如果人可以發股票,你說多好,假設月入二萬元,一年賺廿四萬,以十倍市盈率上市,市值二百四十萬,集資二成,則四十八萬。甚麼都沒有做,已有兩年收入,而且派息隨心。收入愈高,股票愈貴,再發股票所帶來的攤薄效應就愈低。換言之,如果我可以發股購物,買一元價格的東西,可以付出少於一元。以個人作為上市單位,誰來信你呢?要找一班會計師、律師和投資銀行家支持,費用太高。幸好,房地產信託基金教曉了我怎麼組合資產上市,分攤上市成本。多個人亦可以被組合成為「人產信託基金」上市,例如將廿五歲海歸派銀行家們,組成「中國新希望人產」,或者將五十歲八十年代明星們,可組成「再會紅館人產」,幸幸福福的一家人齊齊上市的,就是「幸家產」。人生際遇有高低起落,同股票升升跌跌,有分別嗎?無論如何,現在,人不能上市,市盈率只可以是一倍,就是老闆用我的人工的同等價錢,買斷了我。

2009/11/30

吉百利

在電腦特技的協助下,兩個小朋友做出鬼馬的表情,看過吉百利朱古力的有趣廣告,我有衝動買排吉百利來吃,可是,當我看見便利店貨架上的吉百利,藍色的包裝紙上蓋滿灰塵,便打消了食慾。這樣好的廣告都無助於增強銷路,是對吉百利判了死刑,至少在香港是這樣子。我再記不起上次吃吉百利是何時,品牌的印象仍深,只是小時侯的情誼。卡夫向吉百利發動收購戰,我想,應該是好事。企業管理技巧,有種叫shit stirring,顧名思義,是攪屎,就是當一個行之有效的架構存在得太久,管理就開始腐朽,人開始懶惰,不思進取,於是便需要攪屎,攪,情況可以變好,可以變壞,但好過不攪。若果吉百利被收購,攪一攪,可能攪出一翻新氣象。

2009/11/25

點給泛民


十個救火的少年,每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先後退出,是多麼現實,不過,最抵死的不是這樣,而是到最後,堅持入火海的三位少年,反而被大眾非議,抱怨他們沒有一點用處。年少時的我,聽這首歌,上了一課。

2009/11/24

主席報告

親愛的股東:

我為你們貢獻了半輩子的心血,雖然經過了二十年,公司仍未轉虧為盈,距離派息日子,路途仍然遙遠,但我一向「企硬」,總會有一天達到理想。在此之前,各位股東,請你繼續持續我和我的一班下屬,他們都是盡心盡力的。

近日,有董事發起特別股東大會,計劃重新選舉董事和主席,用所謂公投的方式,去表達公司爭取盈利的決心,作為主席的我,是不贊成的。要公投,就必須拿出數據去證明此舉有利,沒有經審核的會計賬目證明要攪的話,寧願不攪。再者,如果要重選,萬一,我說萬一,我落選,誰來帶領公司,達標的日子豈不是遙遙無期?對,我說了即使在我的英明領導之下,達標路途依然是遙遠的,但有我和我的兄弟班,始終是股東喜歡見到的,都見了這麼多年,便繼續這樣下去好了。我不為自己,也要為兄弟們的飯碗著想。

至於數據,我還可以拿出有力的數據來拒絕公投,公司連年虧損,證明公司需要我,愈是沒有進程,愈需要我,這是不容置疑的,根本沒有重選的需要。

好了,讓我介紹一下,來年的公司大計。為了達致盈利,股東須出一分力,相信沒有股東會反對。我呼籲所有股東一月一日上街,幫公司推銷。七月一日推銷已成慣例了,效果亦相當好,向盈利目標又踏前了一步,股東們,你應該為自己感到自豪。來年一月一日的大推銷,更需要有你的參與。明年、後年以及大後年,努力拚搏、企硬,再企硬。要達到理想,靠你們了!

民主有限公司

2009/11/15

買餸


今晚打邊爐,吃得很飽,隨了多謝內子精心處理食物之外,更為自己到街市買齊餸菜感到滿意,沒有踏入超市一步。我喜歡逛街市,食物新鮮,選擇多,份量由我決定,而且和菜販魚販交易,充滿人氣,和他們談話中也加深了我對食物的認識,買起來份外有滿足感。而且,有些東西是不會在超市出現的,例如余均益辣椒醬,逛街市常有意外驚喜。

2009/11/14

海潚與英隆

家族生意的弊端在於小股東的利益受不到保障,這是老生常談。金融海潚暴露了的,卻是股權架構的另一極端所產生的問題,就是沒有大股東的公司,所謂公眾公司。我想,在家族生意,家族可以欺凌小股東;在公眾公司,可能,所有股東都被欺凌,因為沒有單一大股東,話事權便落在管理層手上,管理層都是打工仔,都為自己和家人的幸福著想。金融海潚的部分成因,在幾年前的英隆Enron倒閉事件,已看出端倪。

Conspiracy of Fools一書,作者是資深記者,他搜集大量資料,用六百多頁故事式的敍述手法,道出這件發生於2001年的驚天醜聞的來龍去脈。英隆是美國能源巨企,科網起飛的九十年代,業績優良。憑藉的是管理層的進取和創意,可惜進取和創意用錯了地方,用了過度擴張和在會計變戲法上。例如由能源擴展到水務到固網電信,在會計上,將項目發展的收入提前一次過入賬,又將不良資產售給關連公司,以圖利用會計制度的灰色地帶,隱藏大量負債。英隆的行為本來可以被監督,可惜,會計大行Arthur Anderson為了避免得罪自己的最大客戶英隆,隻眼開隻眼閉。

英隆的失敗,歸根究底,是管理層為了自己的花紅,年年要追業績,不惜騎劫了公司,出賣股東的利益。董事會又沒有大股東,對公司的問題,針不到肉,都是得過且過。公眾公司有這樣的弱點,應該怎麼改善呢?我沒有答案,不過,對美國奧巴馬限制薪酬的用法不感樂觀。股權架構的利弊,表現出人性的本質,在每種制度下,每個人都為自己的利益鑽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