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31

拜拜2011,拜拜Saab

2011年

Saab是我dream car,八十年代Saab在香港頗流行,外型似拿破崙帽,非常異相。到九十年代有次跟朋友試車,是出讓的易手Saab,從此對這隻瑞典車改觀,那倆易手車行車里數相當高,但保養得好,引擎聲很獨特,車主打趣地說車廠以前兼製戰鬥飛機引擎的,所以汽車引擎響起來像戰機一樣。北歐真皮沙化是另一賣點,內籠寬敞,行車穩定,外型也舊款的改善了,整體上十分典雅有氣派,從此就愛上了Saab。最近,車廠宣布破產。本來中國有買家有興趣,不過,母公司通用汽車不願出售,寧願結束這家超過七十年歷史、瑞典人引以為傲的傳統,原因是避免Saab阻礙通用在中國的發展,這個理由都成理由,真是笑話,除了好笑,就是可惜,二十年之久的盼待落空。當年朋友沒有買,否則應該會借來過下手癮,今日相信會有多一番回味。

1984年

泡沫

市場泡沫最吊詭的地方是置身其中的人感覺不到,情況就好像坐飛機,服務員給我遞飲品,我照常喝,不感覺到自己正在高速飛行,飲品不會愚蠢地往後移。2006年美國樓市見頂,不少人說之前的升勢很勵害,對,不過這班人通常過早說了同一番話,狼來了喊得太多。另一班人自會搬出數據來,以圖證明樓市未見頂。在某個時空,泡沫不泡沫,出現在哪裡,只有事後才知。 香港現在有沒有泡沫?在哪裡?

有,第一個在奢侈消費品市場。周日早上,不知好死,我一家人到尖沙咀逛街,發現那個地方已不再為我們所認識。滿街都是國語人不在話下,找食店最攞命。我們打算找間咖啡店吃些輕便的午餐,由海港城行到漢口道,以往光顧開的三四間店子都搬遷了,換了奢侈消費品商店,珠寶店之類。我帶女兒出街從來不用嬰兒手推車,一是她自己步行,一是我抱,是抵不得讓她孤伶伶地待在座位上發呆,結果當天找東西吃特別辛苦,一次又一次地摸門釘又特別激氣。食店沒有生意,但奢侈消費品的所謂名店,門外排長龍。可能我對人龍這回事過敏,每逢有人龍出現,我就覺得那裡有泡沫,例如新股上市銀行門外大排長龍,又例如新樓盤開售又見長龍。當然,這是很粗陋的標準,畢竟,尖沙咀名店門外的長龍已不是新事物,誰都能拿出理據來支持這個現象的合理性,不過,找不到食店這個卻實令人不安,好像一個城市已失去了服務本土人民的基本功能,這又似乎說得遠了。

第二個是本土飲食業,全民皆股、滿街股神是股市泡沫徵兆,全民皆好食、滿街食家又如何?

第三是iPad。再續。

2011/12/30

搭地鐵



這位小女孩首次單獨坐座位,表現得有點不自在,有點緊張,又試圖模仿別人,裝作一本正經。圍繞她的是個冷漠的世界,人人只顧自己,之間十分疏離。蒼白的燈光,照在鐵座位上,顯得冰冷。攝於將軍澳線。

2011/12/29

周四晚爵士:活地阿倫

蒸酒師自傳

威士忌蒸酒師John McDougall在自傳Wort, Worms & Washbacks -- Memoirs from the Stillhouse,輕鬆幽默地講述他在酒業打拚的日子。做過多間大酒廠,包括Balvenie、Laphroaig及Long John的他,見證蘇格蘭酒業的變遷,包括酒廠現代化、工作習慣、地域文化等。

早期,他曾被派到多間酒廠,負責改善生產效率,往往發現問題出於工人偷酒飲,dramming在業界視為一種員工福利,在每班工作完結,工人可領取一兩杯新酒。這樣來提高工作士氣在純樸的生活裡本來無可厚非,不過,酒廠多處於偏遠地方,管理不善的話,工人會愈飲愈離譜,有時連管工飲埋一份。

作者筆下的Islay島充滿人情味,連酒廠之間的蒸酒師也很熟絡,不時酒聚。這個位於蘇格蘭西岸的小島,氣候惡劣,吹大西風,而且對外交通只有靠渡輪,居民生活艱苦,需要互相依賴,所以交往特別多,島上沒有甚麼娛樂,唯獨是美酒不缺乏。有喜慶節日,飲到通宵達旦很平常,即使是喪禮,一般長達四天,也無酒不歡。

作者本人也是個酒鬼,同好者讀下去份外有共嗚,他說朋友之間以威士忌相待的話,份量有別於標準的25毫升一杯。煞有戒事地,他將兩者分開,一個叫bartender's measure(酒保的份量),另一個叫gentleman's measure(紳士的份量)。他沒有說明紳士的份量是多少,總之差得遠。

威士忌知識不是此書的重點,作者輕輕帶過七十年代Laphroaig的擴大生產改變了原本的酒質,從此其酒質變得輕盈。傳統擁護者也許不喜歡,不過,較平易近人的口味從商業角度看來是好事。

不少人說Islay島的出品風格獨特,地理環境帶來海風、泥煤、水質等重要材料,但作者提醒說,人的特質也不能忽視。「風土」以外還有「人情」,真的教人嚮往!

Amazon.com: Wort, Worms & Washbacks eBook: John McDougall, Gavin D. Smith: Kindle Store:

'via Blog this'

2011/12/24

星期六

Good Strategy/ Bad Strategy是近期的好書,作者Richard Rumelt是企管顧問兼商學院教授,他認為好的營商策略沒有公式或理論可循,要靠營商者個人對實際狀況的了解,因時制宜。更重要是,營商者願意接受前路難測這個必然事實,憑個人的經驗作出合理的判斷,盡量預留空間讓日後有選擇機會,在執行上雖然貫徹理念,各個環節盡量配合。他舉出一個生動的例子,是大衛大戰巨人歌利亞,如果根據一般營商理論,巨人一定贏,不過,大衛洞悉相方的強弱分野,傾向全力去執行計劃,出奇制勝。Rumelt說的營商沒有天書,是老生常談,不過在今日注重速成的營商理論潮流下,這本書能指出重點。

Amazon.com: Good Strategy Bad Strategy: The Difference and Why It Matters (9780307886231): Richard Rumelt: Books:

'via Blog this'

2011/12/23

星期五

村上春樹的《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的台灣中文譯本聽說已絕版,幸好在公共圖書館仍能找到,裡面有一段值得細味。

2011/12/22

星期四

如果我就此收筆,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來更新這裡。國內的的士佬都是這樣做的,車子座椅布套也印有是日星期資料,今日全都是「星期四」三大字,明天換上「星期五」。
不過,既然是星期四,上上YOUTUBE找隻歌也不算得辛苦。現在就坐上鹿車,由這位另類的聖誕老人用音樂帶您漫遊夜空。

2011/12/08

周四晚爵士


繼續懷念Paul Motian,這是較具北歐色彩的作品,合奏的是瑞典鋼琴手Bobo Stenson及娜威低音大提琴手Jon Christensen,配合得精準。

2011/12/03

法德的一次完美結合


布烈松與他的萊卡相機,可說是法國與德國的完美結合。他們各有今日,法國總理的浪漫,和德國總理的固執,在八十年前產生出化學作用,將普通的街巷化成藝術舞台,化腐朽為神奇。兩國領袖面對今日歐債危機,又會不會有類似的驚喜?

2011/12/01

周四晚爵士:Paul Motian (1931-2011)


充滿個人風格的鼓佬,60年代初Bill Evans Trio成員,自始打鼓不再只為了打拍子,上周離開了。

2011/11/29

昨日下午茶

 
昨天下午茶吃了個不明來歷的蛋糕,心裡仍有點不安,決定用Goggles軟件在網上搜尋個究竟,結果得出以上圖片。
Posted by Picasa

2011/11/24

周四晚爵士:Manu Katche

這個好似係一個推銷Manu Katche本人的廣告片,不過幾得意,即興就是即興!

2011/11/15

完美味道

有次到酒窖買紅酒,老闆娘竟坦言不喝紅酒,而理由更是超乎想像的。 

「有試過這樣的經歷沒有?路過麪包店,芬芳的麪包香氣四溢,是嗅覺的一大享受,不過,如果你走進店子,買一個來吃,無論你怎樣挑選,始終無法捕捉印象中的香味。紅酒也是一樣,印象裡的味道是一回事,實際喝到的又是另一回事。」她笑著說出一番不太商業化的話。我發現她不是不愛紅酒,反而是太愛紅酒,不容許非完美的現實糟塌她對紅酒的嚮往。印象與現實的落差有時真的吊詭。 

不講究紅酒,我得不到卻是一杯威士忌。一杯帶有煙草、木櫃氣味、縮味、花草又mellow的威士忌加冰加水。小時候,每晚在家裡一杯接一杯地為爸爸斟的,就是這樣的一款威士忌。它可以是白馬、Long John,或者Teacher's,內容不打緊,感覺都是一樣,但到今日,這樣的感覺又不是任何特定一款所能複製。在印象中的酒香是完美的,如果能找回它,我不想再試其他的。

也許有一天,我會像酒窖老闆娘一樣,放棄追求,面對現實。

2011/11/11

TBTF

暢銷書Too Big To Fail《大到不能倒:金融海嘯內幕真相始末》是電影【奪命金】的現實版,人人在茫茫的股海中掙扎求存。

不懂投資的又豈只是師奶和蠱惑仔,即使是投行總裁,到了危險關頭一樣失去理性,放棄一切營商原則,睇住個市做人,股市上落定生死。要麼評擊沽空者希望股價有起色,要麼找個買家當水泡。作者是個財經記者,用述事的手法寫2008年金融海嘯的幾間主要金融機構的決策者的反應、協商和鬥爭。美國電視台還將此書內容拍成劇集,我沒看過電視版,不過,原著也不乏戲劇性、娛樂性。

主角是當年美國財長保爾森,他有點像【奪命金】的劉青雲,兩個都在危機中扮演調解員角色,劉青雲為社團兄弟撲水,保爾森就為出事的金融機構串聯買家,個人的高盛背景更令他沾上一點江湖味。

作者沒有刻意為金融海嘯找成因,卻多次提及到投資銀行利用短期債務來投資,當市場對銀行所投資的資產失去心信,短期債務的債主抽走資金,投資銀行便周轉不靈,需要傳統商業銀行打救。情況就好像【奪命金】的胡杏兒借股票打孖展來買樓。

電影中演出十分出色的蘇杏璇,她演一位師奶為求提高回報,向解釋投資產品的銀行職員重複地說:「完全明白」,書中描寫的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以至雷曼,其管理層實在與蘇杏璇相差無幾。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本書,可以找到兩個重點,第一,高盛和政府的人事關係千絲萬縷,高盛的外號叫"Government Sachs",當中涉及很多利益衝突。第二,高盛是華爾街第一,骨牌推到餘下二間大行,高盛和大摩的時間,高盛管理層祈求大摩不要倒下,原因是如果大摩倒下,下一個、亦是後最一個受害者就是高盛。換言之,高盛永遠站在最後,難怪拒絕入股拯救雷曼的股神巴菲得,也押注在高盛身上。

2011/11/10

周四晚爵士:Autumn Leaves


近日秋涼,令我想起這首歌,多個大師級樂手都演繹過,剛才從網上找來業餘創作,依然動聽。

2011/11/08

無心睡眠擋遮法

雨中漫步很舒適,唯一有個小小的問題須要解決,就是途人的雨傘很兇,避得左顧不到右,插眼角、篤正額,我舉起雙手擋幾下,想起張國榮的無心睡眠,每唱到「腦交戰」就會拱起雙手在頭上,然後扭動上身。發覺這個動行用來擋遮十分有效,一邊擋遮,一邊唱歌就是額外收獲。

2011/11/04

長髮

五年前遇上她,他被那把秀麗的長髮所牽動。那時,負離子直髮還未興起,要打理一把長髮是一件大工程,而且每天做一次。洗頭後,她須要花半小時,一手電風筒,一手梳,續寸續寸地吹乾、梳理。豈沒有別的事情煩擾她?沒有,即使有,她也不管,專心一致地打理好自己的事情,是一種自重、自愛,這份矜持透過那把秀髮表露無遺。他當然沒有細心分析這一切,只覺得她有一份獨特的氣質,「就是不像其他女孩子那樣三八」,之後一次與老友傾心事,他這樣說。

去年他們結了婚,太太剪短了頭髮,先生看了吃了一驚,不過說沒有問題,「我一樣地愛你!」。太太開始事無大小打理家庭的事,包括先生一切起居飲食,生活習慣,例如穿的上班服、假日優閒服,每晚吃一碗半飯,與朋友喝酒一星期不准超過一次,每天二時通電話,汽車上的公仔擺設等等。久而久之,先生感到不快,時有爭執。「我識果陣時都無係咁,以前佢好柔純,咩都聽晒我話。」有次他對老友訴苦。

上個月,在內地公幹,他包了個二奶。長長的直髮,他一看就喜歡,別管那只是她在髮廊做負離子得來的。「相處了不太久,至少她沒有家中的太太那麼囉唆。」飲多了兩杯,他告訴老友。

今日二奶一見面就對老公仔說:「看,我轉了新髮型,剪得太短了嗎?」他看了看,來不及反應。二奶續說:「想搬落香港住。」他嚇一跳:「咁快?我係話你轉髮型轉得咁快。。。」

2011/11/01

「可唔可以用傳統既方法焗熱佢?」今早十一時許,在另一間Pacific Coffee,我問。

「我地用微波焗爐個喎!」店員滿腦問號地答道。

「唔要微波爐...」我實在地說。

「我地個係微波~焗~爐來啊!」店員耐心地重複,並強調焗爐個「焗」字。

「如果你唔明我既意思,咁算啦,唔洗加熱喇。」

最後一句他竟然沒有異議。

Pacific Coffee糕點叮熱不焗熱

周六到戲院,趁未開場吃個快餐,不料商場的美食廣場大裝修,內子提議到就近的太平洋咖啡,最近,這間連鎖店推出一系列焗批,幾過癮。我點了個波菜批,加熱。可惜,賣相不錯的批子,餅皮竟然濕泡泡,好似發水麫包。拿回去,職員馬上退回$22現金,很公道。喜出望外的,是我再選了個$35牛肉包,他們竟然不收錢。換言之,我淨賺$35。在經營艱難的今日,竟然有如此大方的店子!

進戲院途中,仍然不敢相信咖啡店的厚待,寧願相信自己太靚仔,又懷疑有人整蠱。

昨天,帶著好感,我再次光顧這間連鎖店,買了件鬆餅,加熱。好奇問一問,發現他們用微波來加熱,而並不是用傳統焗爐,怪不得波菜批會發水,昨天的鬆餅出來大走樣,拿上手自動散開,也是無話可說。任何人試過叮熱一個菠蘿包或者蛋撻,都應該清楚叮同焗的分別。

店員友善地解釋,店子的爐子有傳統和微波兩種功能,建議我下次如有需要,可特地要求用傳統方式加熱。

是我自己特別挑剔,而其他客人不覺有問題嗎?還是客人不顧一切但求省時?無論如何,下次到這間連鎖店要加熱食物,我要記得開聲。

2011/10/31

晚環

昨日與老麥到卓記吃粥,他眼利,察覺店子張貼了啟示,說卓記將搬遷到市政大樓繼續營業。我們吃了米王、煎腸粉、炸兩。他多買煎蘿蔔糕外取。吃罷,傍晚時份,到處逛逛。街上的面貌跟一年前變化很大。粥店對面的老酒舖已沒有了,換上了中原地產。新中華也消失了,隨之消失的是那裡的鳳爪排骨飯。我估計街坊未改口,小巴落車仍照舊叫「新中華有落」。斜對面的水上人魚蛋粉還在,我推介那裡的魚麪。可可店還在,宵夜很受歡迎。轉入後街,準備推介好吃的意大利菜,才發現La Baguette已結業,那裡的無花果巴馬火腿沙律一樣不辭而別。經過新開業的酒店,以及無數的地產代理店,來到厚和街的一間舊式生麪店,我從來不去管店子的牌坊,大概知道有食家推介過,只懂得有打邊爐就到那裡買生麪。昨晚,伊麪和馬仔賣相幾吸引。到這條街來看看新興茶樓,有機會的話,早上六時許到那裡會有很多驚喜,食客和店員前呼後應,熱鬧氣氛有開胃作用。在海傍酒吧遏了遏後,帶著微醉一起趕電車去。

A-Z


假如有個X先生以$10買入一股股票,然後以$20轉售予Y。Y再將股票以$30售予Z。Z再找不到買家,股價跌至零。

X賺了$10;Y賺了$10;Z蝕了$30。

那隻股票還有其他23個股東A至W,每人一股,較早前入股的,每股成本低於$10,假設成本合共為$150餘,現在股票全部變廢紙。

高峰期,股票總市值為$720 (=$30x24股),現在全蒸發掉。

輸家共輸掉$180 (Z: $30; A-W合計: $150)。

贏家 (通常被指是「大戶」,這裡是X和Y) 賺了$20。

上述模型說明:

1. 總市值蒸發了幾千億的意思,並不是「大戶」「吸走」了那個幾千億再轉戰到海外市場。

2. 總市值蒸發了幾千億,並不是代表投資者實際損失了幾千億。

3. 如果有投資者輸了幾十萬,並不代表「大戶」「當點心吃了」那個幾十萬。

4. 影響經濟民生的問題,出於A-W身上。套用在香港樓市,樓炒得太貴,Z買不起事小,A-W財產價值波動事大。

2011/10/29

卓記

聽說卓記明天結業,它的白粥是堅尼地城,甚至我吃過的粥店之中最好吃的,粥身軟綿綿,帶豆漿味,加有白果、腐竹之故,餐桌上的食鹽,落少許就夠,否則後悔莫及。早上胃口欠佳,我都到那裡吃碗看來平平無奇的米王,盛惠四元。午餐胃口好一點,不妨添碟炸兩,甜醬辣醬亂塗一通。鹹肉粽更見飽肚,晚餐送粥良伴。到宵夜,怎少得綠豆沙,熱度適中,用料足,不太甜,甜味被來自陳皮的苦澀味、來自臭草的臭味所中和,層次豐富,認真的。

粥店老闆很慳,落單記帳不用紙,全靠傳話,可能是叫喊慣,負責落單的嬸嬸永遠都嫌我說話太細聲,會比平時更大聲地追問我要吃甚麼,震耳欲聾,受到教訓後我會放盡聲線地點菜,她才滿意。買單計數靠數碗碟數目,碟又分開不個顏色,代表不同價錢,即使在懷舊的西環尾,這種數學已很少見。無論怎樣計,也是平到出奇,吃得飽飽都是十幾元,不設套餐全是散叫啊! 

喜歡坐在靠近卑路乍街的座位,我一面吃粥一面欣賞西環大街的美景,真的美,不過那已是未重建之前的事。記得有次參加完毅行者,行了差不多兩日兩夜,翌日醒來,雙腿沒有預期般酸痛,不過在途中喝得太多咖啡、葡萄適,感覺仍然天昏地暗,心神未定,我走到粥店吃碗米王,綿綿的米王好像懂得安慰我說,一切回復正常狀況了。白粥的可塑性和善解人意,可能更勝Hello Kitty公仔,至少對我來說。

如果有機會,明天到那裡說再見,人迫一點也不理。

2011/10/28

十五分鐘明星

唱片連鎖店店HMV股價大跌,華納有望收購英國唱片公司EMI,愈來愈少人買CD。以往,唱片公司用大量資源集中捧紅少數明星的策略,隨著網絡媒體的發達已過時。前幾年還聽到有電台高呼反盜版,號召人買正版,豈料他們企圖維護的,只是個愈縮愈小的圓餅。幾年前當開始寫網誌時,我以為自己緊貼潮流,問起身邊的朋友才知,原來只有明星和才子至有自己的網誌,好似好駕勢。以前寫網誌,如有人讀得不順心,還會惡意攻擊。現在,有了臉書和微博,人人都有自己發言台階,就介意不到別人寫甚麼。藝術家Andy Warhol曾預言,每人都能成名十五分鐘。我想不只十五分鐘。

當某人在臉書上分享一些有關自己的瑣事,而又能吸引到一班人長期追看的話,我認為他就是明星。原因是他已達到明星的特質,明星不一定要有超凡的才華,但一定是一舉手一投足都萬人觸目,繼而引起大眾討論、跟進,例如他最近穿甚麼衣服、到過哪間餐廳等等,在臉書上如果你經常分享你新買的襯衣和光顧的餐廳而又有很多人回應或讚賞,那麼你就是明星了。在香港行街,每十步就遇到一個明星,一點也不出奇。至於有人在臉書上分享有趣的貼文或者有意義的生活體驗,他們不是明星又是甚麼,他們很可能是朋友。

2011/10/27

周四晚爵士:Charlie Haden


Charlie Haden將於明年二月來港參加香港藝術節,演出兩場。

市場更新

摩根大通就回購股份的申請,據報,被美國監管當局阻止。回購股份,銀行太喜歡自己手上持有的資產,想要多一點,但不願意外出再買別的。原因是銀行股價太低,外面的資產又不算太平宜。市場利息特低,外面的定息資產不會平。銀行股價卻受限於低增長的前景,所以對比賬面值出現折扣。但將現金花在回購上,資本水平下低,萬一資產大幅貶值,銀行沒有資金應付,就會造成危機,故有一定風險。摩根大通的理財以審慎著稱,連他們都放膽去馬,是看好金融市場前景嗎?還是他們挾著大到不能倒的優勢,即使出事,仍有美聯儲局做靠山呢?

另外,由前高盛行政總裁主理的經紀行MF Global,受所持的63億元歐債拖累,股價下挫,信貸評級下降,要賣盤。這可能只是更大的危機的前奏。

金融機構股價低迷,引起投資者興趣,對沖基金Nelson Peltz已入股State Street,這間基金公司的投資策略是迫使企業分拆業務上市,以求企業股價因此上升,早前成功應用在快餐連鎖店Wendy’s和珠寶商Tiffany’s身上,現在轉戰金融機構。有傳瑞銀可能分拆其投資銀行業務,而擁有金融業務的通用電器亦可能成為對沖基金的新目標。

2011/10/26

濕食

有時覺得麥當奴賣的不是包,而是醬汁。這個策略由推出麥樂雞開始,那些炸雞塊,配以四款不同醬汁,蜜糖、芥末、BBQ,還有一款記不起,大概是甜酸醬之類。之後,配麥樂雞的醬汁時有更新,加入印度、新加坡等風味。推出炸雞翼也是一樣,配自選醬汁。早前翻推的將軍漢堡,重點又在於黑椒汁。還有燒烤汁豬柳包的燒烤汁。至尊漢堡,沒有將賣點放在牛肉份量上,反而標榜秘製醬汁。

港式口味在於「鹹、濕、滑、林」,漢堡包先天缺憾是乾,乾睜睜,不合港人口味。美國的分店有供應安格斯漢堡,也有薄餅卷。香港不會推出新的包種或者新的漢堡肉,推銷重點往往放在醬汁上。麥當奴餐不是都配以一大杯汽水嗎?對,飲品還不夠,這更顯港式口味對濕的追求超越了功能上的需要,不是單純為了促進吞嚥。早餐也一樣,最受歡迎的不是炒蛋配豬柳的早晨全餐或者其他包餐,而是通心粉。

港式西餐的牛扒,也是在於多汁,舖滿整隻碟才算合格。而且,在老牌的店子,醬汁的選擇往往較牛扒的多,黑椒、洋蔥、蘑菇、茄汁等幾款,扒類就只有西冷和T骨。

原本賣三文治的利華超級三文治轉手給大家樂後,已轉攻焗薯,不是齋焗薯,而是切開兩邊,中間可以盛載各種多汁的配料,例如芝士醬、蕃茄醬等等。

常吃的粥、粉、麪、飯,飲茶的蒸籠點心,全都是濕濕潤潤的。

2011/10/24

Bowmore

Bowmore十二年陳單一麥芽威士忌,泥煤味顯著但不過火,與其他味道元素,包括硫磺、烤木、蛋糕、奶糖、巧克力、甘草,融匯成層次豐富,而又和諧的味道。

Bowmore蒸酒廠位於Islay島,這個島的地理位置較接近愛爾蘭,相傳威士忌始於愛爾蘭,蒸餾技術傳來蘇格蘭的首個落腳點就是Islay島,後來蘇格蘭將這門學問發揚光大,Islay島在威士忌愛好者心目中的地位更為崇高。

泥煤味大概是類似潮濕的氣味,是蘇格蘭威士忌獨有的味道,不過,Islay島出產的威士忌,原材料浸入海岸植物,所帶的濕味含碘酒味,更難為人接受。Bowmore被稱為泥煤口味的初階版,適合未曾飲過Islay島土產的人,原因是泥煤味較溫和,比較容易接受。

如果說它是初階版,我想,Bowmore應該同時屬於高階版。它以木材的莊嚴感,襯托泥煤的粗獷感,用烤焦味道平衡泥煤的潮濕味。既融入大自然,又富有古雅、深沉的氣氛。喝這款酒,我好像走進了鄉村的破爛小教堂,又好像返回讀小學的學校裡僻靜的儲物房。

碘酒味是難飲,沒有人喜歡飲消毒藥水,更沒有醫院病人抱著病床的被單來嗦。Islay島另外兩間著名的蒸酒廠,Laphroaig和Ardbeg,其出品以碘酒味之重而著名。飲Laphroaig十年陳猶如坐過山車,好激刺。而且,其甜味偏重,有吃榴槤那種一啖沙糖一啖屎的自虐快感。Ardbeg的碘酒味稍微收歛但仍十分突出。

口味因人而異,但有人喜歡拿口味來爭威認叻,例如:「黑咖啡、齋啡很苦,但我飲得下去,你怕苦不飲,代表我勁過你,man過你!」類似的情況會發生在淨飲烈酒、大陸佬飲矛台、黑啤、吃辣的時候,我懷疑人說喜歡飲Islay威士忌多少有這個心理。

2011/10/23

泡沫達人

1985年畢業後,阿強投身地產代理行業,1997年樓市大瀉,地產代理沒有生意,阿強1999年決定轉行,在資訊科技公司編寫電腦程式,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2003年,阿強失業,到2005年他進入了美資投資銀行,專門銷售高息投資工具,後來稱之為迷債。今年四十四歲的阿強,已婚,有個十歲大的女兒,在屯門住自置的物業。前幾個月,他跑進大陸,說要自己開公司,搞個團購網。

對阿強來說,他一直以來靠自己搵食,算唔錯。對他妻子和女兒來說,阿強是個有承擔的好男人。

對商業社會來說,阿強的一生事業都是泡沫。他做的所有事情,每累積幾年就被一次過write-off。在商業的角度上,阿強從頭到尾都是錯的,他的存在以至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沒有價值的。

對政府來說,阿強是個良好公民。他的工作貢獻了GDP,同時幫助降低失業率,他交的稅落入庫房。

市場更新

全球資本多,但追逐的方向有點選擇性。

瑞銀集團宣佈縮減投資銀行業務,將焦點轉移到基金管理業務。多間大型銀行宣佈裁員。這些企業決定具一定前瞻性,不應視之為滯後數據。基金管理有可為嗎?

在負面經濟消息不絕的今日,資產管理市場份外地熱鬧。私募基金公司Bain Capital收購日本快餐連鎖店雲雀,是日本自2008年以來最大的私募基金收購。黑石季度業績錄得虧損,不過,受惠於源源不絕的客戶加碼,黑石所管理的資產總額之多是前所未見的,他們最近收購了德國老牌相機廠徠卡的股權,成為單一大股東。另一間私募基金TPG在印尼集資,所籌得的資金之多,成效之迅速,都是空前的。

在香港,寶鋼集團發人民幣債券,是銀行業以外企業的首次。經典商業書Barbarians at the Gate的主角KKR公司計劃在港大舉擴張,據說這間富傳奇色彩的私募基金看中了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所帶來的收購機會。

另外,中國的地方政府有意發債,英國的律師行業開寬了監管限制,將來可申請在交易所掛牌上市,最近已有基金入股律師行。

上述一連串事件,前提是資金充裕,而且各地都有新的投資概念。資金推動經濟發展,既有資產市場的危機可能迫出更多創新。

2011/10/22

世事無絕對

蘇格蘭啟蒙時代哲學家David Hume的名句近日纏繞著我:Reason is, and ought only to be the slave of the passions。字面意思是:理性是,也應該只能是激情的奴隸。這幾天,我的理解是,人先有了主觀的想法,才為自己找理由。單單說「理性是激情的奴隸」好像太理性,有點自相矛盾。加上那個「應該只能是」,我看是用來堵塞這個漏洞。這刻,我卻想起八十年代某個白蘭地廣告的標語:「世事無絕對,只有真情趣」一直以為是copywriter為求壓韻而將兩樣無關的東西 -- 絕對和情趣 -- 串聯起來,現在發現用這句來解釋David Hume的意思,相當貼切。




祖母的外籍租客

我仍然考慮怎樣告訴鬼佬,若果你不願意接受加租,請搬走。 

祖母在鄉下有個住宅單位,租給一位美國人,鬼佬後來跟還在生的爸爸做了好朋友。爸爸有幾年時間在國內做生意,與鬼佬個鄰居,離開家人孤身作戰,能談得靠攏的,恐怕只有這位豪邁不拘、而且才氣揚溢的鬼佬。後來,爸爸返回香港,仍有跟他聯絡,爸爸愛翻譯唐詩成英文詩,找鬼佬校對。我結婚,鬼佬也來飲。爸爸走了,他也有來。不知從何時起,我做了這位租客與其業主之間的中間人,祖母懂的英文只限於自己的英文譯名,在她的那一代人當中已很了不起。爸爸與我的性格相反,我就此認定,能跟爸爸做上朋友的,與我都合不來。這個想法一點也不科學。 

鬼佬年近七十歲,在國內娶了他第三任妻子,年紀做得他女兒,聽說,還育有個上小學的兒子。他在內地當英文老師,太太也有打工,家庭收入相信緊緊夠。我近年回鄉掃墓好幾次,從沒有探望過他,在電郵卻有來往,他有次代理了一批進口sangria西班牙紅酒特飲,廣發電郵推銷。次有問及家中的冰箱置換等事宜,我也替祖母回返。也有時在twitter讀到他的tweets。 

最近幫他辦理一些政府簽證有關的手續,祖母醒起,這位老朋友的租金八年來從來未有變過。著我向他提出加租,由一千二百元加到一千四百,加幅二百。鬼佬不肯,要講道理,恕我真的不懂這一套。「你要加租?那麼你會為我多付的金錢提供些甚麼新的東西?」聽來合理,加租前是一個住所,加租後又是同樣的一個住所,沒有多一寸。講人情味,我也不懂回應,「我給你爸爸多麼的歡樂時光」聽到這個,我鼻子酸了一酸,快樂是無價,知己更難求。

設身處地,我自己也是租客,應該算是最良善的幾個,試過多次面對加租的要求,只知道如果肯加租就繼續住,否則自己找新地方,沒有話說,也不懂說。

我企圖將鬼佬的說話轉述給阿嫲,至少給鬼佬一個公平的發言機會,誰不知阿嫲聽不入耳,我說了不到一半就給她打繼了,八年未加過租,這也是事實。年過八十的阿嫲,說到想拍臺,反應比我果斷得多,幸好業主與租客沒有正面交烽,否則我這個翻譯員將不知如何解圍。

周一早上,我會致電鬼佬,爸爸在天之靈可給我一點啟示吧!

2011/10/20

周四晚爵士


這個場景、這個氣氛,最顯現到爵士樂的妙處,幾個人隨意地夾歌,即興,沒有樂譜,奏完就算,下次又不會重複一樣的調子。幾個聽眾,好隨便,像是路過順道來看看怎麼樣似的,聽完可能沒有一個旋律帶得走,也不需要帶走。

2011/10/19

100%稅

每年收到稅單都是場噩夢,我很樂意盡公民責任,但不明白為何要交那麼多,多是相對我的儲蓄而言。薪俸稅的上限是15%,那個15%是相對收入計算,不是儲蓄。如果我將收入的85%花費在生活開支上然後將餘下的15%儲蓄起來的話,稅款將會等於儲蓄的100%,即是說,我須要將該年儲來的錢全部貢獻給庫房。

企業也要交稅,計算方式比個人著數得多。公司利得稅的16.5%是相對利潤而言,不是收入。假如有間公司將營業額的85%花費在成本開支上然後錄得餘下的15%作為利潤。稅款是那15%當中的16.5%,即是相對收入的2.5%!根據以上的假設,個人所付的稅款是企業的六倍!

如果平時生活、養家活女,我不小心花多了,稅一樣要照交,慘,甚至要撲水。反觀企業,如果成本上漲,例如娛樂開支增多了,利潤縮水,稅款還會相應減輕。

花了的錢不是自己的,儲起來的才屬於我,主觀上,稅率是100%,這場噩夢每年重複一次。

2011/10/18

白飯任裝


上環有間齋堂我很喜歡,叫福祿壽,午市供應十款齋菜,客人自選二款,白飯和湯任吃任飲,客人都很自律,提取自己需要的份量。最月米貴,各食店都想辦法減輕成本,大家樂發起「少飯」運動,食家唯靈倡議減少標準份量,加錢可以「加底」。兩個方法各有長短,不過客人難免感到蝕底,在高通脹的今日,一分錢一分貨的意識高漲,可能抵消健康節約的良好意願。我想,何不效法福祿壽,白飯任裝,這樣,心理上白飯由一件貨品變成一個健康負擔。要幾多取幾多,吃了未飽可以再添,又不會有蝕底的感覺。

2011/10/17

路盲

我是個不折不扣的路盲,到現時仍未懂旺角街道的方向,周六下午趁有空,一個人獨自逛街,目的是熟悉尖沙咀加連威老道以南的幾條街,印象中那處的街道不規則地交錯,有幾個路標我是認識的,例如有間韓國菜館、有一列表行,還有間小食店在某個十字路口,但怎樣將這些路標串聯起來,我有困難。加連威老道拐入加拿芬道,經過金馬倫道,還可以。一直往南,才發現原來加拿芬道的形狀像個「J」字,南端可以出彌敦道,與金馬倫道、加連威老道併列。改轉入河內道,再轉入赫德道,這條街又分開兩節,形成一個「之」字。最後落到麼地道,那裡有座「半島大廈」,好像在那套港產喜劇裡出現過,貌似重慶大廈,與半島酒店是兩個世界。這段的麼地道的面貌又與尖東那邊、五星級酒店林立的麼地道截然不同。尖沙咀的兩條大街彌敦道與漆咸道南就像一雙筷子,夾住的一堆錯亂的麪條,就是河內道等小街,恰巧那裡有許多食店,的確有很多美食。經過一輪迷惑,可算弄清多少。

2011/10/16

第二春

早前與一位好老師在澳門聚餐,談論到專業教育的問題,提起我興趣追問這個話題的,是他說讀書並不是為了知識,不求學以至用,學的是學思考。

剛巧讀到有關史密斯(Adam Smith)的理論,這位蘇格蘭十八世紀學者注重教育,他認為自由市場促進社會的文明,不過,日趨仔細的分工合作,縮窄了在職人士的眼界,每天專注在專門的工作上,失去了對社會、文化和藝術應有的熱忱。史密斯建議教育要愈全面愈好,來彌補經濟現實的不足。可惜,到了今日,人們只關注分工合作的好處,推崇專業,連專上教育趨向學得精,不需要博,讀書冒求搵到份好工。

現在很多中年人,需要重新培訓找事業生涯的第二春,由一個專業跳到另一個。老師說,社會變化太快,二十歲在大學學到的技能,二十年之後已不合時宜。我想,史密斯的分工合作,到今日有新的演繹,就是工作分得太細,太專,社會稍稍變遷就很容易將那些工作淘汰。在某一特定時刻,每個人都是專門人員,但從人的一生事業看來,每個人都東做一樣、西做一樣,並非專業。在學習方面,也一樣須要東學一樣、西學一樣。到頭來又是回到史密斯所提倡的博學。

阿曼諾餐廳是我的最愛,葡萄牙人老闆一做便是幾十年。要像他一樣,事業上一春到底,也許只能在小餐廳裡實現,假如你做得好食的話。

2011/10/15

鹹、濕、滑、林

歸納港式的飲食口味,我發現離不開「鹹、濕、滑、林」。它可以代替傳統的「甜、酸、苦、鹹」成為味覺的新尺度。

稱得上港式口味,一定要找有代表性的食店,蘭芳園的奶茶聞名,他們午市主打是蔥油雞扒炒丁,我唯一的印象是鹹。出前一丁本身已是鹹,它不是白飯之類的東西你需要找餸來送口。出前一丁的原意就是方便,可以淨食。加上豉油來炒,變得鹹上加鹹,還未夠,配上雞扒又是鹹,有雞又怎能沒有蔥油,那是第四層鹹。炒丁是普遍港式口味,即使是傳統的湯麪煮法,配午餐肉和雞也很地道,又是鹹鬥鹹。

港人至愛的打邊爐是另一例子,自小在家打邊爐,火煱湯底這回事是我長大後外出打邊爐才發現的新事物。大概是從四川的麻辣火煱演進過來,火煱店供應豬骨、皮蛋、沙爹等湯底成為慣例。我認識的火煱食前加進津白、蘿蔔、豆腐便成,食店的所謂湯底,除外配料外,還加入味精,結果,煮熟的食物已夠鹹。再點豉油和其他林林總總的醬油就鹹上加鹹。

最後是海南雞飯,我沒有吃過正統的海南雞飯,但從在港有取代白切雞之勢可知,它很合港人胃口。海南雞飯的特色有二, 一是醬油,二是雞油飯。我注意到這兩個特色竟然與那隻雞本身無關,那管它是文昌雞還是武昌雞,總之有醬有油飯在港已合資格成為海南雞飯。同樣地,醬、雞和飯都是鹹,讓味覺沒有任何喘息的空間。再未夠,初認識海南雞飯時,醬油共有兩款,豉油和甜酸醬。今日發展為三款,新增薑茸。

待續。

2011/10/14

燒賣式微

最近發現,沒人幾多人喜歡吃燒賣,每次與親友到酒樓飲茶,我都點燒賣,貪它夠大眾化,一定不會選錯。可是,每次到最後吃剩的,就是它。我試過三個人飲茶,點了燒賣沒有人吃,我唯有吃全籠。

燒賣的式微原因有三:第一,健康問題,太多肉。第二,便利店有售,不再馨香。第三,燒腩仔的興起,取而代之。明明有上等靚肉可選,我可必吃普通肉製成的燒賣?運輸便利,加上大陸的供應比以前多,大魚大肉成了平閒事。腸仔、火腿這些鮮肉的替代品也不管用了,快餐店早餐不再賣,換上了牛扒早餐、雞扒、豬扒早餐。

以前肉貴,利用有限的肉做材料,盡量令它有聲有色,腸仔、火腿份量雖少,勝在夠野味。燒賣也是一樣,用的肉少,點心師父盡量做得精巧一點,配以薄薄的粉皮,實行我不賣肉,只賣手工,冒求在物質欠缺的年代,給食客一份心理上的滿足。現在不一樣了,更糟的,是受到燒腩仔的挑戰,酒樓方面變本加厲,將燒賣愈做愈大粒,失去了原來的細心。在一場又一場點心填格紙上的肉搏戰中,燒賣節節敗退。我決定放棄點燒賣,除非自己好想吃。

2011/10/13

Eddie Gomez



片中的低音大提琴手周六來港演出。他是傳奇爵士樂鋼琴手Bill Evans的長期拍檔,這令Gomez本人也變成傳奇。Bill Evans最紅的時候,由Scott LaFaro負責低音大提琴,他演奏快速俐落,特別是獨奏部分,可說是半個主音。1961年在著名爵士樂會所Village Vanguard的演出是LaFaro最輝煌的日子,甚至對Evan也是。幾天後,LaFaro不幸在交通意外中喪生,對Evans也造成沉重打擊。Evans的風格,主調很簡約,甚至有點單純,給予拍檔尤其是提琴手,很多自由發揮空間。這樣固然對提琴手來說是個大考驗。在Evans的生涯的後段,他發掘了年青的Gomez。看Youtube,我發現Gomez有LaFaro的影子,可能是我心理作用。很期待後晚的音樂會。

肚皮下的身家

最近與朋友聚餐,話題離不開股市、樓市。報紙副刊題目離不開飲食。兩者之間有些少關係。

儲蓄是傳統美德,積少自能成多,每個人只要努力工作,並節儉生活,應該有個好下場。可是,這個小學有教的道理,今日行不通。袋裡有多少,現在是取決於我投資在哪裡,有沒有買樓,哪年買樓,這個不單只影響物質上的生活,財富一旦成為個人能力和社會階級的指標,我所做的投資決定甚麼影響我的自尊心。

我說我不玩這個遊戲行不行?老老實實地儲蓄可不可以?不行。紅簿仔不單只沒有利息,還要不斷被通脹蠶食,銀紙愈來愈唔見洗,去一次超市就感覺到。年底又要交稅。今日沒有所謂袋袋平安,入了袋也不能平安。持有現金,也是一種投資,投資在與美元掛勾的港元,面對貶值風險。

幾面夾擊之下,橫豎都是花掉,不如大吃大喝,肚子裡的才真正屬於自己。信報的生活、藝術版,今天共有九個專欄不約而同地談及飲食,其他報紙也不相伯仲。

2011/10/12

新中文

我吃飯 --> 我進行吃飯活動
我拉屎 --> 我進行拉屎活動
他快死 --> 他正走進生命旅程中不能避免的章節的最後部分之一
他摔倒了 --> 他失去了平衡力度而不能持續地維持直正型式的站立姿態動作

2011/10/11

「食飯!」

哎人食飯,看來像打招呼的一種,像「早安」、「晚早」示意禮貌。但多想一點,它與「早安」「晚早」不屬於同一個類別。「早安」「晚早」有祝福的意思,跟「好聲行」、「生日快樂」和「聖誕快樂」類似。「Daddy食飯」「Mommy食飯」「家姐食飯」我未聽過有人哎「Daddy,祝您食得開心」「Mommy,希望您今餐唔會啃骨」。「食飯!」不是祝福語,又不是問候語,而是一種自我表白,跟鋤大DEE的時哎的「Last Card!」,應該屬同一類別,旨在達到功能上的目的,多於為了禮貌。「XX食飯!」就是說我現在開始食飯了,桌子中間的餸由這一刻開始被蒸發。小朋友自小須培養哎人食飯的習慣,就是為免小朋友偷步起筷,表面上是尊重長輩的禮貌行為,實際是如果小朋友靜靜雞吃光了餸,大人吃甚麼。我家哎吃飯,不是飲湯之前哎,而且飲完湯之後,真正吃米飯之前哎。以上的理論正可以解釋這個時間配合的問題,飲湯是一人一碗的,不用爭。同樣道理,西方人吃飯,也沒有哎食飯的習慣,他們是一人一碟的,也沒甚麼好爭。中國人哎食飯的原因,我沒有研究過,只是今晚食飯時,哎食飯,但內子還未飲完湯,心急想偷步起筷的心虛引來的聯想罷了。

2011/10/06

獻給SteveJobs

Smells like teen spirit.

變成「直昇機」

昨天早上,公園裡擠滿小朋友,熱鬧前所未見,我們習慣坐在一旁,由得阿甜自由活動,那管她玩甚麼,怎樣交朋結友,我們在老遠處看著,總之知道她的行蹤就行。可是,小朋友多是多,但可以一齊玩是沒有的。因為各個小朋友身後緊隨的,總有是「直昇機」父母,他們有些怕小朋友跌倒,有些怕小朋友不懂得玩,寸步不離,不時糾正。這樣的人釘人的局面,形成一個個封閉的家庭單位,小朋友與小朋友之間根本沒有任何交流,如果有碰面的,只會是一方的父母嗲聲嗲氣地跟另一方的父母對話,「hello鴉!」「小心整倒妹妹啊~」虛偽得令人心寒。我心想,你與我在公園裡遇見會不會打招呼?如果不會,為何期望小朋友這樣做?阿甜一點也不享受,她到處走,找人一起玩,但每個小朋友都有架「直昇機」陪玩,沒有意慾回應。本來熱情好玩的她,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被疏遠。看到這樣,我不忍心。於是唯有加入「直昇機」行列,成為其中一員,跟女兒玩。我並不會怕她無得玩,而是我不願意她太早發現這個社會是多麼的冷漠。之前我還對內子自誇我不會做「直昇機」,要做就做「人造衛星」,從老遠監察。從此「人造衛星」做不成了,當人人都是「直昇機」的時間,我也別無他選。更可悲的,是當每個小朋友都是「港孩」時,阿甜也不能幸免。

2011/10/04

祥香

今天回到堅尼地城祥香園吃午飯,變了很多,風趣的侍應德哥不見了,連水吧也換了人,碟頭飯的份量明顯減少,甚至煎蛋的尺碼差得遠。不過,奶茶味道不變,這個我能肯定,因為喝得太慣太久,只要有些微改動也會察覺到。我在附近住了五年,祥香是屋企以外一個聚腳點。大清早五時開門,麪包新鮮出焗,其門如市,裡面坐滿準備開工的的士司機,你一句我一句,講幾小時前結束的歐洲足球賽,或無聊笑話。

在廚窗外賣包的卿姐,大聲呼喊「菠蘿包」,示意廚房加製的聲音,住十幾樓的我也聽得到。菠蘿包最受歡迎,只售二元五角,堂食的話,包子載在剛好大小的碟子上,並備有餐用叉子,老一輩的食客喜歡刻意用叉子壓扁菠蘿包才食,到現在我還是不明所以。

雞尾包是店子的王牌,有別於普遍椰絲做餡料的,那裡的是用蓮蓉,具傳統風味,新鮮出焗的話,蓮蓉份外柔軟。有時,如果飲「搏矇」,即熱檸茶的話,我會配鮮牛油餐包,味道最夾。如果叫「茶杯」,即奶茶,又想吃得簡單些,可選鹹豬仔,面頭的芝麻已夠香。

最令我懷念的是餐肉包,想吃要趁早,每日限量供應,通常在七時半前售罄。蛋鐽受歡迎,雞批更見巧手。不是人人都像我這樣花心的,熟客一坐下來,未開口,水吧已沖好他慣飲的飲品,慣要多奶少奶,茶要濃要淡,也關顧得周到。即使賣走,其他店子經常錯到離譜,裝錯裝漏,這裡一次也未曾錯過,沒有高科技協助,只憑口傳便行。

今午路過,與內子懷舊一下,她點了碟兩蛋雞翼飯、搏矇,我要茶杯、叉燒包和雞尾。

跑唔跑

「你地D男人,硬係要搵D野證明自己嘅,即使跑咗,又無代表D乜。假如你個人係冇用嘅,跑咗,都係一樣咁冇用啊!跑唔跑洗乜咁認真啫,玩下咋麻!」昨晚我收到好友電郵,相約一同參加來屆渣打馬拉松,我考慮過自己身體狀況後,決定放棄,不過就此有點悶悶不樂,內子便說了以上這番話,不管她說得對不對,又或者是不是她由衷的,畢竟也是安慰我的說話讓我好過一點。想起以前我一鼓作氣地參加這類長跑,不算有甚麼好成績,總帶著興奮、自信。現在不一樣了,現在這個我是不是以前那個我呢?想多了。其實以上的話我已對自己說了一遍,只不過由別人口中說出來,聽進去感覺舒服一點。

2011/10/03

大者人多

昨天帶阿甜到機場看飛機,才發現原來除非進入出入境禁區,我們沒有一處地方可看得清潔,最後只能在離境大堂側面的玻璃幕牆下,遠距離昂望半空上經過的那些大鐵鳥,跟平日在家裡窗前經常見到的差不多。據內子說,場設有觀景台,現在返而沒有。可能,現在乘坐飛機實在太普及了,沒有需要特別來觀賞,顧及不到我們這些得閒人。 

東涌的購物商場人頭湧湧,貨品齊全,除非是國內大款,否則一般市民如我們,掏腰包要想清想楚。究竟是即時行樂,買少少得意東西疼一疼自己,還是死慳死抵,儲一筆錢一炮過買名表名牌時裝好呢?死慳死抵買隻勞力士是不少人樂意做的,反映社會普遍鼓勵的價值觀,這樣的消費模式講求有耐性、懂得儲蓄、有計劃,有長遠目標,而且可以保值,有投資概念,可為個人提升社會階級,是一個上進心強的人應該做的。也有人選擇即時行樂,消費就是現在式,衣著樸實,但咖啡要喝星巴克,出入坐的士。總之市旺之時,大者人多,為奢侈也。

2011/09/30

危險任務

將注意力盡量集中在跟前三尺地上,保持均速,不用理會別人,抬頭看看途人的面孔是大忌,你會心軟的。緊記,狠心一點,不要把別人當成人,也不要把自己當成人。看著地板,有位就攝,有阻礙物的話,無論是人形的還是非人形的,順勢繞過去。有阻礙攔腰炒過來的話,撞開它,或者踩它一腳,毋須大力,用無情力效果最理想。在大部分情況之下,受擊的阻礙物是不會作出任何反應的,因為它沒有把你當成人,也沒有把自己當成人,跟你一樣狠。不過,有時,受擊的阻礙物是會作出人類反應的,不高興:「有冇搞x錯」。那時,請你不要介意,不要意氣用事,請你繼續垂低頭,若無其事的向前行,否則很容易發生爭執,這是不必要的。你不能改變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也沒有要求你做甚麼。如果太執著,你會動怒,繼而動武,甚至對一切感到厭惡,最後想移居新加坡,新加坡!不合理?原則?問得好,原則只有一個: 就算擠得車門關不上也好,車廂中間一定有空位,這就是原則,這就是牛頓定律。不過,給你當個歷史偉人又有何用?剛下班的你,搭地鐵只得一個目標:早些回家。

茶杯裡的納沙

昨天掛風球,整天待在家中,跟女兒玩,她第一次發覺下雨能如此震撼,有陣時呆站著看窗,天生膽小的她,天上有飛機經過也給嚇一下,全日在家中捉迷藏、角色扮演,不停地玩,叫我疲於奔命,但是開心的,也多得內子分擔了歡樂大使的一半工作。趁女兒小睡,我有時間自由活動,便埋首手機,今日手機功能已提供食和住以外的各樣生活所需,包括社交、娛樂、資訊。最近我的閱讀習慣已過度到電子書去,傳統書本的確有很多優點,大概它的存在原身已是一件工藝品,不過,電子書實在太方便了。由訂購到閱讀到做筆記到儲存,都省掉不少煩惱。

昨天看的是有關蘇格蘭的歷史,書名為蘇格蘭人如何發明現代世界,原來十八世紀歐洲啟蒙時期,蘇格蘭土地孕育出很多偉大的人物,還有,蘇格蘭人的艱苦由十七世紀被教會極權統治,到被英格蘭的欺凌,更要面對本身的地理氣候環境的折騰。尤其是在北部的山區高地上,當地人貧窮到冬天要靠給牛畜放血,用血混和麥片來充飢,有時放血太頻,牛隻連站也站不穩。地理環境一方面給予高地人無盡的挑戰,另一方面賦予軍事上天然的屏障,抵禦英格蘭人稅吏的窮追不捨,再有一項額外的紅利,就是獨特的天然資源,助高地人釀製出舉世聞名的高地威士忌。讀到這段歷史,想想有幸品嘗的醇美,我對蘇格蘭人加添一份尊敬。這幫在國際足球場上的魚腩部隊,原來不簡單,對英格蘭屢敗屢戰的老粗們,背負說不盡的民族恩仇。

臉書是另一件在打風日子的重要娛樂,它好像取代了打麻將和煮公仔麪的角色。昨天登上臉書的朋友比平日多,交流風暴消息又快又準,好像大家有了共同話題,這總比起無休止的自我炫耀,來得實際。內子花很多時間在臉書,我很佩服她。認真的,一個對人有興趣的人,是值得欣賞的。社會上傾向輕視之,推崇對錢、對工作、對學術研究有興趣的人,指責花時間在人事上是「八卦」「無聊」,有這種偏視,是人的集體自卑心作祟嗎?

聽著音樂小睡最近成習慣,一來容易入睡,二來,是基於怕蝕底的心態,不愛白飯愛炒飯,好像連睡著的十五分鐘時間也沒有白費,爭取好一點藝術薰陶。昨天聽的是Tom Harrell,這位爵士樂小號手的風格含蓄又浪漫。他長期患有精神分裂症,妄想自己被迫害,每逢表演,他須要服藥來穩定情緒。長期病患的確是無形的折磨,即使有藥可治,但壓力來自對自己的懷疑,擔心自己的能力不如以前。Harrell現年六十五歲了,仍然積極工作,聽眾當中有感同身受的,應該有多少鼓勵作用。

2011/06/26

反省中遇上電腦擋機

「"There is no Mystery so great as Misery," (世上沒有奧秘宏大得過困苦)在其短篇小說Happy Prince (快樂王子)裡,引石像與燕子的對話,說出這句對白,...

對我是當頭棒喝。自問,我究竟在追求甚麼呢?在知識、享受到心靈,我一直嚮往達到更高層次的體會,心想美妙的境界就在前面不遠,有時得到了一些,又想到更高處去。有時求不得,反而帶來煩惱。反省一下,發覺自己像個傻瓜一樣,追蹤海...」

我本來寫了很多,解釋了那個故事,以及有關自己的問題,不過電腦沒有存檔,失去了,剩餘以上幾句。我又不想重寫了,不想破壞這個早上的美好氣氛,就這樣算了罷。

2011/06/21

借來的味道

製造威士忌,材料只有三種,就是大麥、酵母和水。出奇地,製成品的味道,與材料本身的味道沒有直接關係。

大麥,世上有三十萬種之多,其中只有幾種適合供造威士忌之用,不過,所謂適合與否,是指生產效益的高低。大麥品種差異,並不會影響味道。

水,在宣傳,酒商都喜歡吹捧蘇格蘭的水質是何等得天獨厚。造酒過程需要大量的水,不過,在蒸餾程序中,酒中的水份被淨化,不含能夠影響酒質的元素。只要是未受污染的水就沒有問題。酵母更不在話下。

威士忌的味道,主要取決於自用來烘乾麥芽的燃料、蒸餾器的銅質和陳年用的木桶。有人說,威士忌是風味十足的地道產品,也有人說,它是工業化的製成品。我想,可能兩者都沒錯。

威士忌用大麥造,但發酵之前,必須將大麥轉化為較易消化的麥芽。麥芽是常見的健康食材,阿華田飲品裡都有。麥芽的製法簡易,先在大麥加水,等幾天,讓大麥體內發生化學反應後,將之放進窯子裡烘乾。

窯子使用的燃料,因地區而異。蘇格蘭威士忌主要產自北部山區,所謂「高地」,和沿海島嶼。兩地的威士忌蒸酒廠,就地取材,窯烘的燃料是泥煤。

泥煤是腐爛的植物混合積水的千年沉積物,在寒冷又潮濕的氣候形成。有些地方泥煤積至地底九公尺深,有些經歷一萬年之久。蘇格蘭人將之掘起來,曬乾成一塊塊餅狀,就成為烘乾大麥的廉價燃料。

高地和島嶼出產的威士忌,其獨特的噏氣就是在烘乾大麥的過程中產生。島嶼近海,其泥煤由海水浸成,噏氣更較高地重,Laphroaig的出品甚至有碘酒氣味,成為島嶼產品的一大特色。

待續。

2011/06/20

斷層線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禍根,主要來自幾方面。

美國自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後,就業復甦緩慢,較1990年初的所謂"jobless recovery”(工作職位欠奉的復甦)更為明顯,美國政府基於短視的政治考慮,推出刺激經濟措施,包括津貼低下階層置業,以及做聯儲局維持低利率。

第二,是東亞地區國家忽略了經濟健康成長須要經歷漫長歲月,行出口增長這條捷徑,在1990年代末遭受金融危機,令他們不惜以壓低匯率,以積累大量外國政府債券作為保障。這兩方面,導致經濟失衡,美國樓市泡沫、人民和政府債台高築。

再加上,華爾街創造新的投資工具,例如債務擔保證券(CDO),讓國內外的投資者看不清風險,尤其忽略了市場系統內的連帶影響。新工具,例如信貸違約掉期(CDS)也讓基金經理利用冒上長尾風險(“tail risks”),在無須披露的情況下賺取額外回報。這種長尾風險,在沒事沒幹時,確實能產生額外回報,萬一情況有變,損失卻倍加慘重。基金經理的普遍心態是,只要這幾年沒事,他已賺夠,可以退休。

金融機構的債券持有者,也不擔心萬一重大損失出現會影響他們的債權,因為到時一定是翻天覆地,有大至不能倒("too big to fail”)作為後盾,政府一定會拯救。

在其新著Fault Lines -- How Hidden Fractures Still Threaten the World Economy (斷層線-- 隱藏的斷層如何仍然威脅全球經濟),芝加哥大學經濟教授Raghuram Rajan,將經濟變化比喻為地殼板塊的活動所產生的結果。此書被選為「金融時報、高盛2010年度最佳商業書」。

書末,作者就避免危機重來提出建議,我想,重點可概括為提高金融運作透明度、加強美國失業保障、美國人注重健康、多讀書,以及減低政府財政赤字。建議聽來稍嫌空泛,不過,作者也承認,金融業的發展充滿創新,其危機的形成也自然同樣意想不到。

2011/06/17

落伍

最近加入last.fm,發現這個網上電台不錯,會因應每個用戶的資料,播放合他口味的音樂。這些資料一是用戶人手填寫的,包括他喜歡的演出者、歌曲等,一是通過特製軟件,從他的個人電腦的音樂檔案取得。播出的音樂我都很喜歡,也有助認識更多合意的音樂。

不過,當打算在電話上安裝last.fm的應用程式,卻無法使用。細目說明流動播放只限美、英和德國用戶。嗯,這個情況已不是第一次遇到。

以前有部iPod,想上蘋果的網站購買歌曲,不能,它只限美國用戶。之後在Amazon訂CD,感到很麻煩,又要等兩三個星期,想從該網站購買MP3,也是不能。

上年聖誕節收到一個很棒的禮物,是iTV,想上蘋果的網站購買電影,一樣不通行。

早前,谷歌推出網上書店,同一本書可以在電話、電腦上輪流讀,方便之至。上其網站去購買,結果也是被拒於門外。

香港某方面很落伍,表面上緊貼潮流,最新款的iPhone、iPad,可以買到,即使買到硬件,軟件卻跟不上,但沒有那些軟件,硬件的功能未能全面發揮。我估計,這不是科技的問題,更不可能是版權的問題,我既然付錢,就不是盜版。是出版商、電視公司和唱片公司與科技公司之間的協議問題。

2011/06/16

1913

世界是平的,當一件產品的設計、製造以及零售再沒有地域限制的今日,資金應該在那裡募集最好呢?

最直接的答案是,在製造地,原因是普遍企業投資最大的,是製造設備及廠房,在製造地集資,就地取材,可減低匯率風險。這個理論見證在七十年代,香港本土工業起飛時,股市也如魚得水。

看九十年代,工廠北遷,另一個問題出現,集資應該在總部根據地,生產在大陸,但管理層仍留在香港,在香港集資方便財務管理,也方便老闆跟股東見面。即使有香港企業在東南亞設廠,也選擇在港集資。

到現在,Prada提出再另個答案,總部在意大利、生產地分散各國的這間時裝公司選擇在銷售地區集資,這個策略合理嗎?日本百貨公司永旺的香港及中國分公司在香港上市多年,成績平平。

沒錯,Prada在港上市,引起很多媒體的興趣,可能也有不少個人投資者注意。但消費者和投資者是兩回事。投資者主要是機構性投資者,他們看數據辦事,而且管理層又在老遠,接觸不便,最多只會方便他們到華麗的店子考察。

可能Prada是對的,只是我不理解。我連Prada本身也不太了解,只感到它的英文讀音共兩個音,很易發音,國內同胞喜歡這種英文名稱,例如Lafitte。這一點,Prada比Hermes 、Ermenegildo Zegna優勝。不過勁敵仍有很多:Gucci、Chanel和LV。這個令我聯想起另一名牌:Apple,它推出的iMac, iPod, iTune, iPhone, iPad,全部都是兩個音。而不是iMacintosh, iPlayer, iCellPhone, iTablet。

Lugano Lake



Lugano Lake是瑞士南部、接壤意大利的一個湖,風景秀麗,據說以前那裡岸邊長滿櫻桃樹,也因此以櫻桃湖命名。現在不一樣了,湖水被嚴重污染,政府當局警告,該湖不適宜供人浸浴。波蘭爵士樂組合Marcin Wasilewski Trio新碟的最後一首歌就叫Lugano Lake,大概是描寫這個湖優美寧靜的一面。

2011/06/15

Prada的惡魔

我想告訴太太,Prade手袋並非想像中好,不值得女士們為其傾家蕩產,這個不只是Prada,應該泛指所有售價過萬的手袋。當然,太太花自己錢自己喜歡的東西,我不好去管,但作為一個男人,成長在男權社會,對於女人付出那麼多,花在一件事上,而這件事與討好男人無關,也與持家無關的時間,我總喜歡抵毀一下這件事,作為心理的補償。老實說,甚少男人會因為女士帶個名牌手袋而對她另眼相看,他根本搞不清哪個品牌打哪個品牌。令男人可悲的,是女士買名牌手袋不在乎男人怎樣看。

Prada上市,好了,有招股書在手,可以挖瘡疤啦!

喂,原來Prada的產品,有很多不是自己生產的,是外判加工廠造的,貼上個Prada標誌就當是原廠貨。招股書第127頁說,去年公司花了二億五歐元從外判加工廠買貨,相等於全年銷售成本的近四成。試想像,放在Prada店裡貨架上有十個手袋,有四個是外面買來的,問你敢不敢搏?

還有,假設你心怡的手袋售價一萬元,其物料成本和人工共多少?六千、五千?不,只是三千多。根據損益表,去年公司毛利率達三分之二。售價一萬元的產品,當中只有三分之一,即三千多些少是用料和人工的成本。所以,當我非議某個手袋太貴,不值那個價錢,請不要為它辯護說,它是甚麼動物的真皮造的,又或者手工何等精細。

它的設計富有歐洲色彩嗎?我說,設計都是針對亞洲市場。看招股書第119頁,Prada在意大利僅有十九間店,在日本以外的亞太地區,店子數目多達七十三間。以營業額計,附表一第96頁,其家鄉的營業額只佔不足兩成,日本以外的亞太地區佔三成三。你說,那班設計師的最終老闆是誰?是喝espresso的,還是喝茶的?

最後,Prada九個董事,有六個年齡超過六十歲,連工作量最大的CEO,都已六十五歲了。三年間,高層將很可能大執位,產品款式會不會轉得很快?你想買的那個手袋,會不會很快out?

好了,即使以上未必能成功說服太太不買名牌,嗯,至少讓自己看似對潮流並非一無所知。

2011/06/14

威士無忌

時下的威士忌達人都將單一麥芽推崇至唯我獨尊的地部,認為調合式不值一顧。那麼,調合式威士忌是不是屬於次等的?

兩者根本是兩回事,不存在蘋果對蘋果的比較論。有蒸酒廠東主進一步解說:「蒸餾是科學,調合是藝術。」令調酒師著迷的,是一個字:gestalt,「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我理解為「溝出全新的味道」,就好像慣常吃的上海菜式賽螃蟹,明明是蛋白溝醋,吃下去竟然嚐到蟹肉鮮味,我估,這樣就叫做gestalt。在威士忌中的gestalt不是蟹味,又是甚麼味道呢?我不知道。

說起調合飲品,我的親身體會是,這是一件很難的事。記得很久以前,7/11便利店開始設有自助汽水機,讓顧客自行提取汽水,我試過將幾種不同味道的汽水混起來,可樂、雪碧、芬達橙汁、芬達提子汁,企圖製造雜果汽水。結果大失所望,溝成一陳藥水味的怪物。

另一位調酒師將調配威士忌比喻為創作交響樂。這個應該比較易理解,尤其是試過亂溝汽水後。

我以市場的角度看,單一麥芽展現獨特風格,調合式則追求美學標準。單一麥芽始終是小眾玩意,想討好小眾,單一麥芽有需要有特色,才有機會在酒評家圈子中受到注目,以能爭取某一撮小眾的歡心。調合式目標對準大眾市場,酒商在大眾媒體登廣告,投入大量資源在某一款酒身上,口味固然力求四平八穩,樹立味道典範。

我的比喻是,單一麥芽是美國總統過程中,參與黨內初選的候選人,他會將政綱寫得偏激一點,以突出自己的個性和政治理念,好讓選民對他留下深刻印象。調合式是代表政黨參與大選的候選人,他會放棄初選的激進而變得溫和,走中間路線,以爭取普羅大眾的支持。

既然兩者在製作理念上已經大相逕庭,就不可能有高低等級之別。

有個說法是,蒸酒廠習慣精選優質產品,作單一麥芽之用,以擦亮自家品牌。只會將其餘的、素質一般的產品,供給來造調合式。這個說法也有道理。不過,也有說高檔的調合式,例如Johnnie Walker藍牌,其基本原酒包括一些陳年老酒,其蒸酒廠早已結業,珍貴之程度又不可同日而語。

2011/06/13

超八

電影【Super 8】, 將「世界大同」精神引申到「宇宙大同」,承傳其監製史匹堡名作【E.T.外星人】的主題。我們對待外星人,不一定喊打喊殺,可以盡東道主的義務,看看他們遠道而來,有甚麼需要幫忙。「宇宙大同」?外星人與我們地球人怎說得上個「同」字?他們的生理結構以至思想感情,分別應該有一個銀河系的距離。不過,導演 JJ Abrams一針見血,「Bad things happen [to anyone].」壞事發生,好景不常。這個不只是全球人類要面對的問題,更是全宇宙生物同樣面對的,那管你有三頭六臂,那管你精通火箭科學。

一位在小鎮長大的青少年,母親剛離世,遇上很多突如其來的事情,他不懂應對,慣了依賴母親照顧的他,有起事來,只好握住時常帶著的、母親遺下來的小飾物。怪事接踵而來、且愈加迫近,甚麼危害到他的暗戀對象的安全,迫使他勇敢地面對,從一連串經歷中學會「好景不常」不是自己獨有的問題,而是人人一樣,包括外星人,沒有甚麼值得害怕。

好一個意義深厚的主題,故事放在青少年身上也份外動人,不過劇情太喧染視覺特技,可能是考慮到商業因素,錯誤地將觀眾的注意力引導到如何擊退外星人這件事情上。而在這件事情上,主角卻扮演旁觀者的角色,所以令觀眾抓不住重心,散場時的我感到整部戲有點無聊。

2011/06/10

威士忌二百年

調合式威士忌,是威士忌的始祖。嚴格來說,在十九世紀初,即二百年前,威士忌普通化的年代,沒有調合式與單一麥芽之分。

當時,玻璃酒瓶並未普通,運輸不便,雜貨店採購威士忌,都是一桶一桶地從就近的蒸酒廠訂來,釀酒是天然的化學反應,每桶酒的味道自然有差異。為了保持質素平穩,店子自行用幾桶酒左溝右溝,甚至添加怪靈精怪的材料,例如甘油、醋、綠茶以及用其他穀物製成的烈酒,以達到心目中的效果。飲家想飲酒,心目中沒有一個特定的威士忌品牌,只知道那間雜貨店售賣的較為稱心,就到那間店子去。

情況如同今日的涼茶舖,售賣的廿四味,都各有各配方,甚至可能是從外面現成採購來的,我們也少理,總之習慣到哪間,便到哪間去,沒有品牌不品牌這回事。

科技演進改變了一切。幾十年後,瓶裝和運輸技術的進步,溝酒可以集中在一處地方進行,然後運送到各個縣城,衍生出威士忌品牌這回事。以後,飲家無論到哪個店子也好,只要認著心目中的品牌,便可享用到品質一致的威士忌。初期,不少成功建立品牌的經營者,就是雜貨店,他們最曉得左溝右溝,Johnnie Walker家族的雜貨店是其中一間,其出品是多達四十種基本原酒項混合而成的。

基本原酒項皆來由不同蒸酒廠,但各別蒸酒廠並沒有將自己的產品直接推出零售市場,產品都是供給Johnnie Walker這類酒商,作調合之用。原因是未經過調合的威士忌,尤其是不含其他穀物烈酒成份的,普遍認為味道太濃烈,不適合大眾市場。

到二十世紀初,幾個主要的調合式品牌已廣為人所共知,其中Johnnie Walker的人字牌商標,更是歷史上首個獲得全球性認識的商標,遠早於可口可樂和平治房車的商標。

單一麥芽威士忌的普及是最近幾十年的事,在1970年代,全球經濟衰退,調酒商減產,也減少對蒸酒廠的採購量,導致不少蒸酒廠結業。為了生存,Glenfiddich、The Macallan和Glenmorangie三間蒸酒廠,開始推出自己產品直接供給零售市場。市場反應出奇地好。到九十年代,單一麥芽銷情暢旺,風頭還蓋過調合式。

這是不是說,單一麥芽就從此獨當一面,不用再理由調合式的死活呢?答案是否定的。時至今日,蒸酒廠的產量,有九成半仍然是供給調合式製造之用。只有極少量是以單一麥芽的型式出售。換句話說,假若沒有了調合式威士忌,蒸酒廠會閒置大量產能,根本做不著,最後連單一麥芽也要消失。

2011/06/09

民企

Muddy Waters發表報告後,不少報章推波助瀾,叫投資者對民企「避之則吉」云云。我想。在今日的經濟環境下,民企是受害者。

中國經濟政策著重扶持大型國企,國有銀行的貸款傾向國企,國內的資本市場也對民企諸多限制。在「國進民退」的形勢下,民企想集資苦無溝道,唯有靠海外上市。

問題是,在海外市場,這些民企須顧用一班專業團隊,包括保薦人、承銷團、財務顧問、會計師、律師,甚至信貸評及機構。而這些專業團隊才是民企的老師,教好教壞也要看他們。可惜這班老師,有自己的利益考慮,他們並非以學生的前途為依歸,他們收取學費,立即落袋。而事實上,民企也無有太多選擇,有名氣的來來去去得幾間。

上市了,其股票就是受到各方投資者、炒家及沽家的拉鋸。這樣也無可厚非,海外市場說是隔山買牛,對估值一定有很大分歧。加上,市場發展初期,良莠不齊是正常現象。誰是最終贏家,未可知,但其言行皆為了各自的荷包。違規者,固然要受到法律制裁。

不過,如果將所有民企標籤作壞份子,一竹篙打一船,受害的不單是無辜的經營者,更是人民福祉。因為民企是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石,不要誤以為民企就是那幾個諗得出口的股市代號,民企是國企以外的所有經營者。

中國的經濟依賴出口和投資,國內消費發展滯後,整體發展失衡。要發展內需,但人民普遍仍然窮困,買不起甚麼,原因是經濟成果都落入國企的戶口。現在需要發展的正是民企,好讓人民分享到經濟成果。

鐵金剛

新一冊占士邦小說作者,分享特務技法,看來幾過癮。老實說,我真的喜歡看007電影,很幼稚地將自己工作上的任務幻想成特務的任務。

記得財經記者時,我偷入酒店的廚房,乘工人升降機,再經由後門進入某間上市公司的股東會。股東會不准記者進入,很多行家在外面等候,我卻坐在股東席上,記錄管理層與一眾股東的討論。那間中環麗嘉酒店已清拆了,但我仍然很清楚記得由廚房到會議室的路線耶!

現在,老闆提醒我們,勿在升降機內談論公事,這裡也有點橋妙。

2011/06/08

Levi 之境

昨晚到藝穗會聽小型爵士音樂會,Paulo Levi 四重奏帶給我倆愉快時光。

這位巴西色士風手演出輕快、隨意的風格,加上低音大提琴手緊密的和弦,玩的是Bebop風格。我尤其喜歡鋼琴的獨奏部分,鋼琴手好像有很多故事要說,一時華麗、一時雀躍。鼓擊略嫌猛烈了點,可能我不很習慣現場音樂。

整體來說,氣氛真不錯。全場只能容納四、五十人,後面設有酒吧,提供酒水、雞尾酒。百五元入場費包飲品一杯,人人自得其樂…

鄰座有一檯人,飲著同一款雞尾酒,嗯,啤酒、紅酒最好一起喝。不過,以這樣的集體意志來對待雞尾酒,就令我感到有股「中學生情懷」吃不消。另外有位同學,純情得只飲水嗎?那是我本人,碰巧服藥時間前後,別無他選。沒關係,那時,我感覺處身於全港最美境地。

經濟學者

金融時報專欄作者Luke Johnson批評經濟學者沒用,未能預警金融海潚,又對目前的經濟疲弱束手無策。這些批評已成為陳腔濫調,讓大眾發洩一下就算。但他在文章下半部提出一個很有力的觀點,就是世上大部分經濟學者都是受顧於公營機構。他們賴以宣揚資本主義為生,但自己卻不願涉足資本主義所植根的私營企業世界,這樣令他們無法真正理解經濟問題。這個觀點令我想起自己當初半途輟學,也提醒自己在幹著多麼具有意義的工作。

2011/06/03

美心咖啡

以後要體驗真正的星巴克味道,最就近的恐怕也要返大陸。這間咖啡連鎖店與合作伙伴美心協議,重組合作安排,在廣東、西川以及河北等六個省的二百五十間分店,將由星巴克全權擁有。至於,香港的一百一十間店,將由美心全面控制。快餐店、飯堂、酒樓、月餅、麪包、生日蛋糕已經要吃美心的,現在連美式咖啡那僅有小趣味,也被抹煞了。

2011/06/01

熱爆Cowen

Tyler Cowen被彭博商業周刊譽為美國最灸手可熱的經濟學家。他將出版的新書《The Great Stagnation》分析今日美國經濟形勢,書的副題是:「美國如何食光了近代以來伸手可摘的果實、病倒及將會(最終)康復」。在我看來頗為有趣。根據周刊的描述,Cowen在言行上頗為怪雞,愛看書又為食,任何類型的書也看,包括小說,專尋覓奇特的餐廳。

記者想找幾個著名的經濟學家談論Cowen這個人,但遭到拒絕。現時主流的經濟學家都漠視那些寫流行經濟學文章的人,認為只有搞嚴肅的學術模型和數據分析的才算有料。就此,哈佛畢業的Cowen不是不懂計數,他反駁:「經濟學家都講究模型,小說是不是模型呢?你從小說學到甚麼東西與社會有關?小說都是假的,但模型也一樣是假的。」

我很同意,有時感到小說較論文更真實。

2011/05/30

Garrison現場



周六欣賞香港夏日爵士音樂節的重頭戲Matthew Garrison四重奏,他們的演奏融合搖滾樂、充滿放克味道,具實驗性,令我耳目一新。完全沒有任何旋律可言,好像亂彈,不過如果用心聽,會聽到Garrison的電子低音結他與電子結他手Adam Rogers互動緊密,電子琴手Scott Kinsey的音聲效果帶來迷幻氣氛。多變難測的情況下,鼓手Gene Lake 強勁、明快的節奏,提供一個好好的立足點。閉上眼睛,好像坐在小木舟,在激流中翻滾一樣。

Garrison的父親Jimmy Garrison是出色的低音提琴手,為著名色士風手John Coltrane伴奏多年,其音樂風格也是一貫放任自由。

中段休息時,Garrison打趣地說,多謝大家欣賞他們的「smooth jazz」,引來一陣哄笑。他這類樂手和知音,最瞧不起的,就是這種以Kenny G為首的音樂風格,其多為容易入耳,輕鬆舒服,卻沒甚內涵的樂章。經常可以在商業大廈的升降機內聽到。偏偏商業化的音樂最受歡迎,現實就是這樣。

以上轉截的,是演奏前的準備過程。

2011/05/24

拜祖先

跟嫲嫲聊天,提到文革時期,紅衛兵破壞祠堂,她仍氣憤未平。祖先在她心裡的地位有多麼重要,聽她說下去就知,她說其他神你不去拜祂,自有其他人拜祂,不用為祂擔心。祖先就不一樣了,你不拜祂,別人不會幫你拜祂,原因是人人都有自己的祖先要拜嘛,那管得別人的那麼多。祖先只能指望其後人的香燭,而這些香燭又不能少,所以紅衛兵是很不合理的。

我也同意,認為破壞祠堂不合理,不過,原因有異。我認為拜祖先是民間信仰,信仰提供道德規範,而且是最顯淺的,連文盲也懂。在政府看來,有利地方管治。嫲嫲的話提醒我,拜祖先的分散本質。

拜祖先沒有單一權威,這樣能減少人間的聖戰。再者,沒有單一權威,便不可能讓某個人、某個集團控制宗教衍生的大量資源,包括金錢、人力和動員力,避免濫權。第三,是與家庭生活沒有衝突,沒有人需要離開家庭,反而由於其以家庭為單位的架構,令家庭更團結。

最後,人最大的恐怖是死亡,若果不在這個議題上有所發揮,宗教就無從說起。拜祖先的人相信自己最終被後人敬仰,自己門下的信眾數不會多,但實在的,不用經過審核,亦不用去到很遠很遠的地方,而敬畏你的人,是你最愛、最著緊的人。這個是很有力的倫理規範。

我不想導人迷信,亦不懂批評任何宗教,只覺得在維持社會的穩定這個問題上,拜祖先有它的實用價值。不少人甚至認為,拜祖先根本不屬於宗教信仰。嫲嫲不知道甚麼叫信仰不信仰,她從來沒有將之與現實分開處理。

Sweet Thing



小號手Tomasz Stanko早前的Lontano大碟是與波蘭同鄉Marcin Wasilewski三重奏合作的代表作,玩的爵士樂屬自由派,對我來說很深奧,須聽上幾十次,才把握在韻律,當中沒有一個旋律重複,加上Stanko小號的怪聲,初次聽很難接受,但經過一翻苦功,總算有點收獲,是不是自己資質太低呢?為何有些音樂是需要聽者達到一定水平才聽得懂呢?不是說音樂是世界語言嗎?不過,說回來,通常愈需要消化的歌曲,愈耐聽。也許這就是一件甜美的事物。

2011/05/23

一最大

「如果大就算成功,這樣的成功不能持久。」星巴克主席舒茲說。在其新書《勇往直前》,講述自己在2008年從掌這間咖啡連銷店的總裁職務,扭轉劣勢的故事。我想,這句話概括了書中要旨,他正說到關閉美國六百間分店的決定,為近年的過度擴張而懊惱,接著說,曾令他著迷的大數目,例如分店有四萬間,實在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數目字是「一」:「一杯」「一位顧客」「一位員工」「一個光顧經驗」。一杯接一杯,一位接一位,一個接一個。

我想,這段說話何等漂亮,即使是出自滿口推銷語調的舒茲,也值得細味。漂亮得令我想起張學友的【每天愛您多一些】。

乳酪、割包皮、麥當奴叔叔、飛機

美國加州有位伊朗新移民,她帶來家傳秘方,能製造味道不凡的乳酪,一向靠賣自家製乳酪為生,生意不錯。一天,她收到州政府食物安全局的信,勒令她停止售賣,原因是其乳酪不合安全規格。原來,有規定凡出售乳酪,乳酪必須經過消毒,有這位新移民未有為乳酪消毒,所以不准售賣。新移民說,她用來製乳酪的鮮奶,是從超市買到的,而且那些鮮奶已經消毒,所以理應沒有問題。但當局說,規定是指,乳酪這種製成品要經消毒。這樣,如果想符合要求,她需要購置大批設備,包括消毒用的池以及包裝機器。只是小本經營的她,根本找不出錢來。還未夠,有規定,消毒過程不可重複,即是說,她不能買超市的鮮奶再消毒,要直接由農場引進鮮奶。這麼,原來是自家製的小生意,為了符合規定,非要發大成大規模廠房不可。她半幽默、半抱怨地說,不如乾脆在她的乳酪上貼出「毒藥」這類警告標籤好了。這個建議當然也不被當局接受。現在,好不知道怎麼辦,始終要生活的,正考慮遷往其他較寬容的州郡。

在三藩市,有人權組織建議立法禁止幫嬰孩割包皮,認為割包皮損害嬰孩。我的常識是,包皮長容易引起尿道炎。現在又有另的講法了嗎?

另一則報導講,有健康關注組織要求麥當奴停用麥當奴叔叔作為代言人,原因是麥當奴叔叔太瘦,會誤導消費者以為食得多麥當奴不會肥。自小吃麥當奴,我從來未擔心過自己會長出紅色頭髮。麥當奴叔叔不是一直做賣的那方嗎?

當美國波音公司在別的州郡開新廠房,其工會控告公司,指擴張不合法,原因是損害了華盛頓州總部工人的利益。注意,這間飛機製造商的舉動並不涉及裁減華盛頓州的職位,它只是在另一個州擴張。

以上四則新聞都由同一期的經濟學人報導,究竟美國搞乜東東?

2011/05/19

劫後冰島

金融海潚過後,重災區冰島返璞歸真,這個一時的金融重鎮,回到昔日的漁村經濟。告別了繁榮盛世的冰島人,反而活得自在。前幾年,不管誰,工程師也好,電腦人才也好,通通跑去打銀行工,情況有點像今日的香港,現在冰島人可以回到自己的專長上,包括織冷衫。Iceland’s Big Economic Thaw - NYTimes.com

究竟做甚麼可以令自己開心呢?為何看電視愈看愈悶,但洗碗卻可能愈洗愈高興呢?有套心理學理論叫做Flow,說世上所有好玩的事物都有個共通點,就是令人進入flow的態度,我的理解是進入忘我境界。而有很多事情表面上好好玩,例如看電視,但做得多會悶,心理學家認為,正由於那些活動未能帶人走進flow的態度。

這個理論很有實用價值,當一個人對樣樣事情都失去興趣時,可想想這個理論,試試做一些富有flow的--"flowful"的事情。

2011/05/17

零一

中國民間的數數方法是由「一」開始。由無到有,由一到二,二到三、四、五等等。這個與西方人數數目由零開始,有點出入。

辦公室的升降機,經常有大陸人使用,他們一進來,就按「一」字,希望落地面,忽略了「一」字按鈕下面還有個「G」字按鈕,這樣,每次都要耐心地等待升降機停在一樓,然後,他們走出半個身,左右望望,楞了楞,發現不對,「還未到」,滿腦疑問地又走回升降機。在大陸,升降機內的「一」字按鈕代表「地面」。

沒有「零」這個概念的中國人,數年齡,初生嬰兒就是一歲。

不過,借用「零」的概念,中國人可以避免使用「無」這個令很多人討厭的字。

「零的突破」是指中國首次奪取奧運金牌,用了個「零」,很不中式,但巧妙地避開「無」字,如果中式點,說「由無到有」,承認自己一直以來「無」,太丟臉。

「伯母」也要硬生生地說成「伯有」,避開與「百冇」同音,甚麼都沒有,在學佛的人也許喜歡,稱之為「清淨」。可是,中國人窮慣了,「甚麼都沒有」觸動神經。我們或者可以考慮改口說「伯媽」,「母」就是「媽」嘛!總好過說個虛詞,如果一定要如此避諱的話。

2011/05/16

一二

世上究竟有雞先還是有蛋先?我不知道,但教阿甜數目字,我倒發現另一個關係。

究竟有「一」先還是有「二」先?

我的答案是有「二」先,又或者「一」和「二」同時出現,總之不會是有「一」先。

原因是「一」的存在是相對其他數目而言的,在人類未識數數目之前,充其量只有「有」和「無」。

在一個佛學講座,學到互為因果。講師問「究竟有哥哥先,還是有弟弟先?」直覺告訴我,有哥哥先。但想深一層,不可能,未有弟弟之前,我不可能是哥哥。同樣地,「有爸爸先,還是有女兒先?」答案是同一時間出現,沒有先後之分。

2011/05/12

紙上談商

上世紀初,管理人專注於如個減低成本,汽車製造業和電子科技是個成功例子。到七十至八十年代,美國企業受到日本的出口貨威脅,日本的成本低到無比,美國企業唯有另謀出路,管理人就是提高產品服務的價值,咖啡連鎖店星巴克是這種策略的代表作。到資訊科技的年代,價格提不了,相反,唯有是免費才爭取到顧客,管理人卻找到另一條出路,就是創造新的業務模式,Google、Apple、Amazon、Facebook隨之而起。

以前,降低成本是漫長的過程,要佔市場,增產能。之後,為產品服務增值的過程需要的時間縮短了,有新想法就行,不過至少須對產品有一定認識和經驗。到現在,業務模式創新,普遍認為,過程需時更短,不需要內行人做,科學化了,專業化了,所謂「模式」model,就是將現實簡化成模型。現實是造船的、建樓房的、造飛機大炮的,各有不同,花一輩子的精力才能了解其中一種。但模型就不一樣,今次我可以切船艦模型、下次切樓房、再下次切飛機大炮,我不必探究那麼多,只需要學會組件、板塊就行,因為組件、板塊是各行業共通的。真妙!

早前的暢銷書藍海策略牽起了商業模式創新的熱潮。新書Seizing The White Space,喻意在白紙上建立理想的企業王國。作者是個管理顧問,陳述的理論我不太懂,不過,從他列舉的例子,可以看到最近企業如何創新經營,例如一間不設有醫生的連鎖診所MinuteClinic。對Apple的解釋,更加是這類書的指定動作。

人人都想走捷徑,企業家也不例外,這類書籍大有市場,相信陸續有來。不過,這些書提出的理論,是否真的跟舉出的成功企業有關呢?我的意思是,那些成功企業的主管,在他們奮發創作的過程中,是否真正依循甚麼「藍海策略」、「空白策略」而修成正果呢?如果答案是肯定,這些理論確有意思,例如在投資界,巴非特拜格拉咸為師,巴非特成功了,故格拉咸提出的投資理論,就有價值。否則,你看某某成功了,然後歸納幾個成功例子,將自己的理論套上去,實用性成疑。

2011/05/11

不不

幾個朋友到茶樓,進餐前,她如常地祈禱,我淘氣地問:「如果這餐不好吃,怎麼辦?」

我曾經見過一班基督徒,感謝上帝賜予食物後,進食時彈三彈四,看來有點前後矛盾。我向她提出這個問題,準備發表上述所見所聞。不料,她的回應令我不能接下去。

她肯定地說:「不可能不好吃的,只要有信心,一定好吃。」

個子小、情緒化、文靜、家養小猫的她,說打算離開文職工作,轉行從事保險業,其他朋友都叫她三思,說保險經紀需要有進取外向的性格,面片又要夠厚云云。當人人懷疑她能否勝任時,我告訴她:「如果有需要,我可以給你介紹熟人。」

我的

看見兒子在紙碟上寫上了英文字:「MINE」,他尷尬得假裝看不見,奈何兒子滿意地一再向他示意,有這件傑作。

從事管理工作多年的他,工作認真,認真到同事害怕的程度。從自己的辦公室走出來,當得眾人的面,不留情面地指證員工的錯處,是司空見慣。

沒有受過一條龍式的正規教育,從事過多個行業及工作崗位。這個年代的經理都較為斯文。經歷令他的想法不太像這個年代的人,倒有點走慣江湖的味道。

處理問題,習慣從根源開始考慮,更會再多想一步,每個決定可能帶來的後果。而見多識廣,活像百科全書,只不過當他毫無保留地分享心得時,仔細得令人食不消。

外表較實際年紀大,時常眉頭深鎖,白髮顯現,正值強年,兒子今年十二了。名校子弟,琴棋書畫皆能。

那天是假日,在同事家燒烤聚餐,合府統請的那種。剛開始,主人家配派好紙碟,為免攪亂,請每位客人在自己碟上寫上名字以之識別。

他的兒子踴躍動筆,用原子筆清楚整齊寫上個「MINE」字,字面意思是「我的」。

其他同事看了都不敢作聲,只有一位玩世不恭的同事對他大讚:「你的兒子果真有前途!」

人人都知這句是反話,只有他的兒子不懂反應,不知自己做錯了甚麼。

靈機一動,他從兒子手上奪去那碟子,在那個字前面加上「FA」,給大家看,並起來是「FAMINE」-- 飢荒。

「待得太久,餓得小哥哥發荒了!」他得意揚揚地說,假意抱怨主家人待慢了,大家哈哈大笑,齊齊開餐。

2011/05/05

乳齒

昨晚吃飯,阿甜走到我身旁,靜悄悄地拿起我的食指,放進嘴巴,用力咬了一下,痛得我慘叫。她注視著我的表情,看看我的反應。

神奇地,一歲大的嬰兒已懂得看人眉頭眼額,她能分辨大人的說話,甚麼時候是認真的,幾時是說了便算;幾時大人是假裝凶惡,幾時是「我這次逃不了」。

入廚房、抓別人的臉、摸電線是大罪,萬萬不能。至於,搞亂檔、不願吃、不肯上床,是灰色地帶,有得傾。我的尺度很鬆,常常告訴內子,由她試試她想試的,不摸過弄過,不會懂。

她不頑皮,只是好奇心重而已。

好奇心是個好老師,能教你很多知識。我從不買玩具給她,認為有玩具誰不懂去玩,你怕她不懂ABC? 遲早會懂的,更值得學習的是在沒有玩具的情況下,發掘東西來玩,或是忍受「悶」的感覺。能悶中作樂,才算叻。當然,媽、婆、嫲和所有親戚朋友都當我的是耳邊風,繼續施展無比的愛心無限的玩具。

阿甜用力地咬進手指的關節位置,我的確有點痛,但看著長出兩隻白米般大小乳齒在下顎的女兒,又怎嬲得落。只好做個滑稽的痛苦表面,她知道沒事了,就走開出玩。

2011/05/01

體內鬧鐘

體內鬧鐘是這樣運作的,BBC News報導,小睡之前渴杯咖啡,由於咖啡因由入口至上腦需時二十分鐘,所以你可以趁這個空隙時間睡一睡,二十分鐘後咖啡因提神,你便自然會醒,到時加倍精神。巧合的是,專家指出,小睡不宜多過二十分鐘。多過,人就會進入熟睡狀態,醒來很辛苦,所以這個體內鬧鐘的設定時間啱啱好。

不過,對我來說,體內鬧鐘應該不適用,皆因咖啡的香味,一嗅到已足以令我提神,熱騰騰的入口,又有提神作用。苦澀味也是,試試渴杯廿四味涼茶看看,會醒神的。

2011/04/28

的士佬

「台灣被馬英九弄得亂七八糟。」台北的士司機氣憤難平地說。這是我第一次聽「亂七八糟」的國語發音。豈料,這幾個音繼續從那位大哥口中噴出好幾次。

我們從敦南誠品打的到師大夜市的短短二十分鐘路程上,從台北人的牙齒健康問題談到轟動一時的國光石化案,司機將所有問題歸咎於政府的無能,責任自然算到馬英九身上。

四十多歲的他,十幾年前跟朋友合伙置業,到現在還未能自立門戶。皆因樓價貴得可怕。他用了近五分鐘的時間,陳述樓宇的市價,每平方售多少,一個單位如果有約干方平,整體售價便是多少元。

由於他用台幣做價格單位,而港元兌台幣最近已從簡潔的一兌四,貶值至崎嶇的一兌三個半。聽著他數白欖,我的心算再快也跟不上。再者,每平方的單位,並非香港用的平方尺,也不是大陸用的平方米,要理解他口中的貴價樓,弄得頭昏腦漲。總之樓價就是普遍人月薪的好幾百倍,像香港一樣。

「這個總統沒有用。」他半總結式地說。

「全世界的總統都沒有用吧。」內子意想不到地拋出一個深層次的回應。

「再沒用的總統也不及這個沒用。」司機大哥也答得爽快。轉個話題,說最近舉行的花市,政府花了不知幾多個億的台幣,論經費,是歷屆花博之冠,「花錢亂七八糟」。說到這裡,車子已駛到人頭湧湧的目的地。那段交談,與在香港任何的士上的,大同小異。

2011/04/27

夢治療

「前陣子,我夢見你老豆。他在房間出現,到處翻箱倒篋,要找甚麼似的。然後問我,為甚麼他的東西不見了?情形就如同他在生的時候,凡有任何東西不見了就呼喚我來幫忙一樣。在夢中,我也答得妙,我說:「「你已走了三年了,還留著你的東西何干?」」我在造夢,但又好像有一半清醒,意識到夢中見到的他,已過了身足足三年。」媽媽對姐姐說。

坐在車子後排的我好奇地偷聽,忍不住將身子傾前,插嘴問:「那麼,你知不知道老豆要找的東西往哪兒去了?」她們轉過頭來,莫名其妙地看著我,我續說:「答案是在我這邊。」她們當下呆了。

不經不覺,車子已進入順德區域,早上十一時,公路行車疏落,司機不太熟路,不時停下來問人。

我一向不喜歡講自己造過的夢,鏡花水月,多說無謂,多想亦無益。不過,那刻,在回鄉祭祖的路上,我破例一次,希望以分享夢境,來追憶亡父。希望藉著這種超現實的方法,舒緩媽媽的鬱悶,也給姐姐一點安慰。

笑談之間,彷彿這位我們的一家之主,從來沒有離開過一樣,我們只是講著他的閒話而已,如同他生前,常是我們的共同話題。

到底老豆的物品何謂在我這邊呢?

我搬出一個夢來,也是最近造的:「剛搬家,小小的新居擠迫得寸步難行,皆因擺放了太多物件。仔細看,大部份東西竟然不屬於我,有舊書櫃、之內放滿古典文學書籍,另有個坐地的大瓦筒,盛著一卷卷水墨畫、幾枝大毛筆。我在夢中告訴自己,這都是爸爸的遺物,放在我這裡毫無用處,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它便跟著我。既然沒有用,把心一橫,我把它通通掉到後樓梯去,像平時掉垃圾一樣。再看這個屋子,果然寬敞多,感覺妥當了。」

媽媽姐姐聽了,都嘖嘖稱奇。「爸爸到媽媽夢中說找不到的物品,原來是在你那邊掉了。」姐姐高聲道,好像圓滿了懸念。「簡直離奇得像潛行凶間裡的情節!」媽媽接著說,她果然是電影迷。

沒有對她們說的是,當我從夢裡醒過來,感到釋懷,放下了莫名的重擔。對,沒用的,還要來著幹什麼?希望她們也領略到這個意思。

2011/04/26

走啦

四月中旬的一個周日中午,我牽著內子的手逃亡,前面有媽媽、姐姐和弟弟,姐夫在後面。外面的人們大叫「走啦」,我們才從燒鵝和鯾魚的滋味中醒過來,走進食店時還是好天的,誰不知現在已黑了天,橫風橫雨,不,不單只是雨,墮下來的是硬物,打得鐵皮堅頂「霹靂啪啦」聲地響,是樹枝、葉,還是甚麼,不清楚。總之,我只管拖著她走。

群眾智慧告訴我,這家食店很好吃,皆因這裡聚滿本地人,結果味道真不錯。群眾智慧正要告訴我另一件事情,就是這個天然現象的出現,連本地人也嚇得雞飛狗跳,我應該知道這不是開玩笑的。

由一樓走到地面,要經過條鐵樓梯,我們不敢走得快,因為鐵樓梯帶點濕滑,我們頭上兩層樓高的鐵皮頂在「霹靂啪啦」個不停,好像風暴迫得愈來愈緊,連鐵樓梯也震動起來。我倆硬著頭皮、閉著咀。從來沒有試過,只有在災難電影裡感受到的危機感,面對大自然的無力感,令人透不過氣,只好乖乖地向前走。

落到地面,走進隔壁的石屎屋,心才放下來。後來新聞報導,那場冰雹連龍捲風,不幸死了十幾人。

2011/04/15

夢想這回事

與老友吃飯閒聊,他說起我年少時有個夢想,就是「買東西不用看價錢」。是嗎? 我記不起自己說過,是甚麼時候說、為什麼說,我問老友,他都忘了,總之肯定我有說過。

年少夢想這東西,通常說了便算,實現的機會率近乎零,我倒記得我夢想和幾個同學夾band,大家都崇拜達明一派嘛,我們甚麼樂器也不懂,也沒有認真去學,band當然夾不成。至於「買東西不用看價錢」這個,我倒沒有印象,即使真的有說過,也沒可能有任何跟進。

實現了沒有? 某程度上,有。長大後,日常生活消費,我都不看價錢。這並不是我發了達,只是,將自己的要求降低到基本需要,衣、食、行,都以基本的形式進行,不追求名牌、奢侈品。將要求降低了,的確可以隨便買。我又不是太會精打細算,一個幾毫都計盡的人。

我對老友說,夢想這回事,實現時,你會不會開香檳慶祝? 我想九成九不會。因為現實有太多可能性,夢想只是一件事而已,環境和自身的變化總是不能預計,所以,假如夢想真的有幸現實,和你原先嚮往的圖畫,又是兩回事。今天看來,如果你能夠「買樓不用看價錢」的話,應該是挺牛氣的事啊。但這也不是沒有可能的。大陸富豪來港買樓不理價錢,回想幾年前,我們港人到內地買樓,也一樣不理價錢啊!

但是,買到又如何? 是不是從此一世無憂呢? 我家人在大陸買了住宅單位來投資,十幾萬有交易,不多用理價錢的,還說升值潛力無限,原因是地點優越,處於市內主要碼頭附近。誰不知,過了幾年,碼頭搬走了,遺下來的只有個日久失修的房子,我無可奈何地說。

2011/04/11

女不理

周日,躺在家中沙發上的我,帶著耳筒聽音樂,沒有能力照顧女兒,暫時由得內子忙個不可開交,趁有空好好細味Marcin Wasilewski。這位波蘭爵士樂鋼琴家,十幾歲已被同鄉著名小號手Tomasz Stanko提拔。Wasilewski帶領他的三重奏組合,跟年介六十的Stanko出了三隻唱片,Stanko的老練加上年青人的衝擊,創出新風格,出品大受好評。這樣,Wasilewski亦漸為國外聽眾所認識,2008年離開Stanko推出三重奏大碟January

January特色是鋼琴手除了奏出主旋律,也包辦和絃部份。由於低音大提琴放棄了和絃部份,能專注於與鼓配合,加強節奏感,更能形造氣氛。這樣的安排,可讓鋼琴獨立地來,更自由地演奏。Wasilewski的音樂,貫徹ECM Records旗下唱片的輕柔,但較ECM其他唱片多了一份天真的喜悅,低音大提琴和鼓卻添上神秘色彩。加起來,就是愛麗絲夢遊仙境嗎? 不,這個留給傳奇的Bill Evans好了。那刻的我,多少感到飄浮,大概是傷風丸和咳藥水的副作用所致罷。

創投遊戲

互信就是企業,以至創新投資的基礎,美國創投基金先驅William Draper在其新書The Startup Game這樣說。多年經驗告訴Draper,甄選投資項目的首要考慮,是管理團隊。適合的團隊遠較其他任何因素重要。團隊的領袖要有腦兼有魅力,團隊的成員要合拍,沒有破壞份子。團隊合格了,之後才考慮出品、市場、資本要求以及領袖的個人財產承擔。管理團隊為首要考慮,這看來是老生常談,不過,將之放進創投行業是有趣的心得。

美國的創投行業活躍於加洲矽谷,項目都以高科技為主,普遍看重其科技水平,例如項目擁有多少個專利,或者其商業模式的創新等等。Draper認為,有好的團隊,就能帶領企業向前,能就未來的變化作出明智的決定,始終只有他們才對本業最了解。

Draper不是科技專才,其三代從事創投行業,有軍人背景,其家族與前總統布殊家族有密切關係。從這個角度來看,不難明白Draper對人際關係的重視。人脈關係也為他的公司帶來很多具價值的項目投資機會。

寫書介紹創投行業的運作之餘,Draper不放過每個機會說自己的威水史,例如在1981年隨國家財長來華會見鄧小平,也用了相當的筆墨來讚揚與他共事過的人,大派人情。可說活生生地示範了創投業者應有的本事。

2011/04/06

尋人:我

近來我好像失去了自我。

每天,上班、湊女、睡覺,醒來打坐、吃早餐再上班。即使做到如六祖惠能所說的不思善惡,在營營役役的生活中,哪個是我本來面目呢?

普遍認為,想做就去做,就是自我。閱讀和聽音樂是我興趣,每晚睡覺前,我總擠出一點時間閱讀和聽音樂。但過份沈迷於興趣中,更無助於找回自我。

過去一年也如是,問題的導火線在於家中的唱機。一個周日的早上,當我興之所至,想開唱機聽聽爵士樂,發現唱片被弄花了,女兒又扭著要播放她的兒歌集,原來唱機早已不再屬於我。有時新聞報導有夫婦因選擇收視哪個電視台,引起爭執,繼而動武。這類事件看來是小題大做。但當身處其中,我開始明白當事人的感受。在我來說,唱機是一樣領土控制權的象徵。男人都喜歡唱機,有朋友告訴我,每次搬家,到新的地方住,安頓後首件事,就是開唱機。不開唱機的話,總不太像屬於自己的家。情況就有點像狗,喜歡射尿來劃分領域控制權一樣。現在,我家的唱機不再屬於我了,失去了射尿的權威,我這個一家之主做到有名無實。再環顧整個屋企,沒有一件東西屬於自己。

尋人:好員工、好爸爸、睡得安、坐得寧的人,兼自理早餐。那麼,究竟他是誰?

飲茶

太古城美心皇宮令我首次享受到飲茶的樂趣,假日早上十時半,一家三口到來,稍等一會便入坐,那裡不設點心點召紙,點心由待應以手推車一一推出,我們一邊喝普洱,一邊注意經過的點心車,有喜歡的,就點喚過來。每次一兩籠,之後又隔開很久的時間,才再點,不是每架經過的點心車都有興趣嘛。有時點心車走開了,錯過了自己心頭好,又要待良久,同一架車子返來。就這樣,進食的份量少,進食時間拉長,倒讓我有機會與家人多溝通,悠閒地相處。那兒的點心可算講究,又有心思,例如柚皮豉汁鳳爪,陳腎菜乾粥。吃著、點著,驚喜不斷。而且,每次點一些,可隨著到時的心情和胃口,調節點心的選擇和食物的份量,平凡的茶樓竟然變成我的味覺遊樂場。

細想,為何一向討厭飲茶呢?根源在於那張處處普及的點心點召紙。客人一就坐,點了茶,就忙著填寫那張點心紙,在短時間內決定要食甚麼,決定往往變得機械化,來來去去都是蝦餃、燒賣和叉燒飽,而且廚房將點心一下子,全部送上來,客人只好急著吃。對,來茶樓看來,利於經營,出菜快速,客人食得快,就走得快,能讓出空位給下一輪食客。結果,飲茶就變成捱飯盒一樣的功利行為,客人坐下便好去吃,吃罷便好走。有些家庭想坐耐一點的,看看報紙之類,就唯有吃了一半就停口,讓那些餘下來的點心在乘涼,過了半小時,本來熱烘烘的蝦餃都涼到入心,像死去的金魚一樣,大人便迫著小孩吃清它,進而你推我讓,拍難檔捱完它。不知從何時起,大家都習慣了以這樣的模式飲茶,一到就興致勃勃地填點心紙。

那天我們吃到中午,女兒扭計要走,否則應該吃至少兩個小時。

2011/03/31

Class

星期三晚上七時半,由北京往香港的客機上,商務客位座無虛席,經濟倉剛相反,入位率僅三成。上司在商務專用候機室,分別遇見兩個熟人,「平時約出來飲野很難,總是搭飛機時碰上較容易」,其中一位投資銀行家說。於是,幾個人在胡扯一輪,由候機室到機倉。

在機上,坐在旁邊有位美國人,與他交談好一會兒,說經濟、建築、酒店服務,他任職於律師行,專做物業合約。談到美國的生活,我說大學校園很美,遺憾的是我太用功讀書,沒有好好欣賞。這是自嘲。他回應,若非如此,你又不會像今日般成功。聽了,我滿腦問號,心想,你看我哪有一處地方,令你覺得我成功呀? 莫非我坐商務倉,就等於成功? 當然,他只不過說說恭維說話,不要太認真。

空中小姐慎重地看看猫紙,正確地稱呼我「茶生,咖啡或茶?」「茶生,今晚的餐牌請參考一下。」乜生前,乜生後,真的有這個必要嗎? 那位美國人說,他住過一間酒店,房間服務的餐牌沒有太多選擇,他就取了樓下餐廳的餐牌,帶到房間,每天從房間點菜,餐廳做好便送上去。這樣維持了好幾個星期,有一日,打掃房間的工人,無意間拿走了他的餐牌,他的結論是,那間酒店的服務真不靠譜。

商務位機票較經濟位貴一倍,我想,如果飛機有企位供應,而企位又較經濟位平宜一大截的話,我不介意企足三小時。我這種人真沒出息。

「不好說」

會議開了將近四小時,早已過了客氣的交流,我問了個預早準備的、自認為尖銳的問題,合作協議的架構,與投資者在該項目上的保障有關。對方知吾以對,坐在我旁邊的上司打斷我,輕聲地說不要追問,「這個你問不到答案的」。在國內探訪投資項目,這樣的情況十分普遍,就是「這個你問不到答案」、「那個又不好說」,總教人摸不著頭顱,有時,我更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問得太多,過了頭。底線在哪裡? 要迫到對方發惡,罵你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才肯放口嗎? 我不是記者,搏出位不討好。久而久之,就不如閉咀。

好了,會議上結束後,項目主管帶我們參觀公司的辦公室,裡面坐滿四五十人,個個對著電腦埋頭苦幹,看來十分認真。不過,奇怪的是,為何沒有人講電話呢? 一個也沒有,莫非公司對外通訊全靠電郵嗎? 還是公司跟本不用對外通訊呢? 有一半人,辦公桌除了電腦,甚麼也沒有,連一張紙也沒有,公司實行無紙化很成功了吧? 室外氣溫只有十度,街上走,不穿厚褸不行,不過,為何在室溫二十五度的辦公室內,很多人沒有脫下厚褸,仍然穿著呢? 總經理連自己辦公室的門,也不懂開關,天天上班都出入的那道門,不是應該如同自己家門一樣熟手嗎? 這麼多的問題,其答案怕且也歸類為「問不到」或「不好說」。

2011/03/25

謀士

鐘表裡每個齒輪緊扣,一環接一環,表現穩定無誤。十九世紀末,有人將鐘表運行的概念,應用到企業管理方面,希望將人事組織變得機械化、科學化。企業管理顧問公司應運而生,麥肯錫是先行者,他們是一班法律專才,教企業如何組織。但真正談論到營商策略的,要到五六十年代冒起的波士頓咨詢公司。他們是哈佛商業學院出來的高材生,創造了幾個重要的理論,而且懂得運用圖像來表達抽象的概念。

他們提出企業須比較自己和同業的成本,以及用各樣方法去壓低成本,來搶佔市場。波士頓的服務很受歡迎,電動工具製造商Black & Decker,以及電子製造商德州儀器,採納了波士頓的意見,成功改善業績。波士頓的成功,對麥肯錫構成威脅。

麥肯錫也得趕上這班客車,拉起策略顧問這支旗幟。可惜他們本身的經營架構較為刻板,初期時,未能作出重大的創建。另一方面,這股策略熱潮進入校院,哈佛的教授們也得改編課程,以迎合學生口味。其中的Michael Porter,成為了代表人物,他在1980年撰寫的Competitive Strategy,成為暢銷書,儘管書中大部份內容是他專長的行業分析概念,只有最後一章涉及到策略,他的書名巧妙地吸引了渴求認識的讀者,買來看看策略是甚麼一回事。

那時,正值日本工業興起,出口大量廉價貨到美國,美國本土的廠家大受打擊。麥肯錫建議廠家增值,Michael Porter也從原先的行業分析,細分為價值鏈分析。

讀The Lords of Strategy讀到第二百頁,除了認識很多基本的策略概念,還看到幾十年來,美國管理學的演進,當中不乏顧問公司與學院之間的明爭暗鬥。

2011/03/18

剝橙

昨晚返祖母家吃飯,本來打算買點水果,祖母過慣獨立生活,水果她自己會買,我多添她反而吃不完. 打消了買水果念頭,兩手空空上去,反正也不必客氣.吃過飯之後,我自己從雪櫃頂的水果籃拿個橙吃,三四月間,橙都是所謂的舊橙,特別香甜,我掏手剝掉橙皮,一邊向姐夫解釋用手剝皮,比用刀切開好,可以保存橙汁,不致流得一檯都是,當然手勢也要靈巧.說罷,剝好,一半給外子,一半自己吃.突然想起,我可以為大家剝橙,對這晚餐總算有點貢獻.於是我剝多一個,一半給祖母,一半給媽瑪.注意,兩邊要冒求勻等,這個不用多說.袓母笑納,媽瑪不要,沒有甚麼的,我只好給姊姊.這是我平生第一次為別人剝橙.

2011/03/17

口神新註

港人搶鹽,為我的口神理論添上新註。

地震

平生一次感受地震,是在1993年的三藩市,那個夏天,我到那裡讀暑期班,學校的附近租住了一個小房間,位於三層木屋內的車房內。房間沒有窗,車房的其餘地方都堆滿雜物。有晚,我正在溫習,突然感到搖晃,頭上的木樑,也發出吱吱聲。搖晃不算猛烈,有點像在船上盪漾,這樣維持了好幾秒。驚? 當時不識驚,也沒有走出去,只是呆了,好奇地嘆了聲,地震。

2011/03/16

日本

佛教傳入日本已久,不知道日本人會否用這個宗教的思想來面對自身的災難。天災無常,報應又不是種瓜得瓜的這般直接,因果關係超出我們的智慧想像。唯有活在當下,傷心過後努力生存。明天的命運,還看今朝。遭遇不幸的,他日會重來,享用今日其他人種下的成果。

我看,港人也擔心日本的危機會擴散來,輻射會乘著風吹致,我的化學知識只有中學程度,天文學更是白痴,連天氣圖也不曉,不過,我嘗試具體一點來理解,試想日本放一萬個氣球上天,假設風向吻合,吹著東北風,你估有多少個會在香港上空出現呢? 我猜只會有幾個,其他的都不知飄到哪裡去了。如果風向有別,可能連一個也看不見,崇尚日本貨的港人便與這批新貨無緣。

日本奶粉缺貨,父母也不要太擔心,轉吃其他奶粉便行。我女兒自出娘胎,也轉過幾種奶粉,港人適應力強,從轉奶粉開始將之發揚也未嘗不可。

2011/03/15

筋疲力竭地躺在床上,我們決定賣掉車子。星期六,我們一家三口駕車前往好友的生日會,目的地是土瓜環的某座大廈,駕著車子找了好一會,再開始了手機上的Google地圖,找到了街名,沿著門牌數下去,怎料,街號中間斷開,又再開手機,輸入整個地址,終於找到了大廈,下一步是找停車位,可惜街位全滿,車場亦然。兜來兜去,迷失了方向,連那座大廈的位置都忘記了,又再一次迷路。最後,致電好友,才發現那座大廈有停車位,沒有標示的,但其實是有的。兜一大個圈才回到那裡。就這樣迷路、找車位再迷路,原本不足半小時的車程,我們花了一個多小時才完成。

星期六的經驗已經夠糟糕,星期日更差。車子駛出了紅磡海底隧道,沿著路牌的指示轉左,準備經葵涌到深井。拐過彎,繼續是多線行車,見到下一個路牌:「尖沙咀(西)|荔枝角|大嶼山|青衣|葵涌」,我當時在最左線,吓,要切幾條線啊,可是,望望地上的標示,都是雙白線,他媽的,才見到路牌,已沒有轉線的餘地。萬一行錯了,不知要兜到幾時才回到正軌,於是硬著頭皮切線。

十九歲便領有駕駛執照的我,駕駛經驗算豐富,試過穿州過省,各樣的路面和交通情況也應付得來。有家人一起,我開得很小心。今次要緊急切線,我盡量減慢車速,看得清楚,就行。不久,交通警就從後趕來,中伏!牛肉乾盛惠四百五十元,記三分。

當初買車子,希望方便帶女兒到處玩,和享受一下駕駛樂趣。如今已由西環搬家到東區,交通方便了,而駕駛樂趣更消失了,這裡不准左轉、那裡不准右轉。本來是長長的一條馬路,切線又只限於幾十米的路段內。找停車位、行人又亂過馬路,的士小巴橫衝直撞,又要避人又要避車。總之渣車就是自討苦吃。

賣車,半年以來的周日駕駛者生涯到此為止,捨不得的是那架車子,外型遠較車主出眾,年紀遠較車主輕,行車里數亦遠較車主本人的步行里數少,可惜得物無所用。

2011/03/11

白粥多舊魚

昨天吃午飯,我到一家粥店打算吃碗白粥,可惜老闆娘說,店子不賣白粥,只賣瑤柱白粥。好了,我乖乖地買了瑤柱白粥,用膠匙攪來攪去,發現全碗僅有的瑤柱只有兩條粉絲般粗,這不在話下,我原先打算吃的白粥,變成鹹粥,吃完還要喝水來解渴。

普遍認為,加了瑤柱,店子可以索價高得多,在那些環頭環尾的住宅區,白粥每碗四元,加入貴價海味的瑤柱白粥,可賣十元。材料成本事小,店鋪租金事大,賣貴了得來的額外收入可以用來抵住高昂的租金成本。

食家唯靈說順德菜在香港絕跡,就是因為手工精巧的順德菜用料簡單,沒有鮑参翅肚,賣不起錢,所以餐館不肯做。我看,很快連白粥、菠蘿包這類傳統港式食品都要拜拜。連鎖麫包店裡只有鮮油菠蘿包、特色波羅千層。可以賣貴得多,但是畫蛇添足之後,失去了原來的特質。

店子希望提高收入是值得鼓勵的,不過,提高收入有很多種方法。為何法國人可以賣清水也索價十幾元一支呢? 他們不會怕你嫌唔抵,硬要加入天山雪蓮、燕窩以及野生白松露,造出一種不倫不類的飲品。

一件平平無奇的香蕉蛋糕,星巴克賣十六元,星巴克也不會棄香蕉蛋糕不賣,轉賣有機合桃南瓜香蕉千層。他們不單只賣得貴,亦不用增加額外成本在有機合桃和南瓜上,毛利豈不是更高。

為什麼別人能,本地的店子就不能?

問題在於店子和客人的價值觀。店子肯唔肯專心做好一件事,即使它簡單如清水、香蕉蛋糕、白粥? 我賣清水,我就要造出最靚的清水,造白粥、香蕉蛋糕也是一樣。另一方面,客人又願意欣賞你的心血,即使這些心血是應用在簡單如清水、香蕉蛋糕、白粥上乎? 我吃白粥,我就是希望吃一碗好吃的白碗,即使付出多一點也不在乎。

現在的情況是相反,店子沒有心機造好白粥,只希望弄個綽頭來提高收入。另外,客人也沒有興趣來欣賞好白粥,即使有,他們也不願意多付一點錢。連累我這個不介意付十元吃白粥的異類,付了錢吃不到白粥,更換來一肚氣。

2011/03/10

Jack Dorsey

一位自少迷上城市地圖的青少年,做過畫匠、時製設計和按摩師,然後創造了Twitter。讀這個短篇傳記,描述Jack Dorsey個人特質之餘,亦反映美國這個多元化社會,對青少年充滿啟發性,且能兼容多方面的才能,是培育創意的好土壤。

學行

女兒開始學行,走得幾步了,與她一起,從以往的照顧、湊女,變成一種相處。不再只懂得食、玩和睡覺,她有她的愛、惡、感受,會主動逗你歡喜,也會偏嘴要你錫,更會同你鬥氣。做爸爸的,教好女兒的責任愈來愈重。管得太緊,女孩子就不會快樂,放得太鬆,她又很難融入社會。鬆緊要找得準,裡面大有學問。最基本要做到的,我認為是讓她認識到善惡的分別,禮貌與否,危險與否,浪費與否,破壞與建立,可惜,這些都是十分抽象的概念,只講道理她聽不懂,有時要表明立場,賞罰分明,賞勵是哄她親她,罰是責備和打手板,希望她尚未明理之前,起碼記得一些規範,儘管只是強記也好。

2011/03/09

西雅圖的天空

有經濟學者在紐約時報撰文,指出一個阿媽係女人的道理,就是一個城市想要復興經濟,條件是能聚集一大批聰明人。他嘗試解釋為何美國西雅圖能夠起死回生,而底特律不能的原因。波音公司的基地設於西雅圖,是整個城市是經濟支柱。二次大戰結束後,公司因失去大量戰機訂單而大幅裁員,令西雅圖經濟陷入衰退。幸好,波音培養的大批工程師,為城市提供大量人才,促進了七八十年代,微軟在西雅圖的發展,以至最來的亞馬遜和星巴克。反觀,美國三大車廠基地底特律就沒有具備這個有利條件。我想,言下之意,即是說製造飛機的人較汽車的了不起,真的嗎? 天知曉。至於香港,其金融業有沒有培訓到大量聰明人,以至讓這個城市長遠都充滿生命力,能乘著一個又一個的產業周期上馳騁呢? 根據這位經濟學者的理論,關鍵在於我們比得上飛機工程師,還是連汽車工程師也不如了。

IKEA

宜家傢俬的成功之道,在於它能令顧客樂意的買半製成品。賣的是未裝配好的傢俱組件,它要你自己搬到收錢處,自己包裝如果有需要的話,自己搬回家,自己動手來裝配成枱、椅、櫃等製成品。很多人說,宜家成功在於它想得到這條橋,我認為更難的,是它能令人接受這種交易模式,試問如果有食店出售熟好一半的早餐,有沒有會光顧呢? 這個可不一樣,不能相提並論,傢俬製成品大件,難以輸送,賣半製成品,省了運費,成本輕得多,售價又可以平一點,一家平宜兩家著。打另一個比喻較為貼切,成人奶粉、煉奶,都是半製成品,由於製成品奶飲品難以保鮮,運費貴,所以麻煩用家買件半製成品,回家自行加水,完成最後工序。近年科技發達,物流快捷,成人奶粉、煉奶早已被鮮奶取代。

最近從宜家購置了一個書櫃,你可以自已製配,也可找師傅做,如果找人做,宜家收費是書櫃售價的一成,嘩,即是說,裝配費要二百至三百元,回想幾年前,這個費用是固定的,這個櫃六十元,當年,我六十元也不願意付,自己做,可惜我對木工一點天份也沒有,弄了大半天,結果切成東倒西歪,放在家裡令我擔驚受怕了好幾年。今次唯有找人待勞,又要多付一筆。

2011/03/08

HMV的平貨



昨天到HMV唱片店,發現店內推出一系列減價貨,很多是歐洲新派音樂唱片公司ECM的出品,大隻標題:二百五十九元兩隻,嘩,這算是甚麼的折扣呀,每隻還是要一百三十元。仔細看看,原來正價是一百六十五元,即是減了三十五元。印象中,唱片是一百元的,素質好一點的,賣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元。現在,價錢升了不少,新的唱片甚至索價一百八十元。回想起中學時代,死慳死抵,儲錢買一隻三十元的張國榮為妳鍾情,已經很自豪了。而且黑膠碟的音色比今日的CD還要好。

話說回頭,荷包鬆動了六千元,始終選了兩隻,其中一隻是波蘭爵士樂三重奏,這個年青組合被同鄉小號大師賞識,因而被人認識。那隻唱片的封面沒有人樣,那隻就會好聽,這是我很有限的音樂知識以外的一個估量。張國榮的當然例外。

2011/03/03

畫布

企業家向投資者推介自己公司,希望投資者入股,多說得起勁,有時說得天花亂墜,不著邊際。我想,這樣不太理想,各自表述,沒有劃一的量度方法,亦沒有審美標準,個個都賣花讚花香,聽得投資者頭都大。既然數字上的表述有一套會計制度規範,為何義理上的說明,就沒有建立出一套規格來呢? 原來,真的有一班人在過去幾年在這方面努力,寫了一本書,介紹他們心目中的理想表達格式 -- The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他們稱那個格式為Business Model Canvas,在所謂的畫布上,定了九個方格,每個方格內有特定的題目,企業家須在格內寫上該公司的特性,包括客戶分類、客戶關係、銷售渠道、收入來源,價值議案、關鍵活動、關鍵資源、關鍵伙伴,以及成本結構,看來覆蓋全面。我自己應用在工作上,對了解公司的確有點幫助。

如果每位企業家都能根據畫布的格式描述自己公司,聽眾也預先學曉,依照畫布的模式去理解,雙方都應該有得著。此書還進一步解釋畫布的應用,例如畫布可助企業家制定新的商業模式云云,至於效用如何,就要試過先知。不過,早已有人做了白老鼠,他們說,這個新概念已應用在IBM、Ericsson、Deloitte等。

今天網上搜尋,發現這本書有個網站,可能不用花錢買書都學到。

2011/03/02

灰姑娘

以下是媽媽給女兒講完灰姑娘故事後的對話。
「從此呢,王子和灰姑娘就快樂地生活嘞。」
「咁,灰姑娘會不會同王子生細路?」
「當然會啦,仲會生好多好多個添。」
「咁,王子會不會娶灰姑娘?」
「當然會啦,唔結婚點樣生細路啊!」
「係咪真架? 咁,王子係咪好有錢架?」
「梗係有錢啦,當佢繼承王位,會係全國最有錢架」
「咁........佢會唔會唔想同灰姑娘分家產,所以唔同佢結婚架....」
「蝦~ 你你你,邊個教你講呢D說話架.... 係咪身痕,聽打定喇你...」
「媽咪,係你咁同姨媽講既,你今朝睇完報紙,係咁講架....」
「果個係新聞,唔係童話故事。」
「咁邊個先至係真呀?」
「硬係童話故事啦.......... 我以後唔准你亂睇新聞吓!」
「咁,既係會定唔會?」
「乜野會唔會?」
「王子會唔會同灰姑娘結婚?」
「仲問?!!」
「我想知啊!」
「去做功課!成日諗埋D無聊野!」

太公分豬肉

太公分豬肉,一年一度。有些人分多一點,有些人分少一點。有年賺多了,所有人都分多一點,有年賺少了,大家都分少一點,但每個人的比例差不多。對,是不公平的,沒女人份。但是,約定俗成,多年來相安無事。

可是,在我住的這條村,是例外。那位太公,喜歡每年都弄花樣,將豬肉撥來撥去,一年村尾陳太分多點,下一年就到村口的張生著數。其實單是一塊豬肉,沒有人靠它生存,但你這樣撥來撥去,便觸動了每個人的神經,說這樣不公平,那樣又不公平。窮人說,生活困苦,應該分多一點作為補償。富人說,他對村社貢獻多,應該分多一點。不如每人平均分,分分一樣大小,好吧? 那就所有人都反對,原因是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應該拿得比別人多。太公為何要玩把戲呢? 原因是這個控制權,就是權力的來源,是人情交易的籌碼。這樣我住的村無日安寧。

2011/02/25

不是智者

最近準備搬家,與內子商量要更換的家俱,她說只要一個新雪櫃。對,家的雪櫃已用了五年多,隨著家庭成員增多,早已不勝負荷。於是,我們到百貨公司選購雪櫃去。雪櫃是家庭主要資產,選擇要講究,再者,今日的雪櫃已經大革新,有多種製冷保鮮功能,我們都要花點氣力了解。選功能、選間格、選款式,還注意到耗電量。最重要的,是尺寸。這個不能錯,一錯,買了也用不著。為了確保尺寸無錯,我預先到新居,實地量度好,闊、深、高都確認了,應該萬無一失。按內子的喜好,選了個三星牌,外型設計頗摩登,其他規格都不錯。

到送貨日,我們專程到新居等候二小時,送貨員進屋子一看,就發現有問題,恐怕不能安裝。原來廚房的門太狹窄,雪櫃擠不進。左度右度,從來沒有想過是問題的,才是最大問題,真的白費心機。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何況我不是智者耶。

2011/02/24

敬酒禮儀

內地人吃飯,無酒不歡。生意上的聚餐,敬酒是促進友誼的妙法,而內地人對敬酒的禮儀很講究,講究的程度可說將散酒推上至文化的層次。

一圍枱人吃飯。首先,主人家的老闆會舉杯,致歡迎辭,向客人們敬酒。暢談片刻後,主人家的高層員工,向老闆敬,也說幾句有體面的祝福語。又談了一會,主人家的中層員工,也站起來,向客人敬酒。如此類推,每人都有責任敬酒一次。敬酒的一方須乾掉,被敬的一方當然要飲,但不一定要乾,其他的人可以陪飲。小員工都忙著為別人添酒。總之,敬有敬的忙,飲有飲的忙,添酒的有添酒的忙,熱鬧非常。到最後,主人家的老闆作個總結,員工也一起附和,向客人敬酒。

整個吃飯過程,大家都在努力經營一連串的敬酒儀式,這個儀式有節奏,一個接一個、有秩序,由高層至低層、有紀律,除了敬酒,其餘時間不能隨便飲。有主題, 不能只說一個字cheers, 敬酒人大可盡情發揮, 我見過有儉會計部經理,一連說了三分鐘,苦了舉著杯子應對的人,手臂都酸軟。

還有,講技巧,碰杯時,敬酒的人杯邊不能高於對方。我鬼馬,嘗試稍微降低自己的杯子,以圖低過敬酒的人,不成功。敬酒的人竟然能在千鈞一髮之間,再降低些少,動作純熟到不著聲色。

敬酒反映的文化素質,是在香港街上或迪士尼樂園裡的自由行身上找不到的。

2011/02/19

馬拉松

明天渣打馬拉松,相信如每年一樣,有很多人不適,甚至暈倒,事後又照樣有幾位專家向傳媒說原因是天氣差云云,我想,為何受傷的跑手在練習時沒有出事,前幾天內沒有市民跑步不適的事件,只有在賽事當曰才有發生呢? 莫非每年都如此不幸,只有比賽當曰天氣差? 答案很明顯, 就是很多跑手在賽前根本沒有準備,即使有,都是求其算數,否則要受傷,都應該古練習時受傷,哪會等到比賽當曰? 今晚新聞報導引述專家,建議跑手明天路上多喝水云云,我不是專家,,我的非專業意見是,跑手今晚應該問自己:我在過去幾個月有否認真練習呢?如果答案是沒有。明早起床就請勿到起跑點,而最好去附近公園練跑,準備明年的凡賽也。

2011/02/18

書、餅與蛋

美國連鎖書店Borders申請破產保護,並計劃關閉大量分店。這個消息令我有點失落,留學時,經常留連Borders在校園附近的一間分店。那裡藏書豐富、空間寬敞,每晚開業至零晨。店內有咖啡室,到周末舉行小型音樂會。是一個消磨時間的好地方。

Borders日走下坡,有人歸納於Amazon網上書店的興起。我想,將眼光放遠些,不單只是書店,任何一間零售店都受到資訊科技發達的影響,資訊科技發達支持了物流服務,物流服務又快又平,經濟價值就會被貨品的供應源頭所佔有,零售店的角色便會被淡化。

例如,我們到街市買一打雞蛋。我不用了解雞蛋是誰生產的,只須認定我慣到的檔販,那位伯伯我幫襯了多年,信得過。不管蛋從何來,總之經他檔口賣的,品質就有保證。這樣的信任可以很值錢,伯伯可以賣得較外面貴一些。

超級市場的做法完全不一樣,賣甚麼都有品牌的,連雞蛋也有。這樣,它將顧客的信任推到產品製造商身上,自己不做伯伯,專注管理物流。以前運輸不像今日方便,街市蛋檔伯伯每天有蛋發售,但來源可以不一樣,有時從這個蛋商取貨,有時從那個。他就不希望顧客跟貨品牌子去買,因為他不可能確保供應。超市做到這個,成為淘汰小店的武器。

除非做超市,經營零售最重要是保護自己的價值。麥當奴不會告訴你,他們的薯條是哪個牌子的。最近我留意到有很多茶餐廳,高調地張貼廣告板,說明自己的奶茶是用某一品牌的淡奶,我想,這個舉措相當不智。將自己生意貶為組裝工序。即使法例強制說白淡奶品牌,我好歹也至少要吹噓,本店落奶的份量得宜,技藝之精湛為我獨尊,這樣才對。

書店的貨品就是太特定了。顧客的信任落特定的書目上。書不像蛋,它較像餅乾,款式多多, 口味人人不同。士多已被淘汰了,何況書店呢?

2011/02/17

自由的書

為了節約用水,美國政府規定浴室花灑的水力,限制每個花灑頭每分鐘出水不得多於某容量。有花灑製造商,為了確保用家沖涼沖得痛快,開發了具備三個頭的花灑。這個故事是一本有關自由的書的第一章。自由多好。

2011/02/15

人人馬克思

每個人心裡都有個順心的馬克思。他專門在你失意時會告訴你這個世界是怎樣運作,資本家剝削工人,地產商大財團剝削窮人,特權階級剝削平民,高等教育的人剝削其他人,政府剝削中產,嬰兒潮一代剝削後代,後代又剝削老年人,男人剝削女人,內地人剝削香港人,香港人又剝削內地人,美國政府剝削中國,中國反轉剝削美國,全人類剝削地球資源。要解釋世上種種的事物,及我們的自身處境,以上每個都有它的邏輯,有它的實證,而更重要的,是總有一個合你心意的,簡單來說,無論你是誰,總是被剝削一群。你的馬克思又在說甚麼? 

2011/02/12

Twitter徐志摩

Twitter不只是社交網絡如此簡單,是一種寫作的格式。有別於Facebook,Twitter直至最近都是純文字的交流媒體,沒有太多花巧,操作簡易,不過,寫起來一點也不簡單,每篇短文,必須在一百四十個英文字母內完成,用家必須言簡意賅。要做到真不容易,尤其是在科技普及的今日,人人都好像有用不完的數據儲存量,一般網站也沒有紙張成本,可說任你寫。Twitter的格式有點像傳統的報紙分類廣告,只供小小的一個格子,要你惜字如金。

文學作品歷來不斷演進,有長、短篇小說,也有散文、詩詞,各有各的格式,要知道無論是短篇小說、新詩散文,在面世之初,都是被認為是通俗、次等。,我想,Twitter的格式,假以時日,將登堂入室,成為文學的一部分,可能會出產幾位twit得出色的文學家,或者三百首好tweets。有消息指,Facebook和Google有意收購Twitter,希望新買家能保留Twitter的特色。

2011/02/11

六榕一遊

今天乘地鐵到佐敦的六榕仙館吃素菜,好友介紹得,應該有一定水準,走到門口,我被隔壁的那間吃雲南米線的店子的打住了,它門口人山人海,好彩,六榕還有空座。還未坐下來,上了年紀的侍應就問我要甚麼茶,真懷舊。我叫了個六榕飯,原來是類似粗齋,離不開菇、菜、豆腐,髮菜碎獻汁,餸菜排得整整齊齊,在一大碗白飯上面。食材簡單、味道清淡、吃得飽。連茶位,盛惠三十元。吃罷,漫步回地鐵站,途經澳洲牛奶公司,本來打算吃碗牛奶,但店子春節休息,唯有下次再來。

四支柱換成四車輪

普遍認為,香港經濟需要有四大支柱,喻意有了那些柱,我們就四平入穩。問題是,她怎可能前進呢? 不可能。試想,要推一張餐桌,多麼費力,如果要推得遠,假設你要搬家,斷不能沿途推桌,這麼不會將餐桌下的那四大支柱弄壞才怪。世界不停變,我們真正需要的,可能是四個車輪,可以讓經濟在不同的路面前進,甚至曉轉彎,不妨將經濟產業比喻為四個車輪。不是死固固的柱,行駛久了,輪胎損耗多了,有需要時可以換胎。我不是說,將四大產業換走,這是不切實際的。只是,將常常掛在嘴邊的四條柱,改為四個輪,說不定,能激發更多新思維。

東方底特律

東方有個底特律,她長年依賴單一產業,而這個產業的技術早已發展到成熟,近年不斷有跨國的收購合併活動,就是反映其出品已與原材料商品相差無幾,都相當標準化。東方的這個底特律,有其繁榮的日子,雖然出品來來去去幾十年如一,但如果外圍經濟好景,她那個在區內獨市的產業很吃香,帶旺了周邊的支援服務業,這麼一個產業鏈子,足以養活整個城市的人民,還填滿政府庫房。可能是好日子來得易,東方底特律堅持吃老本過活,懶得去發展新產業,有人認為這樣沒有問題,反正到今日為止還是歌舞昇平,亦有人擔心這樣下去,她將不能適應未來時代的變遷。西方的底特律是造汽車的,金融海潚期間險些破產。東方的那個是辦上市資融的,近在眼前。

2011/02/10

偽人秀

窮人的苦,有錢人不可能憑幾天身處其境,便可體會得到. 可知道窮人不怕辛苦, 寒風,折騰他們的,是對未來的憂慮,所謂憂柴憂米. 朝不保夕. 做生活體驗的有錢人,看來像初到野外露營的童軍,心裡始終知道有個底,到時到侯就鬆人,只是裝模作樣,為了交功課,連甚麼是來真的也不知道.當然有錢人也有他們的憂慮,既然如此,又何需多此一舉, 做角色扮演呢?生活感受實在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

無仇生活

從來沒有看電視的習慣,吃飯便吃飯,專心咀嚼,白飯也嚼出甘甜。甚少上大家樂、大快活,寧願光顧茶餐廳,那裡服務更佳。非必要不會入百佳,街市的貨品更齊全。注意,我以上說的,都並非為了排斥地產商或大財團的,又或者伸張正義,更沒有仇視任何人。完全是因為小店提供到我需要的,而大集團沒有,這正是小店的生存價值所在。從仇恨的觀點來生活,不單只貶低了小店 (為去而去,而不是真正喜歡他們),更背負著負面情緒過活,何苦?大前題是,我有自由做我喜歡的事,光顧自己想光顧的店子,即使我偶然選擇地產商或大財團的產品服務,也不自責,反正都是自己選擇。「無仇生活」,光顧誰,也是無仇;「有仇生活」,光顧誰,都是有仇。我過我的「無仇生活」,哪管別人過的是「有仇生活」或者任何形式,反正都是自己選擇。

將錯就錯

今早出門,走了三個街口將近到巴士站時,才發現自己忘了帶藥丸,須折返。時間已不早了,白白浪費時間,真氣結。回家恰巧內太也出門,她忙於照顧女兒,通常較遲,於是一起落樓,一齊坐車,一路上閒聊,自有了女兒以來,少有機會像這樣忙裡偷閑。生活忙亂,時有出錯,我早已放棄了抱怨自己糊塗,反正改不了,不如多想想怎樣將錯就錯,發掘更多可能性,可能會有意外驚喜。

stanko the dark eyes of martha hirsch.wmv

這位波蘭爵士樂小號手演奏別具一格。

微博尋親

有位爸爸,三年前失散了幾歲大的兒子,最近利用微博尋親,成功找回兒子,故事真感人。微博近來發起網民運動,呼籲大家在街上見到乞兒,就用手機拍下他們的樣貌,然後上載到微博,讓網友轉發開去,希望能助失散了孩子的父母尋親。這是多麼善心的運動啊!

2011/02/06

非誠勿擾2

擇偶太倉卒,容易出錯,抱憾終生,但如果太精挑細選,又可能虛度青春。非誠勿擾2的主題是,如何在這個快慢之間取得平衡呢? 答案是活在當下。戲中說了兩次「生活是修行」,這句的意思,我的理解是,明天的造化,還看今日的努力,功德一點一滴地累積起來,換言之,就是活在當下。這個主題十分貫徹上一集,上一集的主題是戲名: 非誠勿擾,踏踏實實的愛情觀。第二集將問題推進一步,既然是非誠勿擾,一擾是否應當立即結婚? 不是,生活是修行。

我看這部戲感覺有點悶,因為故事不是發生在男女主角,而是在男女配角身上,他們結了婚,因了解而離婚,後來男的患了絕症,才慨嘆生命是多麼的短暫,沒有好好的珍惜時間。男女主角沒有太多行動去推進故事,看起來有點像個旁觀者,或者行行企企。看來這個系列還打算繼續拍下去,植入式廣告效果不錯,融資方面應該不成問題。

讓子彈飛和非誠勿擾2,兩部針對大陸市場的商業電影,反映的是,在社會環境急促變遷之下,人民面對愛情的決擇,以至面對金錢的引誘,感到不安。

讓子彈飛

讓子彈飛,主題是金錢與氣節的矛盾。故事說山賊張麻子為了求財,到某個縣當縣長,徵收重稅圖利,才發現走上了十字路口,要賺錢就必須放棄個人的尊嚴。要有尊嚴的話,只唯有返回山中做賊,生活沒有保障。片中有一幕拍得十分精彩,有位少年到食店吃了一碗粉麪,付了錢,奸人屈他吃了兩碗,只付一碗的錢,當眾侮辱他,說他吃霸王餐。這位少年當然不服,為了明證自己清白,竟然用刀割開自己肚皮,取出粉麪,讓大家看看他吃了多少。這一幕張力十足,在那個所有人為了利益或者生存,都指鹿為馬的世界,只有這位小伙子不撒謊,維護自己的尊嚴,下場是付上了性命。另外,最突出的是葛優演的師爺角色,他是個大話精,沒有一句話是真話,為利是圖,可是,這位角色十分討好觀眾,原因除了葛優演得生鬼之外,是這位師爺每次出蠱惑都很容易被人識破,做奸人做到處處碰釘,反而引起觀眾同情。

在畫面設計上,火車上吃火煱,用白馬牽火車,是為了突顯有錢人的奢侈架勢。山賊矇上印有打麻雀筒子符號的面具,無非為了顯示窮人目不識丁,只能用最平民的知識在溝通。這是一部十分商業化的電影,目的是逗觀眾開心,引起觀眾共鳴,最好還能夠引起輿論話題,這樣會有更多人關注。至於戲中含有甚麼政治隱喻,探究都是多餘的。

2011/02/01

運呈書

風水師推出生肖運呈書,每年一本,為何不寫一本包羅十二年的。生肖每十二年一個循環,即使要計得仔細一點,每六十年一個大循環,亦可寫一本涵蓋六十年的運呈書。如果嫌頁數太多,書身太厚,不便攜帶,可按生肖分十二冊。即是說,假如讀者屬兔,他一生只須買一本運呈書,一書通行,毋須像現在每年買一本。

最簡單的解釋,是風水師要吃飯,一書通行的話,他哪裡來有長期收入?

更重要的,是如果給你一次看一遍,不及續年追看那麼過癮,情況就如續晚追看電視劇集,總較一次過煲十小時日劇、韓劇刺激。

電視劇集劇情風迥路轉,至少有頭有尾。現實不能太戲劇化,生肖運呈也如是。今年桃花旺,明年桃花劫,後年沒有桃花,再下一年又是桃花劫,之後又有桃花旺。今年行正財運,明年行橫財運,後年沒有財運,再下一年又是正財運,之後又有橫財。

來來去去,運起運落,只要將眼光放遠一些,就不會受到來年的展望而驟驚驟喜。這樣的一本運呈書會很悶。

2011/01/28

口神

除了充饑和汲取營養之外,吃東西的功能,近年已經伸延至無遠弗界,你心想要達成任何願意,都可以靠把東西放進口腔來實現。

加高工作效率,有葡萄適,可以加速腦轉數。要牙齒健康,早晚漱口還不夠,咬有晒駱駝的香口膠。口嗅? 食龜靈膏。有廣告甚至將龜靈膏推崇為萬應靈丹,美容、增強男士性功能、小孩子讀書聰明些都有效,信不信就見仁見智,至少廣告商想到這些綽頭,總有他的原因。

要減肥嗎? 明明應該吃少一點,可是一樣有食物吃了可以減肥,就是乳酪。天氣冷怎麼辦? 當然是多穿衣服,不,今晚打邊爐。食甚麼能轉變命運,吃髮菜蠔士。

不生育,有東西可以吃,要選擇生男仔或女仔,也有東西可以吃。我有一次陪太太聽育嬰講座,講者談到懷孕後期,胎兒應該自動轉移身體,頭向下以便出世。有個媽媽竟然問,如果胎兒不曉自己轉身,可以吃些甚麼? 不知道那位發問的媽媽是太著緊,還是太過信任自己個口。

聖誕大餐、團年飯、開年、情人節晚餐、復活節有朱古力蛋、端午節有糭、中秋節有月餅,生日有蛋糕或壽包。和食物無關的節日你會興趣大減,例如清明、重陽、國慶、回歸日、佛誕、勞動節。這些節日全部都有假期,更不用說都別具意義,但總覺得少了些節日氣氛。氣氛這回事,原來不需要怎樣感受的,氣氛就是從口腔吃進來。

報章上,除了飲食版,其他的版面,例如散文版、消閑版、健康版,都離不開食。連頭版也一樣,早前國家主席到美國出席國宴,有報章在頭版介紹其餐單。當然,識飲識食能顯示自己的身份地位,不在話下。

人對飲食的祟拜,以及相任靠吃東西能醫百病、催吉避凶、滿足不同願望的態度,猶如往時人們飲香爐灰開水以為能治病,都是迷信,我叫今日這種現象做「拜口神」。

2011/01/25

Let It Go

無聊Twitter自錄:

The origin of depression is TTM --> Thinking Too Much.

The cure of depression is R.E.L.I.G.I.O.N --> Relax, Eat, Let It Go, I Owe Nobody.

What lies in the center of RELIGION is LIG --> Let It Go.

2011/01/24

齋沙漠

除了社交之外,守齋戒另一大難題是找食店。香港是個齋沙漠,大家樂和大快活,完全沒有照顧素食者的餐單。全部菜式勻以豬、牛、雞為基本。即使是紅燒豆腐飯、意大利雜菜湯,都有肉。麥當奴也是一樣的豬、牛、雞,以前有個田園沙律供應的,現在卻只限於走高檔路線的McCafe店,才有出售。茶餐廳更不在話下,早、常、特各餐離不開豬、牛、雞。飲茶又如何呢? 除了馬拉糕,我想不出有任何點心不配上肉類,豬、牛、雞、蝦,連豆苗餃和鮮竹卷亦如是。

我可能找錯了地方,要食齋,應該上齋舖。對,但齋舖很少有可以接受的,我不是食家,吃得不講究,但求青菜豆腐飯已經心足。我到過的齋舖不是勁落味精,就是多油多鹽多色素,好像怕你嫌他沒有肉,沒有味,因此加上非常多的刺激物來補償似的。這類食物只適合習慣餐餐豬、牛、雞的客人,間中吃一次齋,也不覺得太寡口。但絕不適合作為長期指定飯堂。

好的齋舖是有的,我到過的有寶蓮寺和書蟲。一間在大嶼山,一間在南丫島,好不遙遠。修行即使不貪求色香味,也得有個吃來妥當的去處吧!

2011/01/22

挪威的森林

原著,我幾年前讀了一半。電影前星期看了。我不是村上迷。只從一個普通的觀眾看一部電影的角度,寫寫感想。這部戲有很多可觀的地方,攝影、美術、女主角們都很美。那支出現了兩次的百靈壇威士忌,植入式廣告即使有點著跡,也與劇情配合得很好。印象最深的,是一個木頭人做男主角。不知道小說中的人物是這樣,還是只是電影的問題,不知道是導演的問題,還是演員本身,又或者是普遍日本男人的通病。總之,這個男主角,就是木無表情,冷凍到一個絕情的地部。

好朋友自殺了,阿嫂找上門。未點猶豫也沒有,就跟她上床。上完床之後,也沒絲毫沒有內疚,還順口問了句:是第一次? 之前他沒有上過你嗎?

後來,這位女朋友自殺了,她的老師又找上門。男主角照樣跟她上床。若無其事得像: 要做嗎? 做吧。對之前的女朋友一點尊重也沒有。

遇到這樣戲劇化的情形,他的反應是冷靜、害羞、迷惑、隨和、麻木,還是以上的總和呢? 我都無法領會到。無論怎樣都得有個表情吧。他完全沒有,就像個哈佬吉蒂洋娃娃一樣。

即使他得知女友死去,演了一幕呼天搶地的情景,程度之大,令人驚愕。但下一幕,他就要與那位老師上床。接著一下幕,他愛上另外一位女生。

即使撇開道德不談,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經驗如此情海翻波,總有百般滋味在心頭,在這位男主角臉上沒有表露半點跡象。如果這部是奇情懸疑片,應該會很精彩。

2011/01/21

私齋

我食齋,已有差不多兩個月了。身體感覺良好,開始時因為沒有肉下肚,會缺乏飽肚的感覺,後來吃多了含豐富蛋白質的食品,便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先初以為食齋是個人的選擇,這兩個月的經歷告訴我不是。身心的適應是小事,更大的困難來自人際關係方面。

自己家庭沒有問題,太太也習慣少吃肉。但是回到媽媽家,她要不是羊腩煲,就是打邊爐,家姐和弟兄都很喜歡,回家吃飯冒求痛痛快快地吃一頓,如果他們知道我吃齋,實在太掃興了。我又怕媽媽擔心,傳統的觀念是,不吃肉不飽肚,不夠營養,不夠能量,甚至在冬天不夠溫。直到現在我仍未告訴媽媽和姐弟。

和朋友吃飯,情況也類似。一起高高興興去飲茶,你自己叫碟油菜,一碗白飯了斷,很沒趣。而且,你這樣,少了一個人分享,其他點心也不能叫得多,乞人憎。

工作上,更是不可能。守齋的話,你不能應酬。到國內公幹,你這樣不吃,那樣又不吃, 刁喬扭擰,不上面,還是嫌棄鄉下菜呢?

因此,我在很多情況下須要破戒。守齋不成,我只有私低下食齋,平日早午晚自己單獨吃,或許在屋企吃,都不吃肉了。我叫這樣的飲食習慣做「守私齋」。

2011/01/20

善有善報

今世做多些好事,幫助人多些,是否可以下世過得好一點呢? 順利一點? 至少健康一點? 之前,我相信善有善報,是佛教的基本道理。為什麼有人投胎做富豪後代? 為什麼有人生來就有殘障呢? 我之前想,這都與他們前世所積的福有關。前世是德蘭修女、岳飛這類偉人,投胎就做富豪的兒子。相反,前世的壞人、衰人,今世若不至做牛做馬,即使做得成人,也須受殘障之苦。我以為,這就叫報應。

現在,自己僅有的佛教知識告訴我,這不是報應。如果這些是報應,果報實在太微不足道。富貴貧窮、身心健康,都是虛幻的,人生就像發了一場夢罷了。信佛的最高目標,是成佛,成佛之前須要開悟。悟性高的人,較其他人容易覺悟,這也和財富與智力無關。根據六祖壇經,惠能大師本來是柴夫,目不識丁,偶然在街上聽到有人念經,就開悟了。真正有福氣的人,是對佛法領悟力高的人。相反上世做得壞事多,即使投胎成人,罪業深重,領悟佛法的能力便低,難於修成正果。

所謂的積福,原來不是捐錢、做善事。金剛經說,即使捨身救人,所積的福,也不及向別人講幾句經文。我想,意思是:做善事你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人解一時之困,但不及讓他們有機會接觸佛法,從而離開生死之苦。

佛教不是導人向善嗎? 是的,做好事,好公益,必須的,是修行的一環,以準備好自己來學佛,但大概不涉及追求人間上的回報。另外,修行到了某個境界,就自自然然啟發出慈悲心,廣泛的愛心。這個也不是刻意能夠做到的。

至於人的命運有不同際遇? 如果不是因果報應,還可以是甚麼? 我想,只可說是無常。

2011/01/18

夢中人

何謂無明呢? 佛說,無明就好像一個人在發夢,誤以為在夢境裡的事物是真實。生死輪轉,本身是不存在的,只因人的迷妄而生。認清楚這一點,知道自己是在發夢,便能消除無明。消除無明,便能脫離生死。

國學專家南懷瑾解釋圓覺經,說既然是發夢,何必喚醒他,由他發個好夢吧。佛說要喚醒夢中人,南懷瑾問,到底是慈悲?還是狠心?

我想,無論你生活上遇到多大的挫折,只要為人樂觀,不太吹毛求疵,總覺不枉此生。就算這一生如佛家所云,是個夢,相信樂觀的人都希望這個夢繼續發下去。

我想,究竟拜佛的人,是否每個都相信自己在發夢呢? 據我的觀察,不少信徒拜觀音、拜佛祖,是祈求家宅平安、逢凶化吉等等。這些都是人間的好事,不過如果人間的萬事萬物皆是虛幻的,又有甚麼所謂平安不平安、吉祥不吉祥呢? 更枉論有祈求升官發財的。

不過,佛教不是純粹論理想的,更重要的,是其也有近人情的一面。佛教鼓勵信眾祈福,觀世音菩薩很樂意為善信消災解困。要不然,佛教很可能只局限於僧侶,而不能廣為大眾所接受。

2011/01/14

菩薩自由行

俗語有云,滿街都是菩薩。菩薩是尚未成佛的聖賢,有好的心腸,能為世人消災解困,例如觀世音菩薩。他們可以化身為凡人,用不同的方法幫助我們,有時是直接施救,有時則做醜人,故意做衰人,以磨練我們的心志。在我們看來,幫我的人和害我的人,都可能是菩薩的化身,我們不會辨別得出,所以有人說滿街都是菩薩,來比喻當中妙處。

今日,不少大陸同胞在到香港,不守秩序、妄顧公德,對本地人帶來很多滋擾。有時氣得我想破口大罵。不過,可能那些打尖、爭先恐後、排隊總愛用胸口貼著我背脊、讓小朋友當街大小便、拖著小朋友亂過馬路的大陸同胞,正是菩薩化身。我應該像其他守秩序、顧公德的人一樣敬愛他們。說真的,不是開玩笑。

即使未學佛之前,我也同情他們,真的。香港在過去幾十年的繁榮,都是建築在內地同胞的痛苦之上。貿易、輕工業乃至金融業蓬勃發展,都與國內的封閉式經濟制度有關。要不是他們那麼慘,我們就不會這麼好。所以,現在忍受下,算不上甚麼。這個想法是從經濟方面考慮而已。

2011/01/13

無明

佛教信因果,即每樣事物的出現,皆有原因,而其本身,又成為下一樣事物的原因。

就輪迥,佛教以一連串因果關係來分析,並稱之為「十二因緣」,認為人生生世世困於輪迥而不能逃脫,正是受到種種因果維繫著。佛祖認為,想逃脫,就須要將這個「十二因緣」的連鎖關係打破。打破每一個的關鍵,當然在於消滅它的上家。最後,佛祖追索到十二因緣的始因,始因是甚麼呢? 答案是「無明」。何謂「無明」? 這個須尋經問典,我猜想,大概的意思是不明白。

問題來了,究竟甚麼產生「無明」呢? 答案當然不可能有,因為如果有,「無明」就不會是「十二因緣」之始。

但如果沒有因,即是說「無明」是沒有因由地存在,我想,這只有兩個可能,一是「無明」偶發性地出現,二是它已存在了很久很久,其因由已經沒法考究。那麼又怎能消滅「無明」呢?

無論如何,如果我理解沒有錯,「無明」的相反,應該是「有明」。可能,有明就是指智慧。

至少可以確定的,是「無明」不是「無信」、「無學」、「無善」、「無恥」、「無能」、「無望」或「無術」。佛教強調的是「明」,明白了,就成了。

話說回頭,由「無明」到「有明」這個過程,是怎樣呢? 它又如何接入因果之說呢?

寫這些,我不是為了表達任何立場,只用作自己的筆記。

2011/01/10

轉世投胎

佛學說人生是痛苦的,我一直對此不以為然。我想,人生有苦,可是也有樂啊! 何必要跟佛祖一樣,脫離輪迥呢?

讀聖嚴法師的「佛教入門」,才明白到原來自己想得太簡單。

聖嚴法師說,人生固然有苦有樂,佛說的苦,不在於人生裡面的感受。而是,輪迥不斷,生了又死,死了又生,不斷地重複生生死死,永無休止,這樣子就是佛所指的痛苦。

我自己加以理解,比喻有個人在遊樂場玩旋轉木馬,玩完一節又一節,日以繼夜不停玩,心情自然高興,但在旁觀者看來,這個人是多麼苦悶。我不知道,聖嚴法師所指的輪迥之苦,是不是這個意思?

不過,我又想,苦與否,是相對的,如果說玩旋轉木馬是苦,那要看不玩又有多快樂,如果離開木馬,有個溫暖的家庭等待著他回去,又或者有光明的事業前途由他發揮所長,那就對板。但如果周圍寂靜無人,沒有朋友,有個木馬玩,算是不錯。

生生世世的輪迥再苦,起碼我有機會娶個老婆。即使今生一事無成,也希望下世拿個奧運獎牌,再下世做個村長鄉紳。脫離輪迥又有多快樂呢? 這個是我等凡夫俗子想不通的。

2011/01/07

煩惱

佛學將煩惱的根源歸納為八種,稱之為八風 -- 利益、損失、榮譽、毀謗、稱讚、譏笑、快樂和痛苦。有趣的,是當中不但有負面的,也包括正面的,正負各四個,我想,原因是得到利益、榮譽、稱讚和快樂,同樣也有失去它們的一日。今日的價值觀教我們盡量爭取利益、榮譽、稱讚和快樂,依佛學所說,這些都不應該追求。不過,正因為這些都是一向公認為美好的東西,就最毒,最令人防不勝防。我自己就時常中招,利益令人興奮,可以證明自己有多棒; 榮譽是非同可小的事,可以光宗耀祖,我沒有,這個不成問題; 稱讚,我倒希罕,每次有人稱讚,我口中連說不敢當,感覺卻飄飄然、久久未能平服,久而久之,就變成為別人而活,自己沒有主見; 快樂,我固然很享受,要享受到盡,才算盡興。

這八風當中,別人的影響佔了至少一半 -- 榮譽、毀謗、稱讚和譏笑。如果減少介意別人對自己的觀感,無論是好與壞的,都不予理會,可減少一半煩惱。